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圣典”,凡六千字,計十三篇,是中國乃至全球最早的軍事哲學著作,先于《戰爭論》約2300年。歷來備受推崇,研習注解者輩出。資本市場,特別是大家最為熟識的股市,是博弈與爭勝之地,《孫子兵法》這部軍事哲學巨著時時處處閃耀光芒,對金融投資實踐具有高度的指導性。本文選取“兵者兇器”“五事七計”“不勝而勝”“守正出奇”與“名將之道”五個角度,對《孫子兵法》中蘊含的投資之道加以闡述,和諸君一道俯身輕嗅那千年不散的醉人芬芳。
關鍵詞:孫子兵法 投資之道
去年春夏之交,乍暖還寒時節,筆者在朋友圈轉載了一篇有關全球投資大師的文章。雖曰全球,實則美利堅,頗不以為然。現代金融,發端于歐,興盛于美,此實情也。然吾輩不可妄自菲薄,唯美是從。若論商業與金融的淵源所自,咱華夏先賢同樣星光閃耀。奈何千年而下,落灰蒙塵君不識。
《史記·貨殖列傳》很可能是現存最早的金融投資理論文獻,“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短短十二字,堪稱財富三部曲,說盡財富人生。縱觀現代投資大師的思想理論,其策略、體系、深度、廣度、精純,未嘗見出《孫子兵法》之右者,孫武堪稱博弈之祖。無論霍華德的周期,還是鄧普頓的逆向,抑或巴菲特的恐懼貪婪,皆不如《道德經》輪回之天道,老聃可謂智慧之源。
今天,不說老子,只說孫子。·
《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圣典”,凡六千字,計十三篇,是中國乃至全球最早的軍事哲學著作,先于《戰爭論》約2300年。歷來備受推崇,研習注解者輩出。唐李世民評價“觀諸兵書,無出孫武”;三國曹操感嘆“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開國領袖毛澤東對其也是推崇備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常掛嘴邊。資本市場,特別是大家最為熟識的股市,是博弈與爭勝之地,《孫子兵法》這部軍事哲學巨著時時處處閃耀光芒,對金融投資實踐具有高度的指導性。細思細品,每個字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受篇幅所限,筆者僅從《孫子兵法》里擷取五朵金花,和諸君一道俯身輕嗅那千年不散的醉人芬芳。
一、兵者兇器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開宗明義,在《始計篇》首句就提出了如何看待戰爭性質這一認知問題,把戰爭問題提升到事關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顯示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道德經云“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可見孫子的慎戰思想與同時代的高賢大德如出一轍,都是從君主和統帥的視角高度去給戰爭性質做認知定位。
股市如戰場,同樣關乎榮辱興衰存亡生死,亦不可不察也。“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耳熟能詳的諺語背后,傳遞的同樣是慎戰思想。自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的一百多年的全球股市歷程看,“七虧二平一賺”的鐵律始終有效,無關策略,無關牛熊,這是由股票市場整體上的博弈本質、內在運行機理以及亙古不變的人性決定的。
投資人虧損,始于對股市的錯誤認知。大眾普遍認為,股市無門檻,開個戶放點錢即可操作,低買高賣就能賺錢,運氣好還可以短期翻倍。然而,完整經歷過一輪牛熊更替后,人們自然明白,股市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并非提款機,而是屠宰場;并非鮮花遍地,而是荊棘叢生。
既然股票投資注定只有一成投資人最終獲利,那么意味著股市對于九成投資人不合適甚至是災難與噩夢。因此,投資人踏足股市前,最需要追問自己并需要清晰回答的核心問題是:我能成為10%嗎?我憑什么能成為10%?我如何成為10%?
無論你已經身處股市,還是即將踏入股市,都請對兵圣的慎戰思想予以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從對股票投資的認知高度、投資態度、重視程度、投入熱度等方面下足功夫,不要對股票市場的“兇器”特性不察、輕察或誤察。你不進來玩,就已經勝了九成的對手了。夫復何求!
