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濤 雪兒
如今的美國正在爆發一場公共健康危機——電子煙成癮。在這場危機中最為脆弱的受害群體,正是美國的初高中生——數百萬原本不吸煙的美國青少年對尼古丁上癮,紛紛加入了煙民的行列。而我國的電子煙市場也正方興未艾,危機是否也迫在眉睫?
今年初,美國國立藥物濫用研究所發布了一項調查:在過去的一年中,吸電子煙的美國青少年人數超過了400萬。研究所的專家感嘆,近幾十年內,還沒有哪一種成癮物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不僅如此,電子煙使用者還有愈發年輕化的趨勢。來自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八年級學生(相當于初中生)吸電子煙的比例在2018年翻了一番,達到了10%!電子煙看上去比香煙時尚健康,又貌似減少了對他人的影響,為什么專家們會把這看成一場公共健康危機?
電子煙也是煙,同樣危害健康
電子煙中含有尼古丁,吸電子煙也會成癮
與傳統香煙不同,電子煙是通過電子加熱,將煙油蒸發,制成煙霧被吸入體內。因為電子煙沒有燃燒的過程,不含焦油,這成了商家們“健康”“基本無害”宣傳的基礎。但世界衛生組織把電子煙稱作“電子尼古丁輸送系統”。眾所周知,尼古丁會讓人上癮,這跟傳統煙草并無二致。
電子煙在美國青少年群體中的濫用問題,是伴隨著一家公司——目前在美國電子煙市場的“超級獨角獸”JUUL的快速崛起而出現的。今年5月,《獨立化學研究》雜志上有一篇論文指出,JUUL煙油中的尼古丁劑量很大,一盒煙油相當于一整包香煙。如果消費者對此不夠了解,很容易吸食過量。在JUUL避重就輕的宣傳下,很多消費者誤以為電子煙中不含有尼古丁。
還含有其他有害物質
電子煙剛剛興起不久,人們對它的蒸氣中到底藏著什么危險,還缺乏足夠的了解。
和香煙相比,電子煙確實含有更少的致癌物,但它還含有一些特殊的添加劑。因為使用不同的煙液,可以產生不同的口味,商家會把各種糖果、零食的口味添加到煙液里來吸引年輕人。這些煙液中加入的香料,只有很少部分經過了嚴格的檢驗。雖然其在食品和化妝品中使用是安全的,但進入呼吸系統后的安全性,卻不得而知,比如四氫大麻酚、胡薄荷酮等等,這些都被懷疑是可能導致肺部疾病的元兇。另外,除了尼古丁,在加熱傳送氣霧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衍生的有害物質。
在美國,電子煙導致的嚴重肺損害病例,總數已經增加到了1080例,造成至少19人死亡。對于致病原因,依然沒有定論。梅奧診所近期發表文章說,電子煙病例中的患者肺部會呈現化學灼燒的癥狀,類似于有毒氣體造成的損害。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首席副主任舒哈特說,這是一場“令人擔憂的疾病暴發”。
刺激咽喉甚至導致哮喘
在北京的一個調查中,34.7%的電子煙使用者出現了咽喉刺激或咳嗽(14.9%)、口干(13.2%)、惡心(3.3%)、頭痛(1.7%)等不良反應;韓國的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的學生患上哮喘的可能性是從不使用者的2.7倍。中國香港青少年的電子煙使用和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
也能產生二手煙——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
電子煙產生的二手氣溶膠(二手煙)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其中包括顆粒物質(包括細顆粒和超細顆粒)、1,2-丙二醇、某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某些重金屬和尼古丁。這些并不是商家宣傳的“水蒸氣”!對比清新空氣,二手氣溶膠可以造成PM1.0值高出14~40倍,PM2.5值高出6~86倍不等。尼古丁含量高出10~115倍,乙醛含量高出2~8倍,甲醛含量高出20%。其產生的某些金屬含量,比如鎳和鉻,甚至比傳統卷煙產生的二手煙的含量還要高。
用電子煙戒煙不靠譜
電子煙的戒煙作用沒有確鑿證據,但“很多非吸煙者使用電子煙后,會過渡到使用傳統煙草”這一觀點是有研究證實的:被動暴露在電子煙中,如廣告、他人使用電子煙等,會增加年輕成年吸煙者使用燃燒型煙草的欲望;不吸煙的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使用電子煙后,未來吸食傳統煙草的概率是從不使用電子煙者的2倍!
國內現狀也不容樂觀
近幾年電子煙發展迅猛,快速風靡全球。由于其高回報,加上品牌可成長空間巨大,吸引了多家資本試水電子煙行業。在國內市場上,也有超過 460 多種不同的電子煙品牌和產品,商家用“vape”“水煙筆”“電子水煙袋”“電子霧化器”等不同的名稱來描述電子煙,以及“電子煙無害”等不當宣傳掩蓋了電子煙的真相。據統計,2015年中國電子煙人群使用率為0.5%,成年人使用者為3.1%。據一項對2024例12~18歲青少年的調查表明,90%以上青少年知曉電子煙,超過1/4者曾使用過電子煙!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抵制電子煙——據了解,印度、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國家都頒布了嚴格的電子煙禁令,而歐美國家大多將電子煙作為煙草類或醫藥類進行監管。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中,首次把電子煙列入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的“名單”,在執法現場,有1名電子煙煙民被罰。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國內的相關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能盡快出臺,別讓這場危機危及到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