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志平
摘 要 近幾年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推出“三去一降一補”、密集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以減輕企業負擔、加快不同產業升級。券商行業在去杠桿和降成本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國家不斷放開外資金融準入限制的大勢下,經歷了大刀闊斧的變革,伴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科技化在券商行業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勢必對整個券商行業的戰略方向、組織架構、人員結構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財務人員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以券商行業為例,探討財務人員應如何變被動為主動,重新制定轉型思路和職業規劃,提升自身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 財務機器人 券商財務人員 轉型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國家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外資不斷涌入,對國內券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為提高國際競爭力,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勢在必行。信息化建設是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財務部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財務信息化大致經歷了會計電算化、財務信息化和財務智能化3個重要階段,即從筆紙簿記、計算機簿記、ERP、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到財務機器人(RPA+AI)。從FSSC到財務機器人在技術上已有質的變化,而財務機器人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將全產業鏈上下游、前后臺運營全面深度融合,徹底顛覆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職能邊界與專業價值。
一、券商行業的轉型
縱觀國外頂級券商,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均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國內各大券商也緊密布局金融科技,并正引發券商行業商業模式的顛覆性變革,以科技賦能金融,已成為越來越多券商戰略發展的重要驅動引擎和核心競爭力之一。
隨著金融科技的推動,傭金率的持續下滑,如今券商經紀業務已從線下以通道業務為中心向以財富管理為中心轉型,從線下網點向線上APP轉移,從線下客戶經理向線上投顧集中,從行業競爭向跨行業延伸,并將觸達券商各業務板塊。因此,未來布局人工智能將為券商成功轉型財富管理取得先發優勢。
2017年,長江證券發布其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券商智能財富管理系統——iVatarGo,引起券商同行的關注。該系統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核心,創造性地勾勒了券商發展金融科技的實現路徑,重新定義了大眾財富管理,在嚴重同質化的證券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化優勢和特色。該系統通過億萬次的計算,識別出每一名客戶的投資偏好及投資能力,并進行標簽化標注,為每個客戶精準“畫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千人千面”。
各券商紛紛加入競爭,金融科技競爭已接近白熱化。據不完全統計,已公布2018年年報的上市券商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合計超過50億元,因此券商智能財富管理轉型已迫在眉睫。
二、券商財務部門的轉型
科技的發展不僅影響著券商整個行業,也推動著券商內部部門的職能轉換,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使財務職能范圍已日漸淡化并延伸。筆者認為,財務部門應利用自身掌握核心數據流的優勢,努力成為管理層的戰略決策和神經中樞。具體財務職能轉型劃分為以下方面:
(一)會計管理職能
會計管理的定義較傳統職能范圍更廣,涵蓋會計核算(基本已被FSSC替代)、管理會計(未來極可能被財務機器人替代)。會計管理職能將“去人工化”,大部分工作將由財務機器人完成。券商FSSC已完成總部及全國分支機構的費用報銷及會計核算的集中處理,財務機器人將對FSSC進一步優化,如將員工費用報銷發票的真實性、合規性以及借款歸還的準時性納入公司內部信用體系,作為付款優先順序的判斷標準。此職能是以專業為主、業務發展為輔的轉型導向。
(二)財務管理職能
在會計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業務優化財務機器人,配合公司經營戰略目標,協同各業務部門,執行公司財務戰略。結合市場和行業內外部數據,制定預測與預算管理、合規與風險管理、績效與考核管理,實現過程管理,實時糾偏,建立動態實時財務報表,以驅動券商完成經營戰略目標。此職能是以專業和業務并重的轉型導向。
(三)戰略支持職能
在會計管理的基礎上參與公司戰略目標的分析、制定、實施、控制與評價等,并根據公司戰略目標制定公司財務戰略,參與其他經營戰略的制定。將難以量化的建立數學模型,及時反映經營行為與經營結果之間的量化關系,提供深入價值鏈的業務支持和決策支持。協同參與部門間的戰略支持,如配合人力資源建立公司人才數據庫提供支撐。券商作為人才密集型行業,人才篩選十分重要,必須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財務部可根據財務機器人提供的大數據為每名員工的行為特征精準“畫像”,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公平地作為員工晉升的依據,減少人為干預。此職能是以業務為主、專業為輔的轉型導向。
