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曉蕓 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
差異教學最早是由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安湯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在《多元課堂中的差異教學》提出:“差異教學是教師有目的地,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體需求進行響應的教學”我國學者華國棟教授也有過對差異教學的闡述:在班集體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應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在原有水平基礎上發揮個人特長,最終實現個人充分發展。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差異教學和個性化發展立足根本點不同,概念也有所偏差,本文所述的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這個大環境下個體的充分發展,與強調個體化個性發展雖有高度相似性,但立足點不同。職業教育的差異化教學是在有組織有紀律的課堂中,通過教師主觀地、有意識地分層教學和彈性施教將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過程轉變為通過課前探索,課堂解惑,課后實訓操作完成知識的內化的過程。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大規模流動人口涌入其中,各類職業學校數量的增加,學校生源呈現出極大的不平衡性。具體來說,分數差距過大(一個班級最高和最低分差距將近一百分),地域差異明顯(外來務工子女人數增加),偏科狀況普遍,認知水平乃至世界觀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有些家長甚至在名額已滿的情況下繼續要求班級提供“站票”。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在此國情下,學校和教師應建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統籌城鄉教育,尊重城鄉學生差異,促進職校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并成為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思想基礎之一,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在《論語.學而》中,孔子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001年我國教育部發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2017 年9 月24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綱要》再一次提出了要建設“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做“適合教育“,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SWOT 分析方法(即態勢分析法)在20 世紀80 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在確定了內部和外部若干變量后,從杠桿效應,抑制性,脆弱性和問題性四個角度進行分析,構造SWOT 矩陣,制定行動計劃。該方法在分析差異教學上旨在找出內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并積極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從而達到預期目標。具體來說,該分析方法分成:內部優勢分析(Strengths), 內部劣勢(Weaknesses), 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 外部威脅(Threats)。
差異化教學從本世紀初開始逐漸成為教育界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各種理論研究和國內外實踐報告為職教構建差異教學提供了諸多豐富資料成果。“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實行上具有普遍性和效仿性。職業教育鼓勵學生通過實訓課、技能操作課開發個人興趣,挖掘隱藏優勢,探究符合社會發展,面向勞動力市場需要的高技術人才,實現個性差異的充分發展。
在吳江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群體中,筆者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在201 份問卷中,去除3 份無效問卷,共有136 份問卷提到運用差異化教學理念,多數表現在針對不同成績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目標,其人數超過了總數的50%。但是在具體設計差異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上僅有5 人勾選了“特別設計差異教學內容”選項(該劣勢會在后續做闡述)。從整體上來說,教師在探究符合學科特點、學生個性發展教學活動上有一定的熱情。這136 份中40 周歲以內青年教師共92 人,占總數68%,由此可見,現代青年教師在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引領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學習,發揮個人特長上關注度很高。此項調查說明目前教師作為引導者和推動者在差異化教學上具有良好的主觀意識,為差異教學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
差異化教學理念普遍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呈現不平衡發展。差異教學在實踐上要求教師首先熟悉學生。進一步說,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應該具備成熟教學能力,專業能力,而且深諳心理學(不僅包括教育心理學),設計專屬于每個學生的教學內容。但青年教師已經在技能和教學兩方壓力下負重前行,對此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職業學校貫徹“人人成才”,“有效課堂”教學理念,在滿足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通過“翻轉課堂”,專業教師制作課后視頻和在線練習,開設了諸多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專業課程和技能培訓。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吳江中專為打造中職技術型人才,與亨通集團,盛虹集團建立校企合作,為地方經濟輸出高水平的優秀學生做出貢獻。
差異教學內容多元化設計需要制定一個系統完整的分層教學模式,諸多文獻研究提到的走班式教學模式和混合分層教學模式不符合中國人數眾多,班級大班額,地域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同時,分層教學很難確定一個準確的分層標準,衡量每個層次學生并不像編制程序那么簡單客觀??紤]到學生心理特點,被分在最后一層次的學生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對積極教育產生不良影響。
基于SWOT 分析,我們看到差異化教學內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第一象限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鼓勵發展,在第四象限的趨利避害,盡力發揮S(Strengths)和O(Opportunities)作用。
無論教師教學還是學生自主學習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手段。鼓勵教師以團體形式開發課程內容,建立不同層級教學視頻和課后線下作業,通過上傳平臺作業,讓學生預熱并通過網絡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課程可以以視頻形式,通過“翻轉課堂”從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可以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選擇相適應相匹配的層級內容,達到一個階段教學目標,系統自動升級到下一個階段。在不挫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條件下實現差異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的結果評價模式在差異教學中只能承擔部分評價任務。差異教學要求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始終都能得到一個較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具體來說包括課前任務完成度,課堂內容掌握度,課后反饋準確度等。作為一個多元多向度的評價體系,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平臺和較為客觀的考核標準包括考慮學生歷史數據標準差等因素給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作為職業學校,課堂教學只是學生掌握課程基本內容的方式之一,而專業技能發展要求學校和教師提供與未來崗位相適應的學習機會。吳江中等專業學校在大專班實行的工學交替課程,股利學生加入由專業老師帶隊的課后學生社團,如跨級ERP,小鍵盤,3D 打印技術等,給學生提供前沿技術,讓學生發揮專長,開發興趣,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將習得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中職教育有其特有的教學規律,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建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包容多元化教育發展的職業學校。唯有通過SWOT 分析,認清職業教育的差異教學內外優劣,將危機劣勢轉變為機遇優勢,才能在激發學生興趣,喚醒學生內在發展意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差異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