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妹

微信群里對什么產品問得最多?年金險算一個。
但具體的產品卻沒有推薦過,原因是年金險比較適合經濟條件比較寬裕、有閑錢的人,我一直建議普通人還是先把基本保障安排妥當。
有不少人保障型產品配齊了,考慮買些年金險,再加上最近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很熱,問的更多了。
所以,今天來幫大家理一理年金險的思路,在現有的收益水平下,如何選擇相對優秀的產品。
年金險就是我們先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到約定的年限,再從保險公司按期領錢。雖然是保險,但不管治病救命,只管理財。
而年金險的主要缺點也有兩個。
一是它的流動性太差。
動輒鎖定期長達幾十年,如果中途遇到個著急用錢的事,只能通過退保拿現金價值,而前幾年現金價值比已繳保費低,絕大多數在前幾年的IRR(內部收益率)是為負的,會有一定的損失。
微信群里有個朋友說自己剛畢業,就開始存年金險,存了有七八年了,現在退的話,才剛好能回本。
二是在高利率時代,完全有更多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可以選擇,買年金險不見得是個明智的選擇。
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的高利率環境催生了大量高預定利率(7%-9%)的保險出現,但是當時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約在10%左右。保險雖然有較高的預定利率,但是并不吃香。
然而,利率水平理財收益也是變化的。90年代之后,隨著經濟調整,銀行的儲蓄利率大幅下降,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度降到3%左右。而保險的本質是一份合同,一旦承諾,就要長期執行,這就意味著,保險公司在投資回報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依然要給付客戶較高的承諾回報率。如果你當時買了,放在今天看,真是賺大發了。
所以,年金險的收益不見得是最高的,但是穩定,如果缺乏抗風險能力,求穩的,可以選。
年金險大致有4種形態,分為傳統型年金險、分紅型年金險、萬能型年金險和投資連結險。
傳統型年金險比較簡單,就是約定了保險費(你要繳的錢)和保證利益(你肯定能拿到的錢),也就是說,這種年金險的保單利益100%確定。
分紅型年金險、萬能型年金險,可以拿到的錢包括保證利益(你肯定能拿到的錢)和非保證利益(來自于保險公司的分紅或者萬能賬戶結算利率,是不確定能不能拿到的錢)。代理人給我們做利益演示的時候,它往往會很高,但分紅和萬能賬戶結算利率這兩個東西,太不確定了,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刨去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實際計算的收益率往往和代理人的演示差距很大。
投資連結險可以拿到的錢,都是非保證利益,是一種不確定性很大的產品,沒有保底收益,收益與風險都是我們自己承擔。我兩年前買的投連險,幾個月內從虧損10%到盈利10%,真的很不確定。
總的來說,年金險的選擇很多,但是如果傾向于長期穩妥的收益,那么這類人群往往是低風險偏好人群,可以選固定收益率的傳統型年金險。
如何確定一款年金險的收益率呢?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IRR算法:在Excel里將未來可以領取的年金、目前每年要支付的保費,組合成一條長期現金流,然后在公式里找到IRR,就可以算出年金險的實際收益率了。
IRR計算出來的利率都是復利,而銀行定期存款用的都是單利。單利即無論存多長時間,都只按照初始的投資本金計息,而復利會將每期的利息加入下一期的本金計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利滾利”。
舉個例子,存入10萬元,假設利率為4%(單利),那么10年后的本息和為:10*(1+4%*10)=14萬元;
如果利率4%為復利,那么10年后的本息和為:10*(1+4%)^10=14.8萬元。
這樣看貌似差距不大,再繼續往下看:

30年后本息和復利是單利的近1.5倍,40年后近2倍,50年后 2倍+,60年后3倍+……這就是復利累計的威力。
所以,如果計算出來的年金險的IRR可以達到3%以上,常年累計的話,實際收益要比目前的銀行定期存款高很多。
年金險的特點是活得越久,收益率越高。
所以預期壽命長的話,年金險很適合。否則的話,只返還已繳保費或現金價值的較大者,收益有限,而定期壽險的杠桿率則比較高,更加適合。
摘自大貓淘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