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上海航天動力技術研究所,上海,201100)
我國國家標準對 “標準”的定義: “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由此可見,標準是一種規范性文件。它包括規范性一般要素、規范性技術要素、資料性概述要素、資料性補充要素,這就限定了標準的內容,約束標準中不能出現任何解釋性及過程性文字。標準編制說明是標準相關技術背景和重要過程文件,是對標準編制過程及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的具體說明性文件,即標準編制中有關解釋性和過程性文字在此出現。如果說標準闡述 “怎么做”,那么標準編制說明解釋 “為什么這么做”。
編制說明是標準制修訂工作連續性的保障。GB/T35778-2017《企業標準化工作指南》規定:標準分為立項、起草草案、征求意見、審查、批復、復審和廢止這7個步驟。編制說明需記錄這7個步驟相對應的工作內容并且跟隨步驟逐步完善、補充。對標準編制的完整性起到監督的作用,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對標準質量產生影響。
編制說明是標準報批的重要材料。標準報批時需要提供標準3稿 (征求意見稿、送審稿、報批稿)及相對應的編制說明。
編制說明是標準的補充延續。標準中任何一個數據的改變都可能是這領域專家十幾年的數據積累,任何一個工藝步驟的改變都可能是這個行業的技術變革。標準無法對這些改變重點敘述,編制說明通過嚴謹、科學的論證、對標準技術內容的詳細解釋說明及補充延伸,填補了這一空白。
標準編制說明根據內容主要劃分為:①工作概述,包括任務來源、標準制修訂的依據、標準制修訂過程;②技術內容說明,包括標準制修訂原則、主要內容說明等。
工作概述是對標準從立項、起草、征求意見、送審及報批過程等重要內容的記錄。
?任務來源,即標準是根據什么計劃和文件起草的。比如,本標準根據××××年標準制定(修訂)任務書進行編制;本項目依據××號工作計劃進行編制。
?制修訂標準的依據,包括制修訂標準的必要性以及與國內外相關標準的關系。必要性即目的、意義,以及標準相關技術在行業內的先進性和技術成熟度情況。如果有現行國內外相關標準,則解釋與相關標準的協調性及差異性。
制修訂過程,簡要概述整個工作過程,包括:成立編制組、任務分工、調研情況、征求意見階段的意見采納情況、送審階段的審查會概況、報批階段審查會后的修改情況。標準稿形成的3個階段對于專家提出的意見不采納情況應具體說明。
技術內容說明是標準編制說明的重點及難點,包括制修訂原則、主要內容說明等。
2.2.1 標準編制原則
標準編制原則是指標準制修訂過程中秉承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最終標準應達到的水平。基本原則包括:正確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正確性原則”: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和政策,技術要求與各類技術文件協調一致。 “有效性原則”:滿足使用要求,充分考慮標準適用對象的技術水平,并從技術角度描述標準對象的適用性,標準中的每項要求均經過實際驗證。 “可操作性原則”:滿足標準實施條件,闡明可操作程度,方法應符合實際且通用、可操作性強。
2.2.2 標準主要內容說明
標準主要內容說明包括:主要技術背景說明(技術參數、指標依據、修訂要點和理由),驗證情況和結果說明 (項目名稱、驗證內容、簡要過程、最終結果闡明),重大意見分歧的處理經過和結果。對于修訂的標準,還應有新舊標準對比說明、修訂內容的說明。
a)主要技術背景說明。技術指標、參數、公式、性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方面的選取原因。技術指標應有大量試驗數據證明選取的正確性。參數最好用物理方程定義。公式應有來源和出處,可以是標準、工具書等,如果沒有來源,應詳細闡明推導過程。試驗方法和檢測規則也應有來源和出處,且應是標準及權威機構。
b)相關技術驗證。有兩種情況需要技術驗證:①有無法確定的重大問題,需要通過試驗加以驗證以保證標準的準確性;②標準中出現新方法,需要有大量試驗來驗證方法的正確性。相關技術論證應當闡明驗證情況和結果,主要包括項目名稱、驗證內容、簡要過程、最終結果。若數據較多,可在編制說明后附試驗報告。若分歧較大,最好以第三方公正檢測報告的形式提供。
