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 要: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技術升級中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作為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行業建筑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中智能建筑和建筑電氣技術發展尤為迅猛。建筑電氣技術首先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智能建筑的發展,兩者相互結合。本文通過對智能建筑和建筑電氣技術的概述,并結合一些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場景中的應用,分析了兩者的關系和相互結合的優勢。
關鍵詞:智能建筑 建筑電氣技術 相互作用
隨著科技給各行各業帶來的進步,在建筑行業,智能建筑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并成為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智能建筑一方面,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從體驗上改變終端用戶對傳統建筑的認知和感受,對建筑行業和業內企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隨著計算機智能和相關技術的日益進步,智能建筑發展空間巨大。
一、智能建筑和建筑電氣技術的主要概念
(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除了集合了傳統的電氣包括電視機、數字通信、光纜等組成的建筑工程,與傳統的建筑比較,它還從設施的功能和品質上,提升了人們對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和環境的要求。智能建筑通過科技化的技術,使建筑的結構更合理,設備更節能,使用更便捷,滿足了現代人們生活中對品質的要求。同時,智能建筑還通過增加建筑內部的各類智能自動化設備和新型科技產品,為智能建筑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建筑電氣技術
建筑電氣技術是建筑物和電氣技術相互結合的一門學科,其在電氣工程的基本專業技術上,同時結合了與建筑相關的多個學科的知識,通過建筑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體系。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電氣技術、控制技術、信號傳輸技術等再大的范疇中都部分屬于電氣技術,因此電氣技術是對各類技術在建筑行業相關知識的一個提取和總結優化后得到的。所以從技術優勢上來說,相比于傳統的電氣技術,建筑電氣技術更具有專業性,更符合現代建筑業對電氣技術越來越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智能建筑迅猛發展的需求,建筑電氣技術的使用會越來越多。
(三)建筑電氣技術應用于智能建筑
信息化加速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生產力之一。智能建筑以及信息化的需求以及成為建筑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與傳統的建筑物相比較,智能建筑從設計到基礎構造、從設備設施到科學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需求是傳統的電氣技術所不能滿足的。建筑電氣技術由于其對各類學科和相關技術的高度融合,有著其天然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提升智能建筑的建造效率,并發揮智能建筑的潛能。建筑電氣技術和智能建筑相結合,符合建筑行業和智能發展高速發展的需求。
二、建筑電氣技術應用的各個方面的作用
(一)通信系統
通信網絡在智能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信息化時代,通信網絡的質量對智能化的功能的實現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必要的,其中電話通信信號,計算機的互聯網的信號,視頻通話的信號都是基礎的要素。智能建筑中對信號的分布情況和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實現這些信號的傳輸,就需要建筑電氣技術的支持。
(二)弱電網絡
除了傳統強電是建筑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信息化的發展和智能建筑對弱點的需求急速上升。建筑電氣技術不僅能夠保證弱點網絡的全面分配和安排,還可以保證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整個網絡中,通過建筑電氣技術對線路的更加合理地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設計和施工的成本,尤其在后期施工和改造的過程中,非常便捷,為新添加的需求和項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還能有效地節約成本。
(三)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和智能建筑的安全息息相關,因此也成為智能建筑中受到關注最多的環節之一,這里的安全主要涉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兩個方面。智能建筑中,監控設備在一般情況下都需要24小時進行運作,這種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對電氣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要求。建筑電氣技術在高頻次的操作和長時間的運作方面都有著全面的考慮,可以有效降低設備的損耗和功耗過大等問題。
(四)變電系統
智能建筑中由于智能化的需求,設備繁多,這對建筑的變配電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電氣技術很好地將變配電技術融合到建筑行業中,從降低損耗,提升效率、促進環保等多個方面增加了智能建筑的安全性和環保性,還能夠提升整個電力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因為變電配電系統一般保持二級以下的電壓來確保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下實現可操作性,建筑電氣技術可以在最低損耗的情況下,使變配電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大化。
三、結語
結合智能建筑和建筑電氣技術兩方面的優勢,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和發展方向。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中通過電力系統、網絡系統等方面的基礎技術和改進空間,為智能建筑在實現自動化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還為智能建筑在安全性和穩定性上提供了基礎保障。隨著兩者的發展和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加深和新方案的開拓,一定可以為建筑行業的發展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成為建筑發展的基石和創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朱鵬.建筑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2):30—31.
[2]董峻巖,李克超.智能建筑的建筑設計措施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