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珊
摘? ?要:針對在煤礦開采與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主提升設備,考慮到設備的傳統監測與檢測方式效率低下,且準確度不高,無法適應當前煤礦企業生產要求,提出能對主提升設備重要狀態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的系統技術,包括鋼絲繩的張力及張力差、鋼絲繩斷絲和罐道間距,最后通過實踐,得出這些監測系統合理可行,可為設備的狀態判斷及調整處理提供可靠數據參考和依據的結論。
關鍵詞:煤礦生產? 主提升設備? 設備動態監測
中圖分類號:TD63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6(c)-0050-02
在過去,對提升設備進行狀態監測時,大多采用常規監測手段,不僅適用范圍較小,而且只能依靠絞車來保護。對此,為適應煤礦開采和生產要求,設計出全新的針對提升設備的在線監測技術和系統。這一系統主要對影響設備狀態的所有因素進行監測,進而為設備的狀態判斷和故障診斷與處理提供參考依據。
1? 鋼絲繩張力差的在線監測
提升機由于具有很多優勢,所以在當前的礦井提升作業中應用十分廣泛。然而,提升機運行過程中,所有鋼絲繩的實際受力情況難以保持均衡和統一,導致受力不均,即便引入液壓平衡裝置,仍無法改善這一情況。如果張力不平衡,除了會導致鋼絲繩受損,縮短襯墊壽命,還會產生斷繩與滑繩,造成安全隱患和事故。除此之外,當提升機超載運行時,將對提升系統造成很大的沖擊與磨損,若中途出現過流急停,則會使鋼絲繩出現重大損傷,嚴重時將斷裂,引起重大安全事故。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張力進行測試時采用的方法以人工定期測試為主,不僅不方便,而且結果不準確[1]。
針對以上情況,可利用張力差進行在線監測的手段,在調繩器油缸處設置傳感器,以此獲取張力信號,實現對載重量及載重差的實時監測。每次提升之前,都應對載重量與載重差進行監測,如果監測張力差超過10%,利用傳送到安全回路上的信號將提升機閉鎖,嚴禁提升。
另外,設置專門用于張力差監測的傳感器,將其設置于平衡裝置,實現對總張力及張力差的實時監測;如果監測結果超限,則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將提升機閉鎖;當監測發現張力急劇降低時,提升機將立即安全制動,將卡罐故障及時排除。
對于張力平衡裝置,其工作方式主要為半調壓式,當四個鋼絲繩同時工作時,僅有一側油缸啟動,這一側每條鋼絲繩張力基本相同;而另外一側的油缸不啟動,油缸壓力不同,能通過傳感器監測到張力差,當張力差在10%以上時,將發出超限報警。提升之前如果發現載重差超限(載重量即張力和),需將提升機立即閉鎖。根據載重量,能推算出實際的提煤量。另外,可以通過安裝無線發射裝置,將傳感器信號實時傳輸至接收裝置,再由電纜傳輸至車房當中[2]。
這一系統能對鋼絲繩實際張力與張力差進行在線監測,如果超限預警,則可立即進行報警,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避免由超載或張力差較大造成安全事故。對監測系統而言,還應具備對實時數據進行瀏覽、采用語音方式進行報警提示和對歷史數據進行查詢等實用功能。通過對此系統的引入,能大幅延長鋼絲繩壽命,保證運行可靠性,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縮減日常維護工作量,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
2? 鋼絲繩斷絲的在線監測
鋼絲繩運行安全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斷繩將帶來十分嚴重和惡劣的后果。現行安全規程要求,每股鋼絲繩的斷絲總面積和總斷面面積比值,升降人員或者升降人員和物料時,不能超過5%,專為升降物料鋼絲繩,不能超過10%,如果不滿足以上要求,應及時進行更換。可見,做好鋼絲繩使用與維護至關重要,應得到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在過去,對鋼絲繩進行檢驗時,主要采用人工,一般以0.3m/s的速度實施。由于用肉眼進行觀察,所以準確度很低,無法對內部斷絲情況進行檢測,同時所開展的拉力試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破損檢測過程中,僅可以在鋼絲繩繩頭部位進行取樣,但這一部分無法正確反映鋼絲繩所處實際狀態,因此技術人員正致力于研究新的檢測方法。這里主要提出一種可避免造成損壞的方法,即無損檢測[3]。
無損檢測,是指在保證鋼絲繩完整性的基礎上,對其內外部實際情況予以全面檢測。裝置滾筒設置能產生電磁場的設備,借助永久磁鐵對其中一段鋼絲繩進行深度磁化,使其達到飽和狀態,然后用線圈進行磁檢測,在絞車正式運行之后,從鋼絲繩上通過時如果存在缺陷,則會有明顯的漏磁表現,導致磁路中的磁通量急劇變化。如果磁通和檢測元件之間存在相對運動,則說明線圈中已經有感應電動勢存在,根據磁感應現象性能強度,能對鋼絲繩內外部實際變化進行反映。對以上設備和深度指示器實施連接,能準確的確定出斷絲產生位置,為實際查找提供方便,同時,以磁感應強度及其變化為依據,還能推算出產生斷絲位置的橫截面積大小。實踐表明,通過對這一檢測方式的正確使用,能有效預防斷絲發生,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基礎上延長鋼絲繩壽命,使事故發生率明顯降低。
3? 罐道間距的在線監測
罐道為提升容器于井筒內進行上下運動過程中的導向或限位設備,其間距設置是否合適,決定了提升容器能否安全穩定的運行。如果罐道的間距較小,則會加劇磨損,同時發出異響;如果罐道的間距較大,則會增加容器發生的擺動,對設備運行造成安全威脅。在過去對罐道間距進行檢測時,主要是使用溜罐等進行[4]。
傳統方法以人力為主,不僅效率低,而且準確度較差,所以可考慮利用裝置來提高效率,該裝置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連桿;(2)滾輪;(3)彈簧;(4)傳感器。裝置的工作原理為:以連桿的刻度為依據,對罐道間距進行測量,由傳感器將測量結果傳輸至工控機。其具體操作方法為:于提升器底部對測量裝置進行安裝和固定,然后分別向罐道引出可以對長度進行自動調節操作的連桿,其兩端應設置滾輪,并在中間設置彈簧,在提升器運動過程中,滾輪可以在彈力作用下運行,由內部裝設的傳感器進行信號采集和傳輸。提升器運行時,測量裝置能對罐道間距進行直接測量,同時由傳感器將信號傳輸至工控機。將井筒的平位開關視作零點,將傳感器安裝在和車房相連的位置,在提升機運行時,測量裝置能十分快速且準確的對不同位置上的罐道間距進行測量,如果測量結果有異常,沒有出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則相關技術人員能根據測量數據立刻查找,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礦井中,提升設備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礦井咽喉所在,使其能夠安全運行,是煤礦生產安全基本保障。通過對以上監測系統的引入和應用,能對包含鋼絲繩張力、張力差、斷絲及罐道間距在內的重要狀態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進而為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魏海文.淺談選煤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及質量控制問題[J].內燃機與配件,2018(16):162-163.
[2] 龍衛.入廠煤樣智能化管理設備在火力發電廠的應用[J].電力勘測設計,2018(S1):169-173.
[3] 劉浩.基于PLC控制的輸煤電氣設備故障處理分析[J].電力安全技術,2018,20(7):58-59.
[4] 曹建文.淺議輸煤設備管理與檢修[J].能源與節能,2018(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