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編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全黨全國上下同心、持續奮戰,取得了脫貧攻堅的重大進展,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將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中央企業是共和國“長子”,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必須發揮脫貧攻堅主力軍作用,采取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發揮中央企業經濟優勢,既“輸血”,又“造血”。中央企業數量多,經濟體量大,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央企業就達到48家,在我國國民經濟領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企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能夠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經濟優勢作用,既對定點扶貧地區組織扶貧基金、投放脫貧資金,進行“輸血”扶持,又運用自身優勢建立健全“造血”機制,賦予“造血”功能,增強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努力使其不僅要脫貧,而且要致富,防止重新返貧。據悉,截至2018年,中央企業向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完成投資決策項目63個,涉及金額128.9億元,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完善、特色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改善和群眾增收致富。
發揮中央企業產業優勢,既因地制宜,又善用“它山之石”。中央企業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保障、國防軍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產業優勢十分明顯。中央企業可以根據產業特點,結合扶貧地區地理、氣候、人文等資源特征,以產業項目為帶動,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同時,善于引進新項目、開發新興產業,以民生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營銷扶貧等,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據悉,中央企業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的42個縣到2018年底已經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發揮中央企業人才優勢,既扶智,又扶志。中央企業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大力培養造就、吸引凝聚、用好用活各類優秀人才,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證。強大的人才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中央企業普遍建立了扶貧干部雙向交流機制,選派得力干部掛職扶貧,及時幫助所在地培訓各類干部和技術人才,提升政策理論和業務水平,助力脫貧攻堅;積極推行“扶智+扶志”,通過捐建學校、捐贈教育物資、設立獎學金、資助特困家庭子女上學等,為貧困地區注入了脫貧原動力。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央企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把握時間節點,加快扶貧節奏。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關鍵階段,中央企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國資委的決策部署,再接再厲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把握時間節點,加快扶貧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脫貧攻堅推向勝利彼岸,確保2020年如期脫貧。
二是聚焦精準扶貧,解決突出問題。扶貧要“扶”在點子上、“扶”在關鍵上,必須以務實為先、精準為要,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真正讓脫貧過程更扎實、脫貧結果更真實、脫貧成效更殷實。當前,要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中的突出問題,著力在“精準”上下工夫,集中各方面力量奮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三是重在持續用功,切忌“虎頭蛇尾”。要強化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等措施,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扎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定點扶貧等工作,在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上再出招再發力再沖鋒,防止前緊后松、前重后輕、“虎頭蛇尾”,確保完成今年再減少1 000萬以上貧困人口的任務,為2020年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打贏脫貧攻堅戰央企再揚鞭,共赴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