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馬云帶領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創業的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更讓人佩服的是蔡崇信,他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敢于放棄國外70萬美金的年薪,拿500元月薪跟馬云干。
就在上個月,蔡崇信再次從俄羅斯富豪手中買下NBA球隊籃網的剩余股份,加上之前已經花10億美元買下的49%股份,他成了籃網百分之百的老板。蔡崇信之所以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他參與了阿里巴巴創業,得到了股份。如果他拿年薪上班呢?不管一年拿多少薪水,買NBA球隊永遠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創業的魅力。
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藏著一個創業夢。根據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故事改編的《中國合伙人》電影,激發了無數人前赴后繼地創業,就因為他們心中本來就有創業的夢想。
相比之下,國外的創業熱情似乎沒有中國來得熱烈。我一個朋友前幾年去英國考察,回來之后最大的感觸是,英國人的生活按部就班,完全不像中國人那樣風風火火,滿大街都是創業者。他分析說,因為英國的生活非常安逸,讓人擁有了更多的個人和家庭時間,結果缺乏創業的動力。另外,歐洲社會已經非常成熟,每個人似乎只能成為一顆螺絲釘,要主導創業,缺乏機遇和氛圍。相比之下,中國正處于上升期,擁有更多的機遇,也擁有更多創業的機會。
不過即便如此,創業的成功率依然很低,老板并沒有想象的好當?!白羁拥耐顿Y是創業”,曾經引發了很多人的同感。大學生創業,初始資金都是跟父母要的,結果一“創業”許多人就把父母的家底都給賠了進去。有機構統計說,創業的成功率大概是7%。在我看來,在某些行業創業成功率遠遠低于這個數字,比如前些年團購網站“千團大戰”,最后活下來的只有美團等寥寥幾家。
要創業,首先要選好賽道。不少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把創業的賽道選在了餐飲業,結果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為什么?因為餐飲業門檻最低,競爭卻最激烈,不客氣地說,你一個上班族去做餐飲有什么優勢?相比之下,一些媒體人創業去做自媒體,多數人都活得不錯,就是因為用好了自己的優勢,選對了賽道。其次,要有當老板的能力。當老板,不光要有眼光,還要有管理能力,有魄力。光憑一腔熱血是當不了老板的。再次,要學會放棄。如今,資本寒冬之下寒風依然凜冽,在拿不到投資的情況下,2019年很多創業者選擇了放棄,他們也值得尊重。當事情不可逆轉的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積聚力量才有可能東山再起。
惟有創新,才能改變社會。阿里巴巴和京東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滴滴改寫了大家出行的打車方式,智能手機徹底顛覆人們的生活……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那些勇敢的創業者,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永遠原地踏步?
雖千萬人,吾往矣。創業雖然“九死一生”,但每個人都有創業夢。向勇敢的創業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