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創投
Slack在成為一夜爆紅的聊天軟件之前,曾經花了4年時間在打造網游上。
Rovio在創立6年時間內開發了51款游戲,全都反應平平。直到2009年,他們設計的第52款游戲“憤怒的小鳥”推出,才成功地把公司從破產邊緣拉了回來。
貝索斯在租來的車庫中創立了亞馬遜,一個月后才賣出了第一本書。
……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如今最成功的一些創業公司也是如此。幾乎每一個公司都需要經過不斷的試錯和糾偏以及重新嘗試,最終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道路。
很多人在創業成功后,會總結一些經驗。口耳相傳后,這些經驗可能會變形,也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過時。今天這篇文章,分析了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10個謬誤以及與之相對的真相。
用戶的需求和投資人的需求,你會選哪個?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賺錢來支撐初創公司的發展,能為一家公司帶來最有價值的東西——自由。
只要公司可以持續運轉,你就能夠專注于做你喜歡的事情——做改善消費者生活的產品。公司的成長基于消費者的需求,只要公司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價值,就能獲得長遠的收獲。
當你從別人那里獲得投資時,你會出于感激,或者是出于他們對你施加的壓力,而去追求他們的目標,而不是你自己的。但不要忘記你剛開始創業時的初心,也別為了打造一款受歡迎的產品,就忘了初心。
你的自由創造的價值,比你得到的金錢更有價值。
成功的融資過程顯然能為你的公司籌集資金,但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也是你應該爭取的。
例如,優秀的投資人可以擴展你的人脈,幫助你招聘人才、爭取客戶。優秀的投資人也可以成為情報來源,能讓你更好地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換句話說,理想的投資人其實相當于你的聯合創始人。這就是為什么手上已經有很多錢的創業者們,依然會從有經驗的投資人處尋求融資,因為這些人知道,和他們的合作,帶來的不僅僅是錢。
不過,很多投資人實際上給創業公司增加了“負價值”。所以,找一個不增加價值(傻給錢的)但不干預運營過程的投資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在理想情況下,你要找到一個能夠主動增加價值(聰明地給錢)的投資人。
任何談話的前60秒,都是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時刻,與投資人的會面也是如此。所以,如何開場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從介紹團隊的PPT開始的。雖然你的團隊很重要,但是不要以此作為開場白。
你的第一張PPT,應該用3到8個要點來闡述投資理念,在投資理念中包括團隊的背景。?然后用剩下的時間來解釋這些說法,增加投資人對你的投資理念的肯定。只要你能清楚地闡述你的投資理念,投資人就可以給你反饋,幫你完善,最終雙方達成共識。
你的投資理念,要么是概念驅動,要么是數據驅動。
在數據驅動的陳述中,你以數據為引導,投資人就會根據數據來評估你的公司。LinkedIn上市時,選擇了數據驅動,就向投資人展示了多年來的數據記錄。
如果是概念驅動,也必然會涉及數據。概念驅動展示了你對未來的展望,以及你將如何走向未來,所以投資人會愿意投你。因此,概念驅動的陳述更多取決于承諾的未來數據,而不是現有數據。
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風險無處不在,如果他們問你公司的風險因素,而你不回答,你就失掉了可信度。
每一個尋求過融資的創業者,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誰是你創業的競爭對手?”
這個問題沒有完美的答案,不過確實有些很爛的答案,比如,“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沒有競爭對手!”
“我們沒有競爭對手”這句話可能是投資人會列出的五大愚蠢回答之一,因為這個回答實在是太千篇一律、陳詞濫調了。而且這樣其實會讓人覺得,你認為市場是無效的,或是你公司所在的領域沒有價值。
市場是有限的,只要有有價值的機會出現,就會有人發現它。
為了贏得投資人的信任,你要表現出,你了解競爭的風險,并且展示出你為什么能在競爭中贏過別人。
每進行一輪融資的時候,都應該考慮下一輪融資。假如成功地結束了當前這一輪融資,那以后如何融資?下一個你要去見的投資人是誰?他們會關心什么?接下來你要解決什么問題?
比如說,B輪投資人會希望看到一些你A輪的PPT,C輪的投資人也會對你的B輪感興趣。
聽說過虛榮指標嗎?
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人人都看重指標。但指標也分好壞。用戶數、下載量、DAU、PV、點擊率……類似于這樣的表面指標,能看出一個產品是否受歡迎,但并不能看出一個產品的壽命和價值。
你不必過多地去糾結這些表面指標,而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好好關注一些能為你的產品注入更多價值的地方。最終,時間會證明一切。
當你能掌控增長時,就可以以合適的速度發展你的公司。
增長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增長的好壞,取決于你如何開發出更有價值的產品來服務更多的客戶。
但是,如果你想成功,增長不可能是你唯一的目標。成功的前提是擁有好產品,因為如果沒有利潤,公司是活不下去的。
當你把重點放在為你的客戶提供價值時,他們會回饋給你支持,而你恰恰需要他們的支持來打持久戰。
有時候,你會覺得你的創業公司正在快速成長。但有時候,你又會覺得公司很久都沒有什么進步。
這很正常,這就是創業。
如果你致力于改善用戶的生活,那你就不僅僅是為了快速發展或者一夜成功。
你只是為了小小的勝利和長遠的收獲,你只是為了解決一個你深信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急躁,不走捷徑,掌控公司的增長速度。
Google的研究總監Peter?Norvig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夜成功論。他說,你也許可以讓公司發展得更快,但你該這樣做嗎?
創業之路的重點在于旅程,而不是目的地。成功來得沒那么快,你應該要為這段艱難的創業之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