不作不死,不戰不亡!這是兵圣留給我們投資人的第一忠告。
二、五事七計
“五事七計”依舊出自《始計篇》。“五事”即“道、天、地、將、法”。“七計”指“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這些都是影響和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同層面的基本因素。統帥在戰前就必須根據交戰雙方的這些基本因素進行對比、研究、分析, “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有了勝利的把握,才舉兵求戰,真正做到謀定而后動,先勝而后戰。
投資領域也有“五事七計”,同樣需要謀定后動,先勝而后求戰。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不在于具體的買賣操作,而在于在買賣前就已形成的投資理念和策略系統,在于投資人心態、心智、知識、能力、經驗、財力、資訊、紀律等方方面面的基礎儲備,在于知己知彼、知市場大勢、知溫度情緒,在于投資人無明顯短板的綜合實力,在于投資人目標定位的準確及所做功課的精深。這些都是投資中的“五事七計”,都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廟算根本。“道、天、地、將、法”,孫子廟算之五事,以此指導投資,殊不違和。
股市之“道”多矣。例如,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即是道。投資人有稟賦、悟性和努力程度上的差異,但產生投資結果差異的最大因素還是選擇的不同。投資還是投機,股權還是籌碼,稱重還是投票,選擇的瞬間,最終的結果早已注定。這是明悟取舍的選擇之道!再如,貫穿的人心亦是道。在投資市場中,我們無法做到如統帥般強勢將所有市場參與者的人心都推向一個方向,但是,我們可以耐心等待。當這個時機來臨,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人心思齊,做長線的、做中線的、做短線的,做價值投資的、靠技術分析的、聽小道消息的、國家隊、險資、產業資本、海外資本、大戶、中戶、小散都同時朝一個方向運動。這時,這些力量就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我們就可以借助這洪荒之力,進行風險最小收益最豐厚的投資了。這是和合共生的若水之道!
股市之“天”即天時。辨識天時指投資人要能夠識別當下市場所處的風險機遇區間,具備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能力。老手都知道,是底抄不到,是頂逃不了。股市的底與頂極難捕捉,但投資人憑借常識和借助某些基礎指標很容易判斷當下市場是處于系統性機會區間還是系統性風險區間。定性分析時,模糊的正確就夠了。在一個整體市盈率低于10的股市中選股票,是順風而行,在金礦里淘金,這就是聰明利用了系統性機會;而在一個整體市盈率高于40的股市里選股票,更像頂風作案,在垃圾堆里淘金,這就是錯誤承擔了系統性風險。
股市之“地”即地利,指你所選取的市場與投資品種。A股、港股還是美股?股票、債券還是商品期貨?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有不同,水有淺深。不同的市場,各自的投資者主體構成、交易交收制度、市場偏好、風險程度、流動性與對手盤等等完全不同。不知深淺就跳進去,大概率要嗆水。還有些資金量并不大的投資人,股票、債券、黃金、地產一個不落,美其名曰資產配置。其實,最有效的資產配置策略是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地方下重注。對于咱們普通投資者,一輩子玩明白一個大類資產足可以財務自由了。弱水三千,守住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方為上策。
股市之“將”即人和,指的是操盤者。你的錢由誰去操盤?如果決定要投資,明智選擇只有兩個:1)自己成為專業投資者親自操盤,2)找到專業投資者替你操盤。無論做何選擇,你的錢只有專業操盤才能保證大概率長期勝出。客觀地講,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是專業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買基金,希望由職業操盤手去幫助實現投資增值。這個選擇是對的,但最終結果的好壞依然要落實到“選將”上。買基金,最需要看的就是基金經理,這是一只基金的靈魂。評估基金經理的最好方式,是看其過往(至少5~10年)言、行、果的協調程度。
股市之“法”即法度,包括投資原則和交易紀律等。能力圈、安全邊際、倉位管理、資金管理、買入賣出、止盈止損,這些都屬于法的范疇。恪守投資紀律和投資原則是成功投資的制度保障。成功的投資人都是通過嚴格遵守投資紀律,反復實踐自己的投資理念。伯克希爾的兩位老人,面對四次熔斷天崩地裂,手握千億現金巋然不動,因為前景不明,無法做到“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不為盛名所累,將近百億美金的航空股頭寸以腰斬止損。投資界最負盛名的黃金搭檔,用漫長的一生去詮釋了原則和紀律、信念與堅守。
