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提高。精神世界的豐富使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民族聲樂的教育,已有許多高校內開展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這一系列的教學變化促進了民族聲樂的進步。現如今民族聲樂的教育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對優秀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教學課程系統,對于我國聲樂教育的發展有一定阻礙,所以我國民族聲樂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本篇文章主要對中國民族聲樂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找到了不足之處予以改進,對民族聲樂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改進措施。
【關鍵詞】民族聲樂;發展及創新;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社會經濟在不斷提高,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許多高校對于民族聲樂教育十分重視,并開設了相關的聲樂課程。民族聲樂教育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傳承,由于發展較晚,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但是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對我國民族聲樂抱有極大熱情,民族聲樂教育的創新也成為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方向,大力發展民族聲樂教育是廣大音樂教育者的職責所在[1,2]。
一、民族聲樂簡介
我國民族聲樂由來已久。自古以來,人們用音樂作為語言,去傳達個人情感,逐漸在愛情、勞動、教育等一系列活動中形成民族聲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民族音樂的形式也得到了發展,從戲曲、樂府、詞曲、曲藝等到現代歌曲,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我國人民用智慧譜寫了一首首民族聲樂的樂章。
我國民族聲樂從廣泛上來看屬于民間的傳統音樂,通常是以傳統樂器的演奏進行展現,細化為民族民間器樂、民族民間歌曲、戲曲等多個方面。在我國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中,民族聲樂的演變形式多種多樣,在整體的表現重點突出了戲曲的含蓄、空靈,簡約形態,相比于西方的立體感有所不同[3]。在二十世紀末我國受到了大量西方音樂的影響,在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下,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現如今我國人民對于民族聲樂的認識還不夠明朗,需要發揚我國民族聲樂,只有不斷進行民族聲樂創作,才能夠對于我國聲樂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關鍵時期,民族聲樂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培養優秀的聲樂人才,為我國的民族聲樂賦予新生命。
二、中國民族聲樂教育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斷變革,民族音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已經被列為高等藝術學科。教育體制在不斷細化,越來越多的人對民族聲樂進行關注,各大音樂院校均開展了聲樂課程,許多民族聲樂的教材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基礎。但是由于環境條件的局限性,現階段我國聲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對于未來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形成了阻礙。主要表現在教學觀念的落后,因為科技發展迅速,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得到改變,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由于西方音樂文化涌入中國,實現了音樂的中外結合,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我國民樂教學體系才日漸成形,人們的思想產生了較大變化。因為工業化、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民族聲樂的教學理念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4],總體來看,近年來我國民族聲樂的教學觀念依然停留于二十一世紀初期,并沒有明顯的創新,所以現在高校對民族聲樂人才的培養,雖然有較強的歌唱技巧,但是風格單一,沒有形成個人特色,這類現象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只有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改變教學觀念,才能培養新時代的民族聲樂人才。
除了教學觀念的落后,許多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急于求成,沒有制定符合學生學習的計劃,出現了理論學習與技能的不平衡現象。學生的聲樂基礎沒有打好,其藝術的表現形式就不能夠完全展現,特別是民族聲樂這類高級藝術表現形式,沒有獨特的作品風格,對于弘揚民族音樂的目標就很難實現。一系列的不足造成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負擔過重,技術能力出現欠缺。針對這一現象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根據學生自身基礎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打好聲樂基礎,還需要關注到學生的情緒變化,保持平穩的心態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民族聲樂。
三、民族聲樂的發展及創新策略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我國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民族聲樂想要得到創新,教師需要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才能最大限度的開發聲樂教學。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所有事物都在不斷進步,民族聲樂的教學也是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新自我觀念,利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現在聲樂發展進行觀察,教學不能局限于傳統類型,還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夠更好的完善自身專業素質。
(二)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當代民族聲樂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自身不足并加以改進,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民族聲樂技能才能不斷提高。教學中不僅局限于歌劇選段、民族民間歌曲唱作,還需要制定系統的訓練方式。教師首先要具備全面的聲樂文化修養,對民族民間、國內外的聲樂藝術進行不斷學習,只有豐富了自身音樂素養,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給學生,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聲樂技能指導。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還需加以改進,在課堂中啟發學生的同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多樣化課堂教學,在課堂中不斷提高學生興趣,才能夠更好掌握聲樂演唱技巧。所以教師要不斷開發教學思路,主動進行專業化學習,將聲樂技能不斷提高,才能為民族聲樂藝術培養更多人才。
(三)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打好聲樂基礎
由于學生自身基礎技能參差不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聲樂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訓練,從簡單的練習開始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難度,長此已往就能為學生樹立聲樂學習的信心。同時在課堂中調動感官進行訓練,不僅需要注重對歌曲演唱技巧的加強,還需提醒學生融入自身情感。這時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的思想情緒進行疏解,避免學生學習出現瓶頸,課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進行學習,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聲樂訓練,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時代特色,展現民族聲樂特性
我國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中華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需要不斷發展中華民族時代特色,將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的內容進行更新,對于傳統曲目類型進行開發與創新,不僅要繼承傳統文化,還需結合時代特色開創新局面。將民族聲樂教育與時代發展相結合,開展聲樂教育過程中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充分展現民族聲樂的特性。民族聲樂的創新教育需要強調民族特性,以民族特性作為教學的重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演唱技巧,以時代發展的眼光進行聲樂表演的編排,民族聲樂的創新是需要擴展知識結構,共同促進我國演唱藝術的進步,更好地滿足人們藝術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結語
本篇文章主要對于當代民族聲樂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根據現有教學弊端展開研究并給出了相應的創新策略。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教育,弘揚民族聲樂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科學性為原則,不斷發展創新策略,以發展的眼光與認真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培養更多的民族聲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金鐵霖,徐天祥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及創新[J].中國音樂,2017(4):26.
[2]鄭寶華.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2015(1):12.
[3]尹萍.試論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7):69.
[4]曹俊玲.堅持多祥化的審美.探討發展民族聲樂的方法[J].學術探索,2016(3):18.
作者簡介:羅瑩(1982—),女,漢族,山西臨猗縣人,文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