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江
摘 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規范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保障廣大農民利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對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對解決其問題的具體對策進行深入的探究,提出些許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體化建設
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農村要向集體產權制度逐步改革,以此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但在此項改革中,還是存在些許問題,政府工作人員只有不斷改進缺點,才能真正做到新時期農村的新發展。
一、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1.集體產權改革制度不健全
首先,集體產權的改革以推行股份制為主,但是大部分地區所建立的股份制度還不夠完善,而且集體股權與普通股權還存在一定的差別,會出現股份權屬關系不清的問題。其次,農民對集體產權的主體不夠明確。在農村實行集體產權股份制大多以公司的形式進行發展。根據《公司法》的要求,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時對股東有具體名額的限制,但集體產權下每個農民都有股權,在注冊公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注冊公司后會出現大量稅務問題,也會導致農民對此項改革產生意見。最后,我國農村問題多種多樣,現有規定不足以應對所有問題,當改革過程中出現爭議,政府又無法解決時,會使農民減少對改革工作的信任,降低推進改革工作的積極性。
2.農村經濟基礎薄弱
在推行集體產權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部分資產進行繳費。由于農村經濟收入較少,政府對改革的具體內容也沒有進行充分的介紹,使得許多農民不愿意進行繳費,出現故意拖欠和少交的情況,使得改革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同時,由于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曾經實行的改革措施可能都沒有順利進行,也會使農民對新政策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不配合具體的實施。
3.工作人員具體落實能力較差
當政策一步步下達到農村地區政府后,可能會由于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能力的不足影響到改革的具體落實。農村地區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較多,如土地權屬問題、承包問題等都是多年遺留的問題,對其解決十分困難,如果工作人員不能完全理解改革文件的具體內容,也會影響到改革的實行。而且現在很多農村政府工作人員出現不作為的現象,對各項指示不夠重視,也嚴重影響到改革的實施。
二、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對策研究
1.實現集體產權制度規范化
第一,在股權制度的落實上,應充分征求全部村民的意見,由集體開會決定股權的具體設置。并在村里設置完整的經濟管理體制,由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共同組成合作社,并建立健全的股東大會、財務管理制度和監察制度,對股份問題進行整體的管理。還可以采用股權靜態管理模式這一新型管理方法,它十分適用于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例如大鰲鎮東風村在2018年就開始推行“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的股權靜態管理模式。利用這種方式可以通過股權固化的形式,有效防止因人口變動造成大家對股權分配的不滿,可以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股份分紅,使其在外工作也可以定期獲得收益。截至目前,該村已經實現了全村人口的股份全覆蓋,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大代表。
第二,在改革過程中要做到對政策的靈活應用,先從當地有優勢的產業入手,吸引村民進行產業合作,當村民從中發現可獲得實際利益時,再次對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推行,這時可以增加村民對該項改革的積極性,也能提高村民對其的信任度,有利于改革工作的展開。在改革開始后,政府還可以推行一定的優惠政策,如對稅收進行適當減免,減輕改革帶來的稅務負擔,可以免除土地使用契稅;當農民從集體產權制度中獲得收益時,可以實行優惠政策對其減少其納稅;還可以對清產核資中集體資產的產權證明免收印花稅。以此來增加農村收入,促進農村的新發展。
2.加強工作人員能力建設
對于政府工作人員具體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要逐步進行改善,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使其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首先,上級政府部門要組織新政策的精神研討會議,要求各地農村干部準時參加,在會議上詳細介紹改革的具體要求,并對一些已實施地區出現的問題和成果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各地工作人員準確認識新政策的要求。其次,在會議上可以對其他地區改革案例進行探討,結合已有經驗,尋找改革的新方法;還可以邀請其他地區實行改革的領導干部到本地參與會議研討,提供經驗,還可以請他到實地進行具體指導,或本地工作人員到其他地區進行學習,以促進改革更好的落實。最后,政府工作人員要深入到農民群眾之中,了解每個人的具體需求,并做出一定的舉措,解決改革中出現的矛盾糾紛,保障改革的全面落實。
3.促進農村經濟一體化建設
想要完成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首先要做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經濟一體化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收入,保障其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方法。翔安區農村可以利用廈門的旅游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建立當地特色民宿,吸引游客來到當地旅游,以此促進當地農村的經濟收入。2019年1月,臺灣東海大學已組織師生19名來到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在此深入發掘當地的人文風采及文化底蘊,希望將當地的閩南紅磚雕刻藝術打造成為當地文化品牌,以促進當地旅游項目的發展。
三、結語
在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面對經濟、制度、人員等各種方面的問題,政府要做到集體產權制度的規范化,不斷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素質,強化其具體工作能力,促進農村經濟一體化建設,以此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芝.新時期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7-8. DOI:10.3969/j.issn.1008-1283.2019.13.004.
[2]李瑛.新時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