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龍 張小花 黃莉華 文新月
摘 要:井岡山市追溯本市農產品體系建設、抽檢監測狀況、應急處置等方面情況需達到量化指標。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創建工作落實責任,協調領導機構、保障綠色有機農產品和綠色生態產業標準化建設。
關鍵詞:井岡山市;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推進保障綠色生態產業 ;問題和困難;建議和對策,制定措施
一、農產品歷史體系建設和發展現狀
目前,井岡山市綠色食品認證工作穩步發展。第一具備了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生態優勢、環境優勢、基礎優勢。 2017年續證和新發展認證“三品一標”企業19家,證書46個,產品58個,其中有機農產品12家企業,35個證書,產品48個,面積達1.576萬畝;綠色農產品企業2家,證書3個,產品3個,產量達240噸;無公害農產品企業4家,6個證書,5個產品,產量達3.5萬噸;地理標志企業1家,證書2個,農產品2個,產量達388噸,面積6.1155萬畝。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第二綠色產品不斷增加,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3家。綠色、有機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達58個,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產品51個、無公害農產品5個;井岡紅米、井岡竹筍獲得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第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井岡紅米、井岡翠綠、井岡竹筍、井岡皇菊等農產品品牌叫響國內外;各大龍頭企業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建有銷售網點,綠色食品知名度和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二、加快綠色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建議對策
1.加快綠色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1、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價格差問題,影響綠色食品的發展。綠色食品比普通食品價格偏高,銷售量難于擴大,綠色附加值難體現;銷售價格提不高,使綠色食品與普通食品競爭沒有優勢;加上生產投入方面,企業生產綠色食品的投入比生產普通食品的投入要多,擠壓了企業的生產利潤空間,直接影響了企業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從而制約了綠色食品的發展。2、認證機構無序,影響綠色有機食品聲譽。綠色食品的認證是官方的,需到省級農業部門申報,提交的資料較多,程序較復雜,認證時間較長,認證費用較高等,直接影響了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的積極性。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較多(除中綠華夏外),競爭無序,消費者不太認可,從而影響了綠色有機食品聲譽。
2.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1、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是綠色產品質量檔次的象征。因此,要進一步搞好綠色產品品牌建設,在精心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和宣傳品牌上狠下功夫。宣傳我市綠色產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盡快形成馳名品牌或馳名商標。2、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建立健全監督管理。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是綠色食品質量效益的保證。我市建立綠色產品可追溯制度,還需加強四個方面監管。一要加強質量監管。建立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嚴格備案農產品名稱、種植基地、收購日期、收購責任人、加工企業、生產日期、加工負責人、產地等信息,增強農戶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綠色食品生產安全意識。建立綠色食品檢測中心,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形成自檢、抽檢、年檢互相銜接、互為補充的產品監測體系。二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推行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切斷影響綠色食品發展的農資投入到生產中。三要加強企業監管。積極配合國家、省的企業年檢、產品抽檢,監督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確保企業按照標準生產、經營。四要加強信用監管。要引導企業樹立誠信理念,構建以企業信譽、產品品牌、信用記錄等為重點的信用機制;要保證綠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我市綠色產品的誠信。
三、切實做好綠色食品宣傳工作
加大農產品宣傳力度,重點宣傳農產品的生態優勢、產品品質、產品品牌,尤其是要借助世博會、綠博會等大型交易博覽會、推介會的機會,開展全省知名品牌評選工作,打造出全國知名的綠色生態食品品牌,不斷擴大井岡山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搶占市場占有份額,增加品牌產品效益。
四、加大綠色食品新申報的力度和提高綠色食品續展率和頒證率的建議
加大綠色食品新申報工作艱巨,因企業和綠色食品的發展方向受市場經濟發展因素影響,要加大綠色食品新申報進度,促進企業主動申報。
五、設立綠色食品發展目標任務和指標參考的意見
我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設立,因地制宜,穩中有序健康發展綠色食品,以免為完成任務而違反市場規律盲目操作。
六、完善省級“三品一標”獎補政策的建議
這個政策的實施受到了企業的一致稱贊,促進了我市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建議提高綠色食品的獎補資金額度和獎補范圍,比如獲得有機轉換證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補助,以減輕企業前期認證的資金壓力。
七、對于省中心組織綠色食品認證集中評審和跨市交流檢查兩個“方案”反饋意見
經過市場推行和論證,這兩個方案的提出有利于提高綠色食品認證質量與認證可信度,同時為申報者節約了時間,并且簡化了各個環節程序。
參考文獻:
[1]陳璇, 丁玲. 我國綠色農產品產業鏈現代化管理分析與研究[J]. 北方經貿, 2016(4):41-42.
作者簡歷:趙世龍(1981-05-)江西井岡山市古城鎮人,本科,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