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高 蔣謙 蒙加林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支撐下,船舶也在逐漸向著大型化、自動化、通信自動化、高速化的方向發展,航海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這也為有效抵御航海風險提供了必備的條件,但是在新的科技條件下航海也面臨著新的風險。而實際的航運業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風險系數較高,船舶航海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必須要對航海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對航海風險進行精確分析和評價,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航海安全。
從航海風險發生的頻率以及具體產生的后果可以將航海風險劃分為頻繁、偶爾、非常少三個頻率等級,而其后果等于通常情況下可以劃分為非常嚴重、一般嚴重、輕微、非常小,等4 個等級,在針對船舶航海實際狀況以及所經水域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后,就可以實現對航海風險的準確評估。在航海實踐中“航行-進海岸-非航行水域”、“航行-航道-航行水域”實際的風險等級能夠達到F3S4R7,其屬于較高的風險等級。
另外,針對近幾年來所發生的航海事故進行深入分析后可以發現,在航海任務執行的過程中“航道-航行水域” 是整個航海過程中主要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呈現出逐年增加的狀態,分水域航海風險發生的頻率等級都在逐年下降,鑒于此,必須要對航行水域風險給予高度重視。
根據相關統計發現,在船舶停靠、離泊的過程中人為因素導致的航海事故但有的比率超過了85%,而所有的海上船舶碰撞事故中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有率超過了96%。由此可見,人的因素與船舶的海上交通事故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1) 人為風險物質種類
船舶在航行的過程中由于人員瞭望不及時、戒備不到位或者出現避讓失誤及通訊故障等原因都會很有可能會導致發生碰撞事故。
相關航海人員在進行航線規劃的過程中,航線設計過于暗礁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觸礁事故;船舶行駛過程中如果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偏離設計航線,從而使船舶駛入了潛水區域,就很可能會導致船舶出現擱淺事故;船舶在具體執行航行任務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配備完善的航海圖書等相關資料,從而導致其駛入了陌生的水域,也很有可能會導致其出現觸礁或者擱淺等現象;另外,在船舶錨泊過程中,如果實際選擇的錨位底質太差,或者是錨鏈拋出的長度嚴重不足,或者是在拋錨的過程中選擇的方法不合理都會導致船舶出現走錨現象,最終導致船舶擱淺。
如果船舶實際的安全性能相對較低,在駛入一些不適合的水域情況下就可能會造成風險,而船舶存在配在不合理現象,當期在惡劣水域行駛過程中,一旦處置不到就會造成船舶的巨大損失。
(2)操縱船舶的人為風險情況
在航海任務過程中通信故障、避讓失誤、航行戒備不到位等幾種因素是導致出現航海意外的主要原因;在船舶靠岸以及離岸的過程中風流判斷失誤、操作不當、通信故障等是導致航行意外的主要原因;船舶在錨泊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設備老化、信號不能正確顯示、瞭望不足、戒備不到位等幾種因素導致出現意外事故;船舶在掉頭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瞭望不及時、轉向時機錯誤等一些因素導致出現意外事故。
上述分析主要是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航海風險本體原因。而在此之外,課題因素系統中還存在船舶、第三方、航道碼頭、交通、自然等各種因素導致的航海風險事故[2]。而船舶自身因素中通常都是由于設備老化、設備維護管理不及時而導致事故發生。他船因素主要是因為航海員出現判斷失誤或者實際操作不當等因素導致意外發生。而第三方因素主要指的是領航員自身原因,因此,必須要不斷提升船舶駕駛臺整體的協作能力。航道碼頭因素主要指的是在船舶具體航行水域或者水深給航行任務造成的影響。而交通因素主要指的是海上空行密度較大;自然因素主要指的是在航行過程中要對水流以及風向風速等因素的影響給予高度重視。
但實際船舶航海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統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案,并以此為前提,針對整個航海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危險隱患充分利用相關的危害識別以及風險評價工具進行精確評估識別,并判定具體風險等級。航海組織制度的建設、方案的設計必須要充分保證其科學性,要與國際標準相符,而且也能夠完全與實際航海風險控制相契合。在此基礎上才能通過精確的風險等級評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鑒于此,必須要對當前的航海操作方案以及航海組織制度進行不斷完善。
(1)船舶在進出港口前必須要將將相關的準備工作做好。作為船長必須要交各種準備任務進行全面落實,在出港之前必須要專門安排相關人員對船舶離港之前的檢查項目、調試項目、清點項目等準備工作制定出詳細計劃,并進行嚴格檢查。而且針對每一個檢查項目還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記錄,還要經過指定負責人進行簽字確認。
(2)制定切實可行的航海操作方案
1)在制定方案之前必須要對船舶自身的盲區、碼頭實際情況、航行水域情況、水文氣象情況、航海密度等相關知識進行全面了解,而且還必須要針對船舶抵港相關行情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掌握。
2)針對航行時間段內的天氣狀況、自然環境等可能對船舶航行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并完成合理評估。
3)充分結合實際航海情況,將船舶最合理的行情深度進行明確的標示,并尤其是要針對一些關鍵的區域以及轉向點進行清晰標識。
4)針對整個航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評估,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預警方案,這樣才能在發生緊急情況下做出快速反應,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當前船舶自動化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船舶行情過程中人員配備數量更少,這就導致在夜間或者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行情仍然會存在一些安全風險。鑒于此,在實際航海過程中必須要對航行值班制度進行嚴格落實。并針對實際運行ISM 規則的船舶將ISM 的相關規則進行嚴格落實,不斷強化船員管理,而針對沒有運行ISM 規則的相關船舶,也必須要不斷強化內部安全管理制度,要堅決杜絕在航海過程中出現值班人員疲勞駕駛狀況。并嚴格按照《國際海上避碰規則》不斷強化船舶要往值班管理,充分利用先進的導航設備以及相關的有效手段進一步提升瞭望效果,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合理的規避措施。要充分結合船舶自身的性能水平,盡量避開在惡劣環境水域下航行,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船舶的安全航海。
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航海安全已經成為了船舶行情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必須要在嚴格落實相關航海標準的情況下,進一步強化航海風險分析和評估,并采取合理防治措施,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航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