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健
摘 要: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睦;國,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為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淀、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中華傳統美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淀,是我國傳統美德文化的精華,是中國人的一種崇高精神和道德追求。
關鍵詞:傳統美德 “家風” 價值共識
一、中華傳統美德應成為家庭教育的根基,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設的基礎工程
時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傾向導致一些父母唯分數論,把孩子能否進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育目的,教出了只會學習但不會做人的孩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失德案件,如重慶摔嬰、復旦投毒案等折射出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與缺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青少年人格與品德教育必須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核心道德觀,一個家庭也不能沒有核心道德觀。那么,用什么作為家庭的核心道德觀,塑造我們的下一代?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孕育出的傳統美德,是國人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智慧結晶。傳統美德不僅具有普遍性價值,同時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等等,至今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理應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根基,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有力的思想武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無所不包,如何繼承優良傳統,又賦予新的時代發展內涵,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將傳統家庭美德與現代家庭建設理念相融合后,提出的家庭美德準則,家長們對此根本不知道。在2014年全國開展的家庭美德建設調查數據顯示,只有44%的被調查者了解家庭美德建設的內容。可見,如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家長中普及與推廣傳統家庭美德,讓其更接地氣更具有操作性,從而成為家庭教育正確的價值引領是當務之急。
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率先垂范
(一)孝老愛親,知行合一
中華傳統美德最注重孝文化。孝作為重善之始,存在一個由內及外、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的推進過程。在家庭中孝道倫理的本質應該是責任和義務,被視為中國人的基本品德。當下不少家庭孝親觀念淡薄,尊老不足愛幼有余,啃老現象嚴重。在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被問及對啃老現象的看法時,有43%認為不應該,有48%認為事出有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9%的人甚至認為可以理解。民眾對啃老的寬容固然有一定社會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尊老敬老的意識不足。只有家長們將孝老愛親上升到家庭核心道德的高度來予以對待,處處知禮、守禮、重禮,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傳統美德傳承的一個重要場所,從而發揮傳統美德的現實價值。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言傳即家長先要深入理解傳統美德內涵,然后通過閱讀、講解、游戲等多種形式向子女傳授美德知識。身教是要求家長做好表率,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美德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能做到以身作則的家長并不多,比如在全國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只有3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承諾都能兌現,在誠實守信上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教育應該是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應該重品行培養,通過家長言傳身教建立家規,形成良好家風。
三、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講究方法,立成于幼,潛移默化
中國古代家教非常重視少兒早期品行教育,講究立成于幼。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的經驗表明,家庭傳統美德教育要從小實行道德啟蒙,就能在少兒的心中培養起道德情感。近代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在個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開展家庭傳統美德教育活動。例如“感恩父母、孝親敬老”教育活動。將利用晨會、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站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感恩”活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感恩意識。要求學生為父母做一件事,與父母談一次心,“為父母長輩盡一份孝心”的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學生敬愛父母,感恩父母的美好情感。
第一,低年級學生以“我愛我的家人”為主題開展活動,讓孩子們講述父母的事跡,使孩子們熱愛父母,增加
感情。
第二,中年級學生開展“感恩親情”“算算親情賬,知曉父母恩”主題活動,跟父母展開互動,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感恩之情。
第三,高年級以“感恩的心”為主題開展演講賽,回家講給父母。
第四,在家里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孩子們給父母送一件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可以是親手做的愛心卡片,說一句感謝父母的話,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等活動,讓孩子體驗到回饋父母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的良好品德。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因此家庭中家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他們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終身的老師。家長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子女教育和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