胡妍茜 陳琳
摘 要: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其為農業生產的進步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眾多農民仍舊就傳統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進行應用,這直接制約了農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必須通過有效措施達成強化農業教育培訓的目的,通過新型職業農民的有效培育促進我國農業的持續進步。
關鍵詞:農業教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發展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現代農業無論是生產規模化還是產業化特征均越發顯著,農民要想滿足新時代下農業發展的此些特征必須在就生產技術進行提升的過程中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積累農業經驗將農業生產的整體科技水平進行持續提高。就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而言,其在結合農業生產與產業經營的同時就農民的生產專業性進行強調,下面本文展開詳細論述。
一、分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具體原因和注意事項
1.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的需求
眾所周知,農業經濟是我國傳統經濟的主要類型。我國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受到氣候、地形、水文等各類自然環境的較大影響,所以農民在種植農作物、發展農業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眾多技術方面的問題。受現代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此種背景下有關部門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這一概念。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生產力水平的強化均促進了人口增長速度的提升,所以糧食的整體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需要通過創新種植技術滿足不斷提升的糧食需求。但是因為農民存在文化素質水平較差的現象,所以其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受到阻礙,需要利用農業職業教育活動就其整體生產技術水平進行強化。
2.農業教育體制改革的需求
我國地大物博,所以農業生產也具有分布范圍廣和經營類型多的基本特征。國家有關部門鼓勵并支持農業的持續發展,尤其是近些年來農業結構持續升級,農村勞動力結構也發生相應轉變。所以需要推進農民培訓工作使其可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促使我國農業的持續進步。眾所周知,農民屬于農業經濟生產與管理的主體,需要通過有效的農業教育培訓活動強化農民的農業技術學習意識,進而達成增收增產的目的,于農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3.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農業屬于我國第一產業的同時也是我國最原始的經濟種類,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強化的當前要想達成持續發展農業的目的,必須就其生產結構和生產方式進行積極轉變。我國農村人口占比相對較大,再加上交通、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發展第二三產業均受到較大制約,所以仍需將農業生產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切入點。結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就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進行推廣,促進當地經濟的有序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先進的知識和科學技術作為支持,所以當代農民需要通過培訓就更為先進且科學的農業知識和生產技術進行掌握,將農業作業的整體水平進行提升,滿足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切實需求。
二、強化農業教育培訓內容和方法
1.增加資金投入
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一方面是促進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研究,購進新型機械設備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的作業效率;另一方面則是組建和成立相關的學習調研小組,對農民進行集中的管理培訓,增強農民生產技術和整體能力。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只有投入足夠的資金才能保證農民專業技術培訓的效果,規范農民技術和設備使用行為。農村農業基金投入主要適用于農業生產設施建設,也可以建立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農業技術推廣學校等,為職業農民培育提供系統化的教育條件。另外也可以成立相應的農民教育基金會,將資金投入用于互聯網建設,或以廣播、數字電視的形式宣傳和鼓勵農民積極接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
2.強調農業教育重要性
培養職業農民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農民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農民由于文化程度較低,對農業新技術、新科技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總體學習意愿和學習效果不明顯。因而,地方農業管理部門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轉變農民思想的同時鼓勵農民接受和支持農業職業教育。例如地方農業技術推廣站主要是為農民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工作,同時推廣站也可以組織舉辦講座或以發表期刊的形式向農民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農業生產和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農民由于信息了解的滯后性容易存在狹隘的農業生產觀,強化農民接受職業教育,增加農民對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和使用,使其可掌握更多作物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與水平,促進農業增收的同時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完善農業發展的長效管理機制。
3.加強培訓領導,完善評價機制
開展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有組織有秩序的工作,因而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促進教育管理和教育領導。農業是我國基礎經濟類型之一,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關系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農民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經營者,在促進職業教育培訓的過程中要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農業職業教育培訓的同時對農民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果予以科學評價,提高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地方成立農業技術推廣學習學校,需要進行層次性教學,從基本的機械系操作、生產經驗、作物屬性學習到新技術開發、應用和農產品市場信息搜集、分析等,農民在學習中均要形成一種具象思維,學會積極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技術培訓和農業教育人員在組織和學習中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端正農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意識,并以實踐評價的形式綜合評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最終成果,可適當予以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
三、結語
眾所周知,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的同時也屬于人口大國,這就造成了我國糧食產量和需求均相對較高的尷尬現象。我國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且農作物種植經驗豐富,但是近些年來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切實需求,所以需要就農民農業知識水平和農業技能水平進行提升,以符合現代農業結構的不斷升級,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章炳杰. 富陽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8.
[2]劉亞奇.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7.
[3]蔡云鳳. 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及實施路徑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
[4]李慧靜. 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職業農民培育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