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勇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種植業結構出現較大的變化,傳統的種植和管理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特別是農藥的安全經營與施用,已不單純是農技推廣的問題,它涉及到生產、經營和施用,影響到作物的產品質量、產量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但是,在農藥經營及施用中,由于種植業者與農藥經營者的素質良莠不齊,農藥的施用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造成了農藥的施用不合理。本文通過分析農戶在施用農藥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合理施用農藥的對策。
關鍵詞:誤區;對策;農藥
一、 農藥施用中存在的誤區
1.施用方法不當
(1)不同農藥劑型施用方法不當。農藥劑型不同,施用方法不一樣,可濕性粉劑只宜加水稀釋后即可噴施,且不能直接噴施。顆粒劑農藥只能拋撒施用或隨泥土處理,不能用于噴施,否則會造成藥害。施藥時應根據不同的農藥劑型選用不同的施用方法。部分農戶習慣于噴施,不注意農藥劑型。
(2)不同防治對象施用方法不當。病蟲害的防治強調對癥施藥、方法得當。應針對病蟲發生危害部位選擇適當的施藥方法。如甜菜夜蛾的幼蟲在晴天的傍晚至翌日上午8點前在葉面上危害,光照強時會隱蔽起來,并有偽死性。噴藥時藥液應噴到蟲體上才能獲得好的防效。防治蚜蟲、溫室白粉虱、煙粉虱和植物病害,應針對葉背面噴藥,只在表面上噴灑不能控制其為害。有些農戶施用農藥時只注意噴施葉片正面,而不噴施葉片背面。
2.不分防治對象,見藥就用。當今的農藥品牌多,種類雜,不同的農藥品種其防治對象及防治范圍也不盡相同,殺蟲的作用也各有差異。殺蟲劑一般只對害蟲有效,殺菌劑只可用于防治病害,殺螨劑只用來殺螨。即使同屬殺蟲劑,殺蟲范圍也各有不同。在防治中有的人用殺蟲劑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殺菌劑用于防治害蟲,甚至將除草劑用來防治病蟲,特別是在農藥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此類情況尤為嚴重。這樣不問青紅皂白,盲目用藥,輕則貽誤時機,影響效果,重則造成藥害,甚至農作物絕收。
3.重治輕防,不見病蟲不施藥。多數人在作物發病初期不用藥。不見蟲、不見病斑不用藥的現象相當普遍,約占85%。? 一般情況下,低齡幼蟲對農藥的抵抗力差,隨著蟲齡的增長其抗藥性也隨之加大。因此,對害蟲防治的最佳時期應掌握在三齡前的幼齡階段以及蟲量小、尚未開始大量取食危害之前。此時用藥效果好,易防治,且省藥省力;而一些農民往往在害蟲已大發生時才開始用藥,這樣既造成了一定危害,同時藥效也難以發揮。在作物病害防治中,應在病害初侵染前或發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之前進行。而有的農民不了解殺菌劑的作用機理,不論保護性殺菌劑,還是治療性殺菌劑都要等病害發生和流行時才施藥,此時防治難度大,且需投入大量的防治成本,費藥費力,最多也只能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損失范圍內,并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這樣既造成了經濟損失,又未起到防病的作用。
4.見病蟲就防,人為增加防治成本。病蟲害的發生都有其規律性,只有達到了防治指標并掌握最佳防治時機用藥,才能既節省成本,又能達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如不到防治指標就不必用藥劑防治,即使用藥,也有選擇,以減少用藥次數,降低防治成本,同時保護天敵。而有些農民則形成慣性,到啥時候打啥藥,不管病蟲害發生輕重,甚至都不管病蟲害是否會發生都進行防治。
二、 原因分析
1.部分農戶知識不足,素質不高
(1)識別病蟲害能力弱。很多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識,出現病狀后不能正確診斷,不能選擇正確藥劑,而是盲目用藥,不僅不能治療病害,反而有可能加重病害。
(2)農藥知識缺乏。由于一部分人對農藥基本知識的缺乏,特別是對農藥新品種、新劑型以及防治對象、使用方法等問題缺乏了解,農民在施用農藥的時候存在著亂用、濫用農藥的現象。
(3) 素質低下。部分農戶對將出售的糧食、蔬菜、水果等產品施用高毒農藥,或者不注意安全間隔期,認為反正不是自己食用,自己不會中毒,只要把病蟲害防治好了就可以了。
2.農藥經營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在農藥市場逐步放開的環境下,由于農藥經營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有的只參加過植保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有的甚至未參加過短期農藥知識培訓。素質低下者,他們利用農民對農藥知識的欠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賺黑心錢,誤導農民用藥。為了多銷售農藥,隨意夸大農藥的優點,隨意加大農藥的劑量,隨意混配其它農藥、調節劑、微肥等,以致濃度超標,產生藥害。
3.產品優質不優價,導致農戶用藥不當。目前,由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注冊少,部分農戶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時由于沒有標識而被當做普通產品收購,沒有優價,從而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趨于普通,在病蟲害防治上亂用藥、濫用藥。
三、 合理施用農藥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引導與監管力度
(1)加強宣傳引導
①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戶樹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意識。? ? 通過報紙、電視、手機報、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提高農戶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識。通過幫助農戶進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注冊,拿到使用標識,從而產品優質優價,取得良好收益,培養農戶養成正確施用農藥的習慣。
②加大教育力度。教育農戶形成科學用藥的觀念。讓農戶認識到其實亂用藥、濫用藥并不保險。原因之一是大量殺死天敵。大多數害蟲的天敵(如寄生蜂、蜘蛛、青蛙等),對農藥的抵抗力比害蟲差,施藥后死亡率比害蟲高。而天敵的大量死亡,更易導致病蟲猖獗;其二是易增加病蟲的抗藥性,頻繁用藥,容易導致害蟲的抗性越來越強,以后即使加大用藥量及次數,也難以收到效果;其三,用藥次數多,相應也增加了成本。要引導農戶科學施用農藥,起到增效、省工、降低成本、延緩抗藥性等作用,還可以起到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作用。
③加大執法力度。農業執法部門要對農資市場加強監管,嚴厲查處流向市場的高毒、劇毒農藥,使農藥經銷商想賣沒有賣的,農戶即使想買也無處可買。
參考文獻:
[1]龐衛軍,劉齊川,姚明輝.淺談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71+117.
[2]宋穩成,龔勇.農藥安全間隔期及其管理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