c)重大意見分歧的處理經過和結果。重大意見分歧是指在標準征求意見階段和審查階段,有專家對標準內容有顛覆性的意見。應描述雙方觀點,并作為重大問題編寫論證報告,作出合理解釋。應由第三方審查成員進行最后判定。
d)新舊標準對比。修訂標準應說明新舊版本的主要差異、修訂原因及水平對比。
示例:某標準D溫度測試方法的編制說明不闡述與已有相同D溫度測試方法的國軍標的差異轉而敘述與另一國軍標T溫度測試方法對比的優缺點。雖然按標準化要求描述了與國內外標準的關系,但明顯是為了完成編制任務,避重就輕。對標準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解決方法:提高標準起草人員對標準編制說明的重視,調研充分。凡是與起草標準有關的標準都要調研。對已有類似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應具體描述與已有標準的區別,避免標準之間的矛盾。區別主要細化部分、填補空白的部分及對已有標準技術部分的提高和完善部分。如果與已有標準相比變化不大,應當取消立項,優先采用上級標準。
標準起草人應當負責標準的起草和修改。一稿到底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標準意見反饋及采納情況沒有按時間節點修訂。標準送審稿中應當有征求意見階段的意見采納情況,對不采納情況應重點說明。標準報批稿中應當有審查會的概述及會后的修改情況。若報批不成功還應當繼續修改,并將修改情況如實添加到編制說明中。
主要技術內容的選取存在兩種極端。①沒有試驗數據,描述籠統、含糊,沒有確定依據,最后結論不知從何而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多年來企業內部的約定俗成,認為某些結論一直以來是這樣規定的,不用解釋,且早期的資料沒有得到妥善保存;另一方面是標準起草人前期沒有做好充分的試驗,導致編制時沒有數據提供支撐。②凡是出現的內容都羅列,形成資料的堆積,主要問題得不到解決。
解決方法:標準主要技術內容闡述一般選取標準的技術指標、質量要求、方法步驟、計算方法等方面,應科學、合理、自圓其說,經得起推敲。例如,某標準中的升溫速率10℃/min,為什么升溫速率不是20℃/min,取10℃/min的具體依據是什么,可以選取不同試樣分別作10℃/min和20℃/min兩種情況下用相同測試方法的曲線對比圖。再比如,某標準樣品的貯存期為1年,得出1年時間的原因是什么,這就需要做多批次樣品貯存后性能測試結果圖,不同貯存時間樣品羥值、pH值、氮含量百分比變化曲線,最后得出結論。總之,標準的重要結論及做法要說清來源、依據。
示例:某企業標準D溫度測試方法與國軍標D溫度測試方法測試條件矛盾。編寫的都是D測試方法,標準起草人認為不用添加相關技術論證。
解決方法:雖然編寫的內容均是D溫度測試方法,但因為測試條件發生改變,在測試方法標準中屬于重大改變,應當在編制說明中編寫相關技術論證一章,且最好由第三方出具公正的測試報告附在標準編制說明后。相關技術論證是在主要技術內容試驗和分析的基礎上,對重大改變和新方法的重點說明,目的是為了把影響產品質量的潛在危害最小化,預防事故,提高經濟效益。
a)基礎保證。寫好標準編制說明的基礎是前期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試驗。對這一部分的保證應當在標準立項申請表中予以說明,一般包括:有關國內外標準化文獻的調查,先進經驗的調查,有關技術文獻資料的調查,開展科學試驗的經過等。
在立項評審中應對這一部分內容給予重點關注,是否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試驗應當并作為評審的否決項。
b)能力保證。標準編制人員是標準工作最終的貫徹者,應具備編制標準的能力。標準化應對主編人員的資質給予規定,在人員的能力上提供保證。并且建立人員庫配備相應層次的人才,每年更新,實施動態管理。
標準編制說明是標準制修訂工作連續性的保障,是標準報批的重要材料,是標準的質量保證,是標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闡明編制說明各章的要點和內容、知悉常見錯誤和解決方法,將有助于更好地寫好標準編制說明,而強化標準化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