五事也好,七計也罷,這些都是影響和決定投資成敗的各種因素,方方面面構成一個有機系統。我們不能僅憑個別或部分因素,就以為穩操勝券了,而要盡可能在各個方面都取得相對優勢,從而建立起整體系統上的絕對優勢。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讓這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因素都對我們有利,而且有利程度越大越好,以形成壓倒性的絕對優勢,讓勝利觸手可及。無論是戰爭還是投資,成功者都是一個整合者,而不是沖鋒者。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以形成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合力,并盡可能地削弱敵人的力量,此消彼長,在最后的敵我力量對比時,我們就能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打這樣的戰爭,做這樣的投資,成敗早已不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
“五事七計,多算勝,少算不勝。”這是兵圣留給我們投資人的大道陽謀。
三、不勝而勝
“不勝而勝”是《孫子兵法》里一個重要的軍事哲學思想。意思是先確保自己不被戰勝,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去尋找與創造機會獲勝。孫子《軍形篇》原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以此思想指導戰爭,實在是精妙。
用投資的語言解讀就是先考慮風險,再考慮收益;先保證不虧損,再考慮盈利。巴菲特第一原則就是“永遠不要虧損本金”;李嘉誠在公開場合也多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他90%的時間都是用來考慮風險。英雄所見,古今無不同。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難,在投資實踐中據此操作的人就太少了。大眾更愿意跟著感覺走,哪個股票漲得猛就追哪個,那個概念炒的新就捧哪個,根本不看企業基本面及估值水平,焉能不敗?中行原油寶的底層資產是什么,怎樣進行結構化設計的,對手盤是誰,最大風險是什么,這些完全沒搞清楚就去買,穿倉了能怪誰?用手中的仨瓜倆棗小米步槍參與底層資產為原油期貨的結構化產品搏殺,無異于赤膊上陣,暴虎馮河。中行是否有責任及有多大責任另當別論,投資人更需要從自身找原因,為自己的錢袋子負全責。輾轉反側時請自我追問:我做到“先勝而后求戰”了嗎?我立于不敗之地了嗎?
在先勝后戰的基礎上,孫子進一步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善勝之道。孫子認為,戰爭都需要付出代價,但付出的代價越小越好,獲得的利益越大越好。因此,孫子提出“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投資同作戰,目標是收益,而非戰勝市場,更非證明自己神鬼莫測之能。面對復雜的市場,我們應遵循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善勝思想,穿透投資的表象,洞悉世俗和流行的幼稚,找到最核心的本質,盡可能付出最小的代價,承擔最小的風險,獲取最大的收益。
人們常說,“風險與利潤成正比”,“富貴險中求”,這都是很大的誤區。在投資世界里,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模型與機會,投資者要學會在概率和勝率的思維指導下,聰明地承擔風險。有時候,你撿金子所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彎下腰而已。這即是投資世界里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勝而勝,善勝全勝!” 這是兵圣留給我們投資人的制勝法寶。
四、守正出奇
“守正出奇”出自《兵勢篇》,也是《孫子兵法》的重要哲學思想,充滿了思辯的力量。“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指正路、正道、正兵;“奇”指奇兵、伏兵、機動力量。
《孫子兵法》本身即是守正出奇的范例。“始計”與“作戰”起始兩篇,講廟算、資費及五事七計,這是守戰之正,火攻用間虛實等則為出戰之奇。只有先守住“正”,才能出“奇”。一部兵法放在首位的是“正”,把“正”做到了實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后方能出“奇”制勝。
在金融投資實踐中,守正,即“先為不可勝”,把風險管理到位,立于不敗之地;出奇,即“以待敵之可勝”,利用市場先生的癲狂,創造超出預期的收益。不守正只出奇,則奇不扎實,容易弄巧成拙;只守正不出奇,則正不突出,容易落入平庸。
投資人進入市場前,需要對一個基礎問題做出明確定位。你是要賺企業盈利的錢,還是要賺市場波動的錢?還是兩份錢都要賺?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直接決定了后期的策略、風格、理念、行動等一系列的不同。對于基本面價值投資者群體,正在企業基本面,奇在市場波動性;在諸多投資風格中,有一類價值趨勢派,或稱基本面趨勢派,是典型的守正出奇風格。這類投資人牢固把握企業基本面,恪守安全邊際,用守正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聰明地利用市場波動、趨勢、情緒、黑天鵝、錯殺等造成得出奇機會,有選擇性地進行板塊間輪動、板塊內配對,結結實實地賺到企業盈利與市場波動的兩份錢。這類守正出奇劍氣雙修的高手真實存在,但鳳毛麟角。
