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清 王富林 李廣悅 薛希龍 張樹文 南華大學
一個時期以來,依托傳統合作模式,我國產學研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績,高校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但傳統產學研合作模式未能完全激發出各參與主體的最大活力,高校的科技創新力還沒能與產業界的需求有效對接。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任務,是為我國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人才保障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研究生創新能力欠缺、動手能力差、研究生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等問題。礦業工程作為工程實踐性、系統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如何將研究生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業務素質是當前礦業工程學科,乃至整個工科門類研究生培養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生教育目標之一在于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盡管國家普遍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但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校企協同研究培養機制體制尚不完善,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產學研合作是以“項目制”的合作方式比較普遍,合作隨著項目的完成而結束;有的合作具有“年度性”,在促進合作的驅動力上,短期利益驅動還占據主導地位,面向產業未來技術創新戰略合作的比較少。
多數工科院校在產學研合作上存在著科研實力總體比較薄弱,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低,科研與市場脫節等問題,使得大量中小型企業并沒有從產學研合作中受益。
沒有真正發揮產學研參與各方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將產學研用合作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形成穩定的教育體制。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在產學研合作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體現。
產學研用是指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系統合作。產學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產學研結合”和“產學研用結合”,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進一步強調了應用和用戶,突出了產學研結合中企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更應注重“用”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以及“全民創新,萬眾創業”國家政策的實施,我國研究生教育也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產學研用應該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為國家重大需求做貢獻。
通過建立校企協同培養模式,可以共享雙方師資、設備、場地、圖書資料等資源,使得學校實現開門辦學,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和學科前沿,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企業達到培養一批熱愛工作與企業的精英團隊,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的目的,進而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將研究生的培養從學校轉移到企業研發的第一線,使研究生直面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有助于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高校加強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
充分利用高校、企業和科學研究所不同的教育環境與資源,為合作培養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礦業類卓越人才提供新的平臺和路徑。從四位一體創新培養工作平臺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等方面入手,探索其建立與管理模式。
培養過程是實現四位一體培養模式的核心要素,它是由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專業實踐、導師指導等要素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的復雜過程。從培養目標、教學體系、指導教師等方面和環節探索其過程管理要素。
科學合理的四位一體創新培養工作質量管控體系是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高效運行及產出高質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調動各培養主體積極性、實現利益公平分配的基礎。從培養過程管控入手,探索建立四位一體培養質量管控保障與評價體系。
政策的引導能產生非常可觀的科研成果,新政策的引導會帶來新的研究方向,也能使各種資源得以充分應用,培養平臺能高效運作。同時,要強化政府財政投入的引導和保障機制,積極探索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產學研用結合投入體系,從而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我校礦業工程學科現有中核贛州金瑞鈾業有限公司湖南省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1 個,與核工業北京化冶研究院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校積極優化了礦業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并有效運行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為核工業和國防工業培養了高素質的工程人才。
本文探討了“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礦業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并根據培養現狀提出了培養質量體系構建思路與方法,探索了礦業工程校企協同創新的工科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為培養具有創新思維,開拓精神的專業性人才做參考,這對工科研究生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