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臨近年底,A股市場“摘帽”、“保殼”之風再起,觀察11月以來的市場表現,剔除剛剛上市的新股,在漲幅榜前20位的名單中,*ST九有、*ST中孚、*ST仁智等退市風險警示股赫然在列,績差股儼然有東風再起之勢。就目前最新的2019年年報業績預告情況看,ST滬科、*ST毅昌等8家績差公司預期年度凈利潤將實現扭虧,擁有了“摘星”或“摘帽”的預期。
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138只“帶帽”股,分別為55只風險警示ST股和83只退市風險警示*ST股。其中,*ST毅達、*ST保千、*ST龍力、*ST德奧、*ST皇臺、*ST凱迪6家公司已被實施暫停上市。在“帶帽”股中,有46只風險警示股提前披露了年度業績預期,ST滬科、ST冠幅、*ST毅昌等8家公司2019年業績預期扭虧為盈,分析這些年度業績預喜的績差公司,可以發現它們的業績預喜大多是通過非常規手段獲得的。
以*ST毅昌為例,其自今年8月15日股價收出2.94元的階段低點后,即開啟了一輪震蕩攀升之路,截至11月27日,已累計上漲了20.98%,而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了3.36%。觀察該公司基本面可以看到,在去年巨額虧損8.14億元后,公司今年前三個季度持續實現盈利,最新公布的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年內預計將完成4000萬元~6000萬元的利潤額。雖然對于自己年度業績盈利的原因,歸結于業務好轉,產品毛利率提升,同時關停了部分虧損業務,不良資產處置后運營效率得到提升等,但若查看其歷史數據則不難發現,今年的盈利離不開前兩年的巨額計提減值。2017年,*ST毅昌不僅對樂融致新的應收賬款計提了2.53億元的壞賬準備,還對另外一家客戶環球智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計提了1.18億元的壞賬準備,最終導致全年虧損4.79億元。2018年,公司繼續對包括樂融致新在內的6個客戶的應收賬款100%計提壞賬,共計提3.98億元。同時,公司還將樂融致新的股權投資全額計提減值損失,致使全年出現了8.14億元的虧損漏洞,也正是這兩年的虧損換來了公司經營輕裝上陣,為其今年的業績實現盈利打下了基礎。

相較*ST毅昌,*ST宇順的“保殼”工作做的更為明顯。2017年開始,公司歸母凈利潤持續虧損,如若今年仍不能扭虧,則意味著公司將面臨暫停上市。為避免暫停上市,早在2018年下半年,公司便開始大力售賣資產,然而在經歷過變賣房產、機器設備等措施后,宇順電子持續虧損的局面卻仍未得到扭轉,顯示模組的產業環境也未出現明顯改善。不得已,宇順電子開始向自己的主營業務“痛下殺手”。今年9月10日,宇順電子與經緯輝開就標的資產轉讓事宜達成一致,將長沙顯示100%股權以4435.64萬元轉讓,而正是此舉,使得公司全年預期實現500萬元~3000萬元的盈利。
雖然個別績差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成功使得今年的業績出現扭虧預期,但對于大多數績差公司來說,目前的消息面仍沒有反映出有扭虧的跡象,很顯然,被暫停上市風險依然嚴峻。
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即會被暫停上市,如果之后6個月內仍繼續虧損就要面臨退市處理。在此規定下,*ST鹽湖、*ST游久、*ST金山、*ST仰帆在2017年、2018年連續2年虧損的背景下,若2019年業績繼續虧損,則“保殼”之路前景不明。
其中,*ST鹽湖的虧損最大。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以來前三個季度持續虧損,三季報虧損額已達到5.04億元。10月31日,公司在三季報中提前對全年業績進行了預測,表示2019年仍存在大額虧損的可能。翻看*ST鹽湖的歷史表現,其股價于2008年4月17日也曾一度達到過107.69元/股的高位,但自2009年鹽湖股份提出“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戰略布局后,10年時間過去,鹽湖股份不但沒能重振“鉀肥之王”的雄風,反而淪落到需要破產重整來償還債務的境地。11月24日,為“保殼”而積極兜售資產的*ST鹽湖遭遇重創,包括控股子公司鹽湖鎂業股權和應收債權、海納化工股權和應收債權以及其化工分公司資產包在內的三場大型資產拍賣,雖引來超過4萬人圍觀,但均無人報名競拍,最終流拍。本次流拍之后,二次拍賣將于12月2日進行,起拍價由178億元降至124.6億元左右,降幅約30%。
9月28日,*ST游久發布公告稱將變更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會計核算方法,決定對所持北京信托的股權投資由財務投資轉為戰略投資,會計核算方法由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改為按權益法進行核算,如此變更會計核算方法有可能實現將投資收入計入年報,從而全年扭虧成功“保殼”。然而算盤打的雖精,可未想到上交所卻向其下發了問詢函,就其變更的合理性、變更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對司業績及退市風險警示的影響等方面提出問詢。而對于交易所的問詢,*ST游久則是一拖再拖,自問詢函下發后已四次發布延期回復公告,直到11月8日才作出回應,稱取消會計核算發方法變更。這意味著,*ST游久希望通過變更核算方法“保殼”的愿望已經基本落空了。

除此之外,兩市還有*ST新海、*ST南糖、*ST中安等23家已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虧損的公司,雖然目前都在積極運作,但就這些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仍虧損的現狀來看,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不出現巨大意外之喜,要想實現全年盈利難度還是非常大的,而一旦2019年“保殼”失利,則暫停上市的命運很難避免。
相比上述可能面臨暫停上市風險的公司,已經暫停上市的*ST皇臺、*ST凱迪、*ST保千、*ST龍力則面臨著巨大的退市可能性,目前,除了*ST皇臺,其余3家公司均已公布了2019年繼續虧損的業績預告,若正式年報出爐證實了這個預期,且明年上半年公司仍不能實現盈利,則會迎來終止上市的判決。
在三季報中,*ST凱迪的凈利潤虧損額已經高達14.24億元,而對其年報業績預告,公司預期全年虧損額很有可能擴張至16億元~18億元。*ST凱迪主營業務為生物質發電,兼顧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作為曾經喊出“萬億”目標的明星企業,在2018年5月爆發中票違約之后開始麻煩纏身,人事變動頻繁、債務大量逾期、銀行賬戶屢遭凍結。今年5月13日,因連續兩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凱迪被深交所決定股票暫停上市,雖然公司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但見效甚微。
另外,*ST皇臺目前雖然尚未給出2019年年報預虧的公告,但公司自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凈利潤以虧損收官,今年三季報也再度虧損了1394.73萬元,四季度若不能改善前三個季度的虧損局面,則很快就會因業績4年持續虧損而面臨被終止上市的命運。
為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近期證監會印發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預期相關績差公司退市步伐將明顯加速,退市常態化不僅成為2019年A股市場的關鍵詞,且也是未來資本市場持久存在的關鍵詞。對于投資者而言,在績差股的投資上是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性的,不能因某個概念的炒作而誤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