“奇”,古人又稱余奇,就是多余出來的部分,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機動力量。在此內涵下,奇讀“jī”,數學中“奇數”的“奇”。曹操注解“先出合戰為正,后出為奇。”正與奇,只有先后順序之分,不論是否使用了奇謀巧計。
以資金分配為例,解釋投資中的守正出奇的這層內涵。資金,就是投資人可以調用的兵力。資金宜分批使用,先投入的資金為正兵,后投入的資金為奇兵。后備資金這個奇兵妙處甚多。首先,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都能從容應對;其次,股價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投入后備資金,以攤低成本;其三,后備資金在出現絕佳機會時動用,往往能一戰定乾坤。老辣如巴菲特者,都知道永遠留有現金,以應對市場的不測風云,可謂深得奇正之妙。
面對不確定性,凡事留有余地賦予投資人更大的能力去抵御黑天鵝。留出來的余地并非閑置資產,而是相機而動的奇兵,是一份看漲期權,在人困馬乏彈盡糧絕之際殺出,必能一擊必中,見血封喉。故孫子感嘆“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守正出奇,行穩致遠!” 這是兵圣留給我們投資人的護持韜略。
五、名將之道
何謂名將之道?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非也!智計百出,用兵如神?非也!戰功赫赫,威震天下?非也!《孫子兵法》云,“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 意思是說,史上精于打仗的將軍,總是取勝于容易被戰勝的敵人。所以,他們取得勝利,既不彰顯智謀的名聲,也不顯示勇武的功勞,這是因為他們的獲勝確定無疑,無驚無險。
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們總是追捧頌揚那些通過個人預測、個人運作、精確逃頂抄底、一年十倍的弄潮兒,認為這才是英雄,才是股神。然而現實很骨感,江山代有“股神”出,各領風騷兩三年。暫且不說這類“股神”的成功能夠維持多久,即便能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維持下去也不過是中上水平的投資之道罷了,因為不可學,無必然,涉大險。神如杰西·利弗莫爾,縱橫江湖數十年,智名勇功蓋天下,又如何?還不是一聲槍響定終身!驚濤駭浪,不如靜水流深。真正的投資高手如老僧枯坐,總是平平無奇,從不露水顯山。
真正杰出的投資者,完全不需要追漲殺跌,抄底逃頂,而是四平八穩,云淡風輕。石佛李昌鎬十六歲就奪得了圍棋世界冠軍,并開創了一個時代,但其整個圍棋生涯,鮮見妙手。無法容忍的韓國記者問其究竟,內向的他木訥良久,憋出一句:“我從不追求妙手。” 股神巴菲特也說,“我從不試圖跨越七英尺欄桿,我到處尋找我能輕松跨過的一英尺欄桿。”真可謂,終身俗手成圣手,慢慢變富成巨富。這才是頂級高手的化境。然而這樣的投資之道,大眾理解不了,因為這種境界表面上看起來無所事事,無預測,無運作,不刺激,好無聊,沒啥了不起。
金融市場的頂尖高手,從來就不是那些依靠神預測、依靠內幕消息、依靠精確抄底逃頂的如履薄冰的偶然獲勝者;而是那些能夠抓住市場大趨勢、理解天道輪回、明白均值回歸、以時間換空間的耐心淡定的必然獲勝者。他們順應市場力量,無意彰顯自我能量;他們承擔極小的風險,收獲極大的利潤。大眾無法識別他們,更不會視他們為英雄。此外,人們常視“戰而后勝者”為超級英雄,卻很少給“勝而后戰者”戴上桂冠,只因前者簡單易明為人所見,后者遠慮深謀不易察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化境也!
“勝于易勝,無智名,無勇功。” 這是兵圣留給我們投資人的名將之道。
六、結語
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的心中也有一千個不同版本的《孫子兵法》。在筆者心中,《孫子兵法》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寶藏。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五朵金花,實乃冰山之一角。在這座寶山中,奇珍異寶俯拾皆是,不可勝數。兵無常勢、因利制權、以迂為直、以逸待勞、利害雜陳、終而復始、十圍五攻、避實擊虛。任取其一,足以亮瞎世人雙眼。上古神兵,此之謂也!
與孫子為伍,和老子相伴,你的投資可以不敗!
參考文獻
[1]夏斌和.《孫子兵法》對期貨投資的啟示[N].期貨日報,2019-01-30(04).
[2]李江.《孫子兵法》軍形篇對投資的啟示[N].證券時報,2016-06-04(A06).
[3]郭澤波.《孫子》防御作戰思想初探[J].軍事歷史,1987(03):29—31.
[4]閻盛國.由“淺表”到“精微”:蔣介石對《孫子兵法》的研究[J].軍事歷史研究,2019,33(04):88—100.
[5]任力.魅力無窮的《孫子兵法》[J].國防,1992(02):32—33.
[6]劉正平.孫子兵法與商戰謀略[J].安徽決策咨詢,2000(10):46.
作者簡介:聶結勝(1976.9—),男, 漢族,安徽省安慶市 學歷:工商管理碩士 研究方向:金融投資、資產配置、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