三、券商財務人員的轉型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公司和部門的轉型直接影響著財務人員的轉型。如果說FSSC只是公司信息化建設給財務人員轉型敲響了警鐘,那財務機器人將是對財務諸多領域毫不留情的顛覆,這更加快了財務人員轉型的節奏;如果說FSSC只是替代了大量有規律的、簡單重復的、高標準化的基礎財務會計人員,那財務機器人將這種替代性逐漸蔓延至財務管理人員,難免會讓財務人員對前途憂心忡忡。特別是近期各大EPR軟件公司以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陸續推出自己的財務機器人專家(如德勤的小勤人),已不僅僅是替代了崗位,甚至可以替代相關部門,專業機構也相繼發布研究報告及預測,截至2020年,40%的業務類會計工作會被機器人替代。如此形勢下,“做會計越老越吃香”的經驗主義已不復存在,財務機器人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的產物,財務行業顛覆式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未來的財務人員結構將更加多元化,除了必要的一些專注于財務處理領域的基礎人才之外,我們更多的是需要跨專業、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結合以上券商行業和財務部門的轉型思路,筆者認為,券商財務人員的轉型大致分為共享財務、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3類角色。
(一)共享財務
由于券商財務人員隨分支機構遍布全國,FSSC核算的集中化使大量分支機構財務人員縮編,淘汰了部分基礎崗位,由從前的一家營業部至少一名基礎財務人員到如今數家營業部僅有一名財務管理人員,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同時,財務人員面臨財務機器人的巨大沖擊,造成財務人員迷茫無助,這是許多財務人員的真實寫照。其實,財務作為相對專業的領域,基礎財務人員不應排斥新技術,而應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利用好智能技術工具,建立與財務機器人和諧相處的工作方式。基礎財務人員可從大量繁雜、重復、低價值量的基礎工作中解脫出來,并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首先,增強會計專業基礎能力,指導并優化財務機器人的運行;其次,基于數據創造價值增值,在未來的智能化時代,數據將是必需的生產資料,未來的競爭也必然是數據主導型的競爭,而數據是財務人員的天然優勢,應對基礎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專業加工”實現數據的“價值增值”;最后,隨著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的加快融合和接軌,研究、解讀新政策將大有可為,成為會計專業領域的專家。總之,此部分財務人員主要走專業化路線,知識背景小而精,人員主要集中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占20%~30%。
(二)業務財務
在專業和業務知識快速更新迭代的今天,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參與公司業務培訓、學習業務知識已成為新常態,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業財融合的財務人員。財務人員通過共享財務提供的初級處理數據,發揮自身業務數據挖掘能力,進一步篩選、甄別,借助財務機器人形成可視化的數據分析平臺,動態實時顯示公司的經營情況及分析,提示各項潛在風險,對未來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情況進行預測,進而支持公司決策,并在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管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轉型過程中,財務人員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深入一線,從點到面、從面到體參與業務鏈全過程,部分財務人員可直接轉型到業務、合規、風控等其他部門。總之,此部分財務人員主要走專業與業務雙軌路線,知識背景廣而全,人員廣泛分布于各券商分支機構、總部部門和子公司,占50%~60%。
(三)戰略財務
擴大知識范圍和能力邊界,傳統所謂專業對口將不再適用,新時代更需要復合型、多元化人才。從知識、技能向領導力、創新力發展,找到自身的核心價值、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對戰略財務人員來說至關重要。戰略財務人員需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要深刻掌握公司業務,規劃公司戰略;二是需要了解國家戰略與政策、行業趨勢與前景、公司業務管理組合模型(波士頓矩陣和SWOT模型等);三是要善于利用智能化工具建模型、搭框架,培養人才梯隊;四是要能夠站在CFO(首席財務官)甚至CEO(首席執行官)的角度去作戰略思考,有格局、有胸懷、有眼界,而不局限于財務戰略層面的思考。總之,此部分財務人員主要走中高層管理路線,參與公司管理決策,人員主要集中在總部戰略財務部,占10%~20%。
綜上所述,面對財務智能化的沖擊和挑戰,財務人員不僅應有居安思危意識,而且還要順勢而為,不管是財務部門的高管、中層,還是普通的會計,都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增強自己的能力,拓寬視野和格局,才能成長為未來需要的全面型、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通過以上所述的職能轉型,券商可以實現財務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財務人才戰略儲備,加快券商財務轉型,提升公司會計和公司財務的管理水平,增強公司整體的價值創造能力。
(作者單位為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田高良,陳虎,郭奕,薛宇婷.基于RPA技術的財務機器人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19(18):10-14.
[2] 田高良,陳虎,孫彥叢,劉揚.“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財務轉型研究[J/OL].財會月刊,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0.F.20190807.1540.006.html,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