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善君
2015年以來無疑是指數的災難,上證、深市、中小板、創業板全軍覆沒,跌幅巨大。但是牛市不常有,牛股卻一直都在,依然有大量的個股在此期間股價翻倍。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翻倍的個股幾乎都是業績驅動的,基本上都屬于價值投資的勝利。
依照這131家公司的基本面及股價上漲的動因,我們將其主要分為12個類別。
1.養殖產業鏈
養殖產業鏈集中在養豬和養雞上,牧原股份、天邦、正邦、新希望等是養豬,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圣農發展是養雞,生物股份是豬疫苗。為什么是養豬和養雞?因為兩者是中國肉類消費最大的兩個品類,而行業的集中度仍然在不斷地提高。
舉個例子。牧原股份出欄量占全國比重從2013年的 0.18%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1.6%,2015年至2018年收入復合增長率為60%。雖然盈利只增長了135%,但是受益于豬價的預期上漲,估值上漲了414%。
2.強周期科技股
包括鋰業雙雄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光伏三兄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協鑫集成,還有今年上半年表現優秀的PCB產業鏈滬電股份和生益科技。
3.價格敏感型周期股
筆者更喜歡把這類公司稱為成長型周期股。比如萬華化學、新和成、龍蟒佰利、魯西化工、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等等,這些公司都來自最傳統的傳統行業,但是通過逆周期投資等,不斷擴大產能,利潤大幅增長。
可以看到這類公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股價大幅上漲的同時,估值大幅下降,靠的就是盈利的超級增長。
4.白酒行業
可以看到貴州茅臺、五糧液的股價漲幅大于5倍了,當然除了盈利增長之外,估值也大幅提高。
5.大眾食品
大眾食品包括了乳制品龍頭伊利、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榨菜之涪陵、酵母之安琪等等,這些公司的盈利也是大幅提升。
這里面稍微有點反常的是啤酒業,重慶啤酒居然翻倍了,龍頭青島啤酒的股價才小荷才露尖尖角。
6.可選消費品
主要包括家電行業的美的、格力、蘇泊爾、老板、九陽等,建材的偉星新材、東方雨虹,地產的萬科,這里肯定沒有包含港股的地產。
7.消費屬性醫藥
醫藥一直是穿越牛熊的首選,除了恒瑞醫藥之外,血制品三雄均有入選:華蘭生物、天壇生物和博雅生物。整體看,估值和盈利均大幅提升。
8.高端服務
這里的公司基本都是極其優秀的公司代表了:永輝、中國國旅、中國平安、東方財富等等,但是這些公司中白云機場估值大幅提升322%,還是很讓人震驚。
9.消費電子
這些公司大部分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大幅上漲。
10.電子裝備
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美亞光電、大族激光、北方華創等。
11.軟件
這塊的公司大家相對比較陌生,也都屬于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
12.工業服務與產品
這里面的公司也屬于細分領域的優質公司,包括汽車上游的福耀玻璃、星宇股份等。
可見,三年來,牛市不常有,牛股卻一直都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么第一步,我們需要總結出這些公司股價上漲的原因。
第一,業績為王。幾乎沒有一家公司的業績是下滑的,即使有,也是暫時下滑的,所以長期來看,A股這幾年確實是業績為王的時代。
美的、格力、茅臺這些本身就是大塊頭的公司,盈利增長了150%左右,年化40%以上,長期看不可持續,但是過去三年這些公司的盈利增長非常好。
絕大部分公司盈利增長都超過了100%,白酒盈利增長了1.17倍,成長型周期股盈利更是增長了3.47倍,大眾食品增長了3.62倍,其中最多的還是成長型周期股安琪酵母和中順潔柔。所以即使估值有所下滑,股價依然取得了大幅增長。
第二,公司要么是細分領域的冠軍,要么是行業格局良好,頭部公司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或行業集中度保持在較高水平的情況。
這些行業雖然有競爭,但是受益于格局較好,大家日子過得都很滋潤,不會因為競爭,導致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比如家電行業,剔除黑電之外,競爭格局相對較好。美的、格力、老板等等,均獲得了極大的盈利。比如白酒行業,這些都是整體行業不錯的典型。
第三,壟斷為王。壟斷帶來的高ROE太吸引人了,比如免稅的中國國旅、機場、水電、血液制品、品牌中藥等,因資源、牌照、老字號品牌等原因,具有壟斷經營的特征,從而帶來持續穩定的ROE。
第四,行業空間大或者發展較快。大消費幾乎都是千億級以上的市場,可以孕育大量的大公司,從而為股價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作為當前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貴州茅臺、恒瑞醫藥、萬科A、海康威視、立訊精密最近10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5%、22%、22%、40%和50%,更可怕的是都是內生增長,并沒有大的并購。
同時醫藥、房地產、計算機、軟件、安防與消費電子依靠巨大的中國市場,基本上都是過去10年我國發展較快的行業。
以上部分公司的估值較2015年已經大幅提升,再想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不斷增加。那么,站在2019年三季度的時點,有沒有好的行業或者公司可以選擇呢?
報告從行業格局、行業發展空間、行業景氣周期角度看,給出了一些行業和公司,純粹從這些公司來看,筆者相當認可他們的思路。
具體包括酒店、航空、半導體封測行業。
關于酒店行業,從行業格局看,2016年底我國三大酒店集團錦江股份、華住酒店、首旅酒店合計市場份額CR3=44%(以連鎖酒店房間數計算),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提高。
從財務的角度看,現金流非常好,沒有應收賬款,大量的應付賬款。唯一的大問題就是很多酒店是收購完成,存在金額較大的商譽金額。
從行業發展空間看,2013年我國每千人擁有2間酒店客房,同期美國為16間,加拿大、中國香港也超過10間,我國酒店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關于這一點,雖然值得商榷,但是整體而言,應該還是往上的。
不過從行業景氣周期看,錦江集團旗下經濟型酒店2019年以來單房間收入低于2017與2018年同期,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酒店行業景氣度處于低位。從估值上看,當前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的市盈率均為2010年以來3%分位,為歷史最低。
因此,酒店行業頭部公司具有配置價值。不過,想獲得超額收益依然需要擇時,現在可能不是最好的買入時間。
關于航空業,從行業格局看,我國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擁有的飛機數量遠遠領先于其他航空公司,整體規模最大。從行業發展空間看,2016年我國人均乘機次數為0.35次,新加坡、美國和歐洲分別為5次、2.7次和1.2次,我國航空行業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從財務數據角度看,航空公司是典型的周期加重資產行業,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占比超過70%,巨大的折舊帶來相對優異的經營現金流。由于油價的巨大波動,航空業毛利率波動明顯,算是典型的周期。
從行業景氣周期看,以三大航空公司中國內業務占比最高的南方航空為例,其5-8月連續4個月客座率高于去年同期。波音737-MAX事件造成國內航空公司運力緊張,有望使得航空行業景氣度繼續向上。
從估值上看,由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及經濟不景氣影響,航空板塊2018年以來持續下跌,當前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市凈率分別為2010年以來24%、15%和14%分位,估值處于歷史上較低水平。
因此,航空行業競爭格局良好,目前正處于景氣周期上升階段,頭部公司具有配置價值。但是也需要擇時,畢竟油價最近波動加大,將影響大家對航空業的看法。
此外,還包括半導體封測行業。從行業格局看,我國三大半導體封測巨頭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的母公司2018年營收均超過90億元,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競爭對手。
這個行業筆者了解得較少,不敢妄加猜測,僅供大家自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