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應急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協調性,所以如何提升應急管理部門同外部部門的溝通和協調,是應急管理部必須直面的首要挑戰。本文綜合分析,對新形勢下完善應急管理工作中的社會協同機制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應地對策建議。
關鍵詞:應急管理 社會協同 社會力量 社會治理
一、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概述
所謂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主要是指綜合利用社會力量,并將其作為政府和市場的重要幫手。在社會應急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支持,各種各樣的民間組織或社會力量為應急管理提供了各種專業技術和救援力量。例如當前社會應急力量當中的藍天救援隊、應急救援協會等在應急管理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應急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突發公共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危害性,往往會對應急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社會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時,科層組織往往局限于規章制度要求,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事件難以做到面面俱到,而作為一種應急專業力量重要補充的社會協同,顯得尤為重要。
二、應急管理中社會協同重要性和必然性
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古代,已經突出強調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工作,在傳統中國,軍隊是國家重要的應急力量,農民是國家重要的生產力量,并已經建立了基于“生產—應急”有機結合的應急協同管理機制,對于完善當時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應急管理中充分運用社會協同,積極吸引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到應急管理過程中來,有利于利用社會獨特的專業技術優勢,資源平臺優勢以及其他豐富的社會資源,從而有效彌補政府應急管理能力的缺陷或不足。同時,從當前國家面臨著的應急管理新形勢可以看出,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社會高度依賴于水電氣通信等保障,應急處置難度在加大,應急管理已經遠遠超出了某一個部門,某一個行業的應對能力和水平。面對新情況、新形勢,迫切需要綜合利用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力量。
三、新形勢下完善應急管理工作中的社會協同機制建議
做好新形勢下完善應急管理工作中的社會協同機制,應當注重社會協同的利用,雖然當前我國已經成立了單獨的應急管理局,但相對來說,部分社會應急力量并未融入應急管理機構當中,做好新形勢下應急管理工作,仍然需要社會
協同。
(一)健全應急管理社會協同制度建設
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必須注重制度建設這個核心。在應急協同過程中加強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加強應急協同建設應當注重從制度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建設,標本兼治,有機統一,健全應急協同的長效機制。同時考慮到當前大部分應急管理力量已經整合到單一的應急管理部門,但未整合衛生、公安、氣象、交通、軍隊、武警等部門的應急管理職能。但在當重大災害發生后,衛生、公安、氣象、交通等部門的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應當從范圍、程序、激勵機制以及權利和義務模式構建符合應急管理要求的多元主體參與協同機制。
(二)提升多元主體參與協同效能
健全應急管理社會協同管理,必須注重運用系統化和整體思維,加強不同部門的協同配合,完善重大應急管理協同機制,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當前應急協同管理既面臨舊體制的“痛點”,也是新體制的“難點”。跨部門、跨區域等協同聯動,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加”,而應致力于產生“化學反應”,做到“快速響應”,實現“1+1>2”的有機融合。因此,應急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搞好配套銜接,進一步增強制度合力,讓社會應急管理社會協同體系更好發揮作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三)必須注重解決應急協同可能面臨的突出問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從當前我國在應急協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情況來看,一些地區或部門在應急管理過程中面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當前我國應急管理仍然處于起步和整合階段,在應急管理過程中,多元主體在應急協同過程中還面臨著主體結構有待優化、協同方式有待改進、協同效能有待提升、協同機制有待完善等階段,黨委政府、社會力量等在應急管理中的協同作用仍待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多元主體參與應急管理協同的作用仍然有待發揮,因此。應當加快構建相應地應急管理社會協同體系,補短板,堵漏洞,盡快提升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協同作用。
四、結語
新形勢下完善應急管理工作中的社會協同機制工作,是一個全局性和復雜性的社會工程,只有充分做好社會協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應急管理過程中來,才能有效彌補政府應急管理能力的缺陷或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作者簡介:吳思瑩(1993.7—),女,漢族,浙江義烏,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