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盟 山東省濟寧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我國科技情報機構是在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懷和支持下建設和發展起來的。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后,為促進全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地市一級的科技情報機構也相應建立,經過三十余年發展,這些科技情報機構已成為支撐當地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濟寧市科技情報研究(以下簡稱市情報所)為例。市情報所建于1978 年,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目前開展的業務包括文獻傳遞、科技查新、網絡管理、情報研究、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服務、科技報告管理等。市情報所屬于地市一級的科技情報機構,受人員編制數量和經費的限制,在情報研究、情報服務保障能力方面與國家級、省級科技情報機構存在著相當的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時指出:“要推進相關配套改革,按照加快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為了應對事業單位改革帶來的挑戰,市情報所要充分發揮公益服務職能,轉變情報服務觀念,在提升情報服務能力下功夫,為區域創新提供重要支撐。
早在2001年,情報所就建成了服務于當地科技創新的濟寧市科技網,2018 年,在山東省實施的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指引下,依托原有科技服務網絡,情報所又建成了濟寧市科技云服務平臺(以下簡稱云平臺),該平臺整合原有科技信息資源,拓展了情報服務功能,并具有當今大數據、云計算等特點。平臺的建成,已成為支撐濟寧當地科技創新重要的信息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科技情報服務應緊緊圍繞企業創新做文章,市情報所由于所處的區域,和當地企業聯系最為緊密,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把服務企業創新作為科技情報服務的主體業務。當前,各類信息檢索資源發展迅速,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但是,用戶如果使用這些信息資源獲得文獻或數據資料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對于企業特別是在初創或成長中的中小微科技型企業,這筆費用無疑會加重企業的成本負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降低企業費用支出,云平臺充分發揮情報所公益服務職能,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濟寧區域的每一位注冊用戶都實行免費服務。濟寧市有800 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眾多中小微科技型企業,這些企業使用該平臺便會免費獲得期刊、圖書、標準、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專利、視頻、科技成果、信息資訊等各類科技信息資料,這種舉措無疑會為這些企業在節省創新經費支出方面提供便利條件,使企業輕裝上陣,啟迪智慧,激發創造靈感,在創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科技查新業務(以下簡稱查新)是情報所傳統的情報服務業務,經過二十余年發展,市情報所的查新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查新質量和業務水平都位居全省前列。
⑴創新查新服務模式:為應對當前改革形勢,改變傳統的查新服務模式,將查新業務嵌入創新活動的全鏈條。在做好傳統意義上的查新業務同時,不斷創新查新服務模式,充分應用云平臺文獻資源,把查新同專利分析、文獻傳遞服務、技術追蹤緊密結合起來,以點帶面,使每位查新用戶在獲得查新服務的同時又獲取多項情報服務,以查新一項業務推動多項情報業務的發展,讓查新真正成為科研人員的判斷技術先進程度、預測技術發展的雷達兵,為包括企業在內更多的創新主體提供高質量的查新服務。
⑵做好高水平查新專業人才團隊建設工作:查新業務知識覆蓋面廣,專業性強,需要高水平的專業人士才能勝任該項工作。要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將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及時補充到團隊里面來,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積極參加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各種查新培訓活動,不斷豐富業務知識,增強業務本領,以應對查新工作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查新服務科技創新打下堅實的業務基礎。
科技情報參考是情報所提供給市級領導干部有關科技發展動態的內部刊物,它在非互聯網時代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便捷,科技情報參考內容遴選也面臨嚴峻考驗。另外,面臨當今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滿天飛的局面,一份經過加工整理且內容精煉的科技情報參考又可以為政府決策機構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這無疑又成為提供優質情報服務的有效途徑。為辦好科技情報參考,要借助云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和產業追蹤功能,把最新、最有用的科技發展動態提供給政府決策部門,使政府管理部分做出的各種決策更加精準高效。
眾所周知,大型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資源,是開展高水平實驗和科技創新研究的必備條件,而這些儀器設備的共享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是濟寧市科技云服務平臺的一個重要的子平臺,入網設備儀器已經達到1000 多臺(套),儀器原值達到8.6 億元,為300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創新券”補貼服務。“創新券”補貼服務可以為中小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展節省資金成本,因此,要加大大型科學儀器共享與“創新券”補貼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收益。
地市級科技情報機構只有以服務當地企業創新為業務抓手,不斷挖掘情報服務內涵、拓展情報服務范圍,才能在事業單位改革中健康持續發展下去,為當地科技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