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具備較強跨文化交際人才缺口,為提高大學英語教育的適用性和科學性,依照當前人才需求形勢,在日常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學生長期處于母語環境中,想要在語言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認知面臨較多的限制。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相對靈活,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目標的引導下,可通過對傳統課程設置方法的優化,讓學生在多方面接觸英語語言和文化背景,從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針對性進行課程設計。例如,在現有課程體系中融入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專業課程,為保證新課程實踐質量和順利性,可先從選修課開始,不斷積累新課程教學經驗,逐步將其普及到全體學生。目前我國大多院校執行2年制英語教學,鑒于英語技能對當代人才成長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連貫性要求,相關院校應大膽進行課程體制改革,豐富原有授課內容,并將教學周期適當延長,使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接觸到相應難度的英語跨文化交際學知識。例如,大一學年的英語教學重點放在基礎語言知識的普及上,在傳遞基礎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聯關系,促進其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大二學年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此時可提高教學難度,開設英美文化史、行業英語、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以豐富、有趣的英語語言及文化學習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大三、大四學年的英語教學應重點關注跨文化交際實踐,如開展各類課外拓展活動或進行項目探究,進一步深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效果。
第一,利用情境教學,融入英語文化背景。以《新視野大學英語》Unit4 Section A為例,該模塊主要講述美國文化,既能向學生傳遞語言知識,又能讓學生接觸到英語文化特點。教師在課前搜集有關美國文化符號的視頻資料并進行剪輯和整合。課上,學生觀看視頻即可較為清晰、具體的了解美國文化。建立在一定文化背景的基礎上,課文及相關知識的講解難度也有所下降,同時有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第二,通過任務教學,提供跨文化交際實踐機會。教師在課前發布教學任務,要求學生查看教材及相關微課視頻,結合自主查閱掌握任務中涉及的英語語言及文化知識。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共享預習成果,并共同完成本組負責的任務模塊。選派小組代表在班級內展示任務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任務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更清晰的感知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注意任務主題的選取必須服務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如“英文演講”、“英語辯論”等主題,使其內容與語言生活及口語交際息息相關,提高學生交際實踐能力。第三,積極開展課外拓展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對一英語交際的機會。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區域舉辦的文化節、旅游節等項目,在現場專門為國外游客提供幫助和指引。構建英語交際環境,讓學生深入到英語文化背景當中,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和鍛煉。
教學評價能夠起到約束學生學習行為、刺激學生自我建設的作用,從被動角度出發,確保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教育體系尚無專門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估方法,因此在創新評價方式時,可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在原本英語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融入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估。例如,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列為與聽力、寫作等相同的英語考核指標,日常教學中詳細記錄學生相關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成績、拓展活動參與情況并進行打分,按照一定比例折合記錄到學生期末總分當中。在評價方式上,可通過情境演練、案例分析、話題辯論等方式,對學生掌握英語文化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情況進行評估,該類評估方法既能檢驗英語教學成果,同時其本身也是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訓練。
大學英語教學應將語言教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通過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方法、創新評估體系等手段,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全面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為社會輸送更多具備較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