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偉
摘 要:伴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設計方面的標準逐步提高。傳統學校因為建筑設計較為通俗,無法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需要。學校作為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加強建筑設計與教學氛圍的提升息息相關,因此很多設計師開始逐步在學校建筑設計方面融入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特點,以提高建筑的效果,達到一種和諧、美好的境界。本文重點分析研究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校建筑設計 建筑美學 人情化
一、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界定
建筑美學主要是從建筑審美的角度出發的,屬于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建筑在設計方面除了需要達到遮風擋雨等基本要求外,還需要融入美學,在給建筑設計方面,提高審美體驗,讓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建筑人情化和建筑理性化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從理性的角度滿足居住和安全的要求,而從人情化的角度提高標準規范,讓人們在居住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心理體驗。當前我國逐步倡導素質教育理念,主要是為了在教育的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建筑設計方面也需要融入人情化的特點,加強學校建筑設計與布局的功能性與價值性。
二、學校建筑設計中建筑美學與人情化的融合對策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定要有機地將人情化和建筑美學相融合,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目標
具體分析建筑美學和人性化的融合,設計人員需要在建筑設計前制定相應的設計目標,確保建筑設計的工作能夠有效地展開。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統一建筑環境和人性化形成一種美學體驗,讓學生具有較強的歸屬感,可以幫助學校教育功能的逐步發揮。
(二)保障學校建筑外觀的美觀性及人文性
為了能夠有效地保障建筑美學和人性化的融合,設計人員在設計學校外觀時需要注意,幫助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形象,對建筑形式的多元化進行有機地考慮,使建筑設計錯落有致、方圓結合,讓建筑的整體美觀性提高。另外,設計人員還需要注意對建筑設計中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和傳統文化,讓建筑更具有包容性,回顧中國傳統歷史,在建筑當中體現出傳統的韻味,讓建筑更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另外,還需要加入現代中國建筑設計的各種新元素新理念,有助于讓學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充分地將建筑的人文性體現出來。
(三)保障學校建筑布局的美觀性
在中小學學校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不可以因為場地的限制而刪減建筑的功能。這會對建筑的作用發揮產生影響,需要注意合理地進行建筑的布局,完善建筑的基本功能,讓學校建筑布局的美觀性提升,這樣才能有機地將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相融合。具體而言,設計人員需要將體育場、教學樓、體育館等構筑物進行合理地設計,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具備教育性和人文性。
(四)保障學校建筑的教育功能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構建校園教學氛圍,也就是說,在展開設計方面,需要依照學生在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需求對新型材料和先進技術進行應用,加強創新,合理地進行色彩的搭配,讓學校的建筑具有美的形態,并具有更強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將藝術、學習、運動融為一身,讓校園的教育氛圍更為濃厚。
(五)加強創新
在實踐中,注重創新發展學校的建筑設計創新發展,注重結合教育行業的特征,利用建筑設計反映出人文氣息以及教育中的學術和文化價值。這種設計要求和內容,實際上是對建筑設計工作人員自身的文化底蘊提出的要求。這也是學習建筑設計必須求創新和求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優秀案例分析
下面以某小學為研究對象,分析如何在學校建筑設計中融合建筑美學和人情化的特征,設計人員首先分析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該學校需要建設教學樓、圖書館、行政樓、操場、食堂等建筑。從整體的角度分析,在設計過程中使用非對稱的方式進行布局,通過建筑單體設計來對多功能室和教學樓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將兩個建筑結合形成一個L型,并且設計多功能室為圓形,通過聯廊進行轉角的連接,從高處俯瞰學??梢越o人們一種飛龍銜珠的感覺,而龍頭正在功能室的位置,教學樓就是龍身。這種設計既符合現代設計的需要,在藝術氣息上暗合了西方一些大師的作品,又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
在食堂和運動場建設過程中設計在南北兩個走線布局,依照學校所處的地形進行布設,讓學校的空間更具有緊湊性,呈現出一種張力。在食堂設計方面通過連廊與教學樓進行連接,這樣可以防止在雨天學生淋雨,另外還設計了防火通道,可以便于人員疏散。在確保建筑實用性的同時,提升了建筑的美觀性。另外在建筑結構方面融入了現代化的氣息,又具有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學校的建筑更具有教育性、美觀性、人文性。
四、結語
在建筑結構設計方面,一定要重視加強人文因素,這樣可以讓學生具有更舒適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使其在校內健康成長。當前我國在學校建筑設計方面,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有很多建筑設計生搬硬套,不具有美感,更不要說人情化的設計思想,因此各地方在新建小學、初中建筑方面一定要重視加強設計,充分地體現出人情化和建筑的美感,讓我國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侯文山,時維金.近代上海學校體育建筑的結構特征和教育意蘊研究[C]//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