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著60多年歷史的廣東省輸變電工程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2日正式更名為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這是廣東電網公司落實國企改革“雙百行動”部署、開創新興業務發展新局面的重要舉措。新命名的公司將賦予原廣東省輸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更多的內涵、更高的定位、更全面的能源產業鏈服務宗旨,成為”雙百行動”綜合改革的排頭兵。
新時代國企改革正處于浪潮尖端,更要強化黨的領導。在400多家國企參與的“雙百行動”綜合改革試點中,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發展公司)作為首批試點單位中唯一的送變電企業,切實發揮國有企業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勇挑重擔,以過硬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強大戰斗力為統領,發揮敏銳的政治、市場、管理洞察力,在“雙百行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企業應對市場能力明顯提升,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有力激發,企業活力顯著增強,成為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優秀案例,被《國資報告》《第一財經》等媒體推廣宣傳。
以黨的建設引領國企改革,政治領導是根本。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5年,國務院國資委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1+N”政策體系,提出“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開展“十項改革試點”,提出“以點帶面、以點串線,形成經驗、復制推廣”;2018年,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啟動“雙百行動”,提出“五突破、一加強”,使得改革由點向面全面鋪開、向縱深發展,形成國企改革新局面。能源發展公司黨委深刻領會“雙百行動”的重大意義,始終堅定政治方向,積極謀劃發展方向,努力把準工作方向,精心謀劃改革方案,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究部署改革問題,以實現“三個轉變+電網服務”(即由傳統施工型企業向綜合建設型企業轉變、由面向電網向面向電網與用戶并重轉變、由從國內業務承攬向國內外業務雙拓展轉變)為改革目標,在界定功能定位、優化業務布局、構建市場化運營機制等方面確定了改革路徑,制定了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放大國有資產功能、優化業務布局等方面率先突破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的5項重點改革任務。在改革推進中,廣東電網公司最大程度給予能源發展公司授權放權,制定了審批清單、備案清單和禁止清單,清單之外事項一律歸位于能源發展公司,破除了“求穩怕難”“因循守舊”的思想,全力支持改革工作。能源發展公司強化黨委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引領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以黨的建設引領國企改革,融入公司治理是關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必須一以貫之。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夠明確企業經營的規則和方法,讓公司得以持續性發展。黨組織是天然的全民股東利益代表,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存在必然性,體現了當前階段適應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突破治理難題的最優選擇。能源發展公司黨委以問題為導向,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確保黨委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企業治理中充分發揮領導作用。一是強力推進黨建工作總體要求進章程,明確黨組織在能源發展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實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二是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企業領導體制,黨委書記擔任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擔任職工董事,總經理任黨委委員,其他董事、經理層不進黨委,打破了過去配置高度重合的領導班子結構,實現決策者與執行者的分離。三是完善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工作程序和機制,規范落實“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制訂黨委會議事規則、“三重一大”決策實施細則和權責界面清單,厘清黨委和董事會、經理會的權責邊界。四是制定領導班子成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引導黨委委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結合分管領域重點抓好黨的建設工作。
以黨的建設引領國企改革,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擔負著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等重要職責。能源發展公司作為擁有光榮歷史的送變電“老國企”,主要承擔輸變電工程建設與總承包、電網運行、維護、檢修搶修、預試定檢等業務,是電網建設和應急搶險的主力軍。責任所在,使命使然,能源發展公司工程項目點多、面廣、戰線長,員工常年分散在各個工地,黨員的教育管理也因地制宜、因材施策。能源發展公司黨委提出“黨建1+4+3”助力“雙百行動”的工作思路——“1”指的是以打造電網新興業務企業黨的建設標桿為目標;“4”指的是四種黨建方式: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機制、“風箏式”管理模式、“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工地上”的項目黨建模式、“黨建+”系列行動;“3”指的是堅持黨建引領,促進黨員干部三個轉變:以“雙百行動”綜合改革為導向,面對差距,必須從“跟跑者”轉變為“領跑者”;面對機遇,必須從“被動者”轉變為“主動者”;面對使命,必須從“畏難者”轉變為“奮進者”。能源發展公司黨委通過“1+4+3”將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具體化、具象化,結合實際抓實抓牢、抓緊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務實求變,接續創新,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中心工作真正走向深度融合。
以黨的建設引領國企改革,人才隊伍是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改進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企業的轉型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撐。能源發展公司黨委積極探索人才“選、用、留”機制建設,一是按照好干部標準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20字”要求,突出政治標準和事業為上,選好用好適應公司改革發展的好干部,注重把有潛力的年輕干部交流到基層一線、艱苦地區、復雜環境、重大任務中鍛煉,堅持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發展成黨員,把骨干黨員輸送到重要崗位;二是為新員工、青年員工、高潛精英搭建起階梯式的培訓平臺,從單線培養到“訓站一體化”提升,對后備干部人才建立“展翅計劃”培養機制,持續優化干部梯隊結構;三是拓寬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隊伍職業發展空間,鼓勵扎根生產一線,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家隊伍,積極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各項措施,建立專家考核管理機制,引導專家發揮科技領軍作用;四是堅持市場導向和平穩過渡原則,黨委依法履行“前置程序”,落實選人用人權,按照市場化、職業化、專業化和契約化方式在管理層中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努力建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能上能下”的市場化用工管理機制,部分關鍵崗位通過市場化人才進行招聘,實施優勝劣汰的市場化人才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改革轉型發展積蓄力量。
以黨的建設引領國企改革,監督考核是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監督,特別強調黨內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統一,既對廣大黨員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對“關鍵少數”特別是高級干部提出更高更嚴的標準,進行更嚴的管理和監督。能源發展公司黨委積極探索構建法人治理結構體系大監督格局,以合規管理為基礎,構建紀法約束、資產監管、合規監控三管齊下,監督對象全覆蓋、業務全過程,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的監督體系,保證黨委發揮領導作用正確方向,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良好氛圍。
考核是檢驗工作的“試金石”,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監督。例如在職業經理人的選聘中,能源發展公司采用“面試+筆試”的方法,充分發揮了考核的督促作用。能源發展公司黨委強化整體思維,明確黨建與業務是“一盤棋”,建立經營業績、黨建工作責任制“兩位一體”的組織績效考核框架,對經營業績和黨建工作責任制分別評定考核等級,綜合確定各單位組織績效考核等級,以保證不出現“偏科”情況,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督促全體員工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打造國企改革樣本,助力世界一流電網發展。
(本文作者系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杜育斌、甘雨蕾) ( 責任編輯:余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