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國
摘 要:伴隨生態環境惡化,森林采取可持續經營發展模式尤為必要。加之國家現已提出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行為,使得森林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為必然趨勢。本文即針對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與可持續經營的策略展開分析,首先以政策層面對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予以概述,其次以實踐層面對森林可持續經營提出幾點建議如改進經濟結構、提升林業產業科技水平等。
關鍵詞: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可持續經營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現代化發展理念,現已融入各社會領域中。目前國家已提出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行為,森林可持續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尤為重要。新形勢下,構建新型森林可持續經營體系,推動森林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前森林經營的重要內容,因此,本文圍繞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與可持續經營的策略展開分析。
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
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主要指導,將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予以貫徹,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所提出的“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要求,踐行并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觀念,將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貫徹落實,并獲取成效。首先為堅持生態優先。遵循天然林演替規律、生態需求,全面保護天然林資源,并提升天然林質量。其次為堅持分類施策。依據個人、集體、國有權屬不同,并以充分尊重林權所有者意愿為基礎,制定針對性補助及停伐等措施,對天然林資源依法加以保護,并對林權所有者合法權益形成保障。
2.目標任務
首先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將天然林停伐措施予以全面落實,并對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行為予以嚴令禁止;改造天然低產低效林,制定補植補造及撫育間伐等措施,禁止對天然林實行皆伐改造。其次為加大天然林保護能力建設力度。各國有林場及各相關鄉鎮類人民政府應將天然林保護作為重要職責,遵循生態公益林管護模式,將各項管護措施予以確切落實,加強天然林保護管理力度。天然商品林停伐正整體推進,截至2018年,安徽省涇縣30.37593萬畝個人、集體經營天然商品林已全部納入停伐補助范圍內,爭取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管護協議及停伐協議簽訂。2017年所下達的5萬畝天然林保護管護任務,2018年下達的6.13萬畝天然林保護任務,現已一并納入天然林商品林停伐補助范圍內。
二、森林可持續經營策略
1.改進經濟結構
改進林業現行經濟結構為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重要保障,以第一產業視角展開分析,結合市場需求決定產品生產種類,并于較短時間內做好名特優經濟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及原材料林等林業建設。以第二產業視角展開分析,應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促使較低層次原料加工可逐漸向較高層次加工轉變。以第三產業視角展開分析,應加強旅游業及林業花卉業等方面發展力度,實現生產力格局的調整。如可借鑒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思路,安徽省涇縣對符合森林旅游標準的景區予以調查,經結果表明,云龍山莊、月亮灣等景區除具備豐富森林資源外,自身旅游價值較高,因此,可大力發展此類景區建設,提高森林經濟收益,改善經濟結構。此外,還應將發展滯后的產業予以淘汰,對傳統落后的產業予以改造,打造具備良好市場潛力的產業,借助重組現有產業方式,將目前產業結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問題予以處理。同時,應科學設計現有產業結構,致力于優勢產業、特色產品的改造,將產品所具備的多種作用予以拓展,適當延展森林經營產品產業鏈,提升經營產品附加值,對森林經營產品中所存在的消極因素予以積極處理。結合產品結構現狀,科學調節產品結構。
2.提升林業產業科技水平
本質層面而言,可持續發展即為科技發展,而可持續發展內涵,便已涉及到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內容。所以,推進經濟建設時,不可忽視環境保護,而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即為投入資金用于林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將傳統發展模式中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發展成果的模式徹底改變。林業未來發展經營模式中,應注重科技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大幅提升森林經營科技含量。應加強對森林經營基礎性探究及科學技術在林業經營中的應用模式的探究力度,注重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還應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力度。此外,還應以樹種、樹種結構等方面著手,展開對現有森林資源的調整工作,將先進技術積極應用至森林經營發展中,提高良種水平。同時,還應加大森林高新科技研究力度,以期可在短時間內實現森林產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提高林業產品經濟效益,強化林業產品市場競爭優勢。
3.充分發揮森林整體效益
經營森林除可創造經濟效益外,也可創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某種層面展開分析,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二者為既統一又對立的辯證關系。若因過度注重經濟效益,而對生態效益予以忽視,長此以往,即便經濟會高速增長,而在今后所展開的經濟活動中也會承受因之前忽略生態環境保護而導致的損失,此損失雖為間接損失,但一旦爆發將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甚至將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展開經濟活動建設時,須兼顧生態環境,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如可引進林農結合方式,并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強調先進思想于林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將森林經營為基礎,制定多種經營方式,構建具備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的森林經營發展模式,致力于創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二者相協調的森林經濟方式。如可實行林藥間作、林糧間作及林菌間作等方式,借助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提升森林經營整體效益。此外,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針對保護動植物物種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同時也可對天然林原始風貌形成保護,提高景觀價值。除此之外,還應推行規?;炝?,增強森林的景觀功能,提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加強造林綠化力度。成片林木經營應以建設苗木培育基地為前提,并在發展過程中兼顧多種速生林及經濟林發展。同時,還應推行多樣化造林,如可探索以林養林等多種造林方式,并可探索林菜結合、林果結合及林禽結合等多種經營模式,提升森林經營整體效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森林經營發展中已為必然趨勢,伴隨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度日漸提升,圍繞森林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展開研究尤為必要。伴隨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政策不斷深入,并保障當地經濟發展,當地政府需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策略,如可通過提升林業產業科技水平等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森林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張治軍,周紅斌.關于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的幾點思考[J].林業建設,2019(03):29-31.
[2]祭增學,曲美燕.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分析村鎮銀行經營現狀與困境——以某地區村鎮銀行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9(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