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予海 王大坤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
“十一五”期間,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已具有相當規模,水利業務應用不斷深入,水利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為加強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規范化管理,科學合理地編制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經費預算,促進水利信息系統健康有序發展,確保水利信息系統正常運行和效益發揮,2009 年水利部印發了《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定額標準》)。
《定額標準》分為硬件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軟件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基礎環境運行維護定額標準三大類,其中硬件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包括通信硬件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計算機網絡硬件運行維護定額標準、視頻會議及視頻監控系統設備運行維護定額標準;軟件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包括通用軟件運行維護定額標準、專用軟件運行維護定額標準、通用數據維護定額標準和專用數據維護定額標準;基礎環境運行維護定額標準包括機房環境運行維護定額標準、電源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避雷接地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通信信道租賃定額標準,異地維護及技術裝備運行維護定額標準。
作為政務信息化第一家行業性運維取費標準,《定額標準》的印發和執行,為編制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經費預算提供了依據,使得運維經費申請、批復有章可循,對于規范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工作,合理管理運行維護資金,提高運行維護整體水平,確保水利信息系統正常運行和效益發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帶來新變革,國家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對網絡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推進系統間整合共享的力度越來越大,信息化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利改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在新的形勢下,信息系統運維模式和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現有《定額標準》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
1.1 《定額標準》不適應信息新技術發展應用
信息新技術在水利信息系統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依托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與管理信息系統等十大重點工程建設,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已經形成,業務應用效益顯著,基礎支撐逐步完善。遙感監測、無人機監測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大量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新技術的軟硬件設備設施投入運行,計算和存儲資源的池化管理、專題圖制作、數據交換及管理等相關服務廣泛開展,而現有《定額標準》沒有相應內容,不能滿足運維經費測算需要。
1.2 《定額標準》不能滿足國家對網絡安全相關要求
現行《定額標準》中只有防火墻等傳統網絡安全設備的運維內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要求相比,涉及安全測評、安全監測、應急演練、安全管理等相關內容和取費標準欠缺。目前,水利行業擁有國家級重要信息系統10 個,省級以上水利部門中,38 家開展了安全檢查,23 家開展了安全風險評估,95 個三級以上信息系統中的48個通過等級保護測評。最近幾年,由于《定額標準》中沒有相關內容,相應經費無法申請,為了達到國家相關要求,很多單位通過調整存量資金,保障了有關安全運維的正常開展,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他系統運維經費的保障度。
1.3 《定額標準》不能適應資源整合共享的需要
《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大對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絡、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等公共性基礎性平臺的運維經費保障力度,逐步減少直至取消信息孤島系統和利用程度低的專網的運維經費”。
水利部強力推動整合共享工作,按照“整合已建、統籌在建、規范未建”要求,推進整合共享項目實施,在水利部和部分流域初步建設了基礎設施云、統一共享基礎數據庫、統一水利工作底圖、統一水利數據交換平臺和統一門戶集成,實現了計算、存儲資源的池化管理和按需的彈性服務、統一的“一張圖”服務和統一的用戶管理。隨著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的不斷深入,水利信息化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將會加快構建。而現行《定額標準》無法體現體現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業務應用整合共享、基礎設施整合共享、安全體系整合共享等帶來的運維模式和內容的新變化,不能對集中部署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大運維經費保障力度,無法從運維經費保障層面倒逼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
針對以上問題,《定額標準》的修訂應該按照“科學性、可操作性、經濟型、整合共享、安全性、一致性”原則,對定額標準項目重新分類,從“以軟件系統與硬件系統來劃分”轉變為“以信息資源所在體系位置和發揮的作用來劃分”。共分為基礎設施、數據及服務支撐、綜合應用、網絡安全、租賃服務五大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考慮。
3.1 增加信息采集新技術帶來的運維內容和取費標準。按照《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智慧水利”提出的“充分利用物聯網和移動終端技術,提升感知能力,形成多元化的智能采集體系”“建設全要素動態感知的水利監測體系”等要求,在“基礎設施”分類中設“信息采集”小類,具體包括水文監測設備、水土保持監測設備、工程安全監測設備、無人機監測設備、遙感數據采集設備、視頻監視設備等,增加相應定額項目和取費標準。
3.2 側重網絡安全。一是單獨分類,將原定額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單獨拿出來,并根據國家部委相關要求和運維工作實際進行補充完善;二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規定,增加安全管理服務內容,將安全評測、安全檢查和安全應急處理等納入運維內容。
3.3 側重資源整合共享。一是單獨分類,設置數據及服務支撐,明確統一數據管理服務、統一云平臺服務、統一空間地理信息服務、統一門戶服務、統一移動服務等具體內容;二是強調數據的統一集中管理和服務、強調通過云平臺服務實現計算和存儲資源的池化管理和動態分配;三是強調集中部署和統一服務,按照“三級部署、五級應用”的要求,只允許部署在省區以上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軟件支撐平臺進行定額測算。
3.4 從“重硬輕軟”到“軟硬并重”。既要考慮硬件設備的維護內容和相應經費,又要考慮遙感解譯、專題圖制作、數據更新與交換、安全管理、門戶服務、會議服務等支撐服務的內容和取費。
3.5 通過分級體現不同的運維要求和經費保障。體現不同重要程度、不同規模的系統對運維服務和經費保障的不同要求。按照《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規范》(SL715-2015)服務等級對應的運維服務要求,設定相應定額取費的標準,體現差異性。
在新的形勢和要求下,對《定額標準》進行修訂,是適應信息新技術發展應用,保障信息系統穩定高效運行的需要;是滿足國家對網絡安全相關要求的需要;是促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的需要;也是進一步規范運維經費測算,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的需要。《定額標準》修訂不僅使運維內容分類更加合理科學,也會有利于重要信息系統的運維經費保障,有利于運維經費發揮更好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