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處在衰退后期,嚴重通縮,全年GDP增速6.9%,首度“破7”,相較于2014年再度大幅下滑0.4個百分點。PPI延續了連續34個月的負增長,年底增速下滑至將近-6%;CPI持續低位運行,全年最高不超過2%。通縮環境刺激貨幣政策持續寬松,全年5次降準5次降息,但大量的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流向資本市場,造成資本市場泡沫。
股票:大牛市+股災。A股在這一年經歷“過山車”式變化,年初3000點,最高站上了5178點,年底回到了3500點。從年初至最高點,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漲幅分別為60%、165%;經過了6月和8月兩次股災之后,上證綜指全年漲幅6%,創業板漲幅85%,全年有25%的個股翻倍;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45%,中位數43%。小盤成長股在2015年的表現遠超大盤藍籌股,小盤指數全年上漲61%,成長指數上漲75%。
債券:大牛市。經濟繼續衰退,疊加貨幣政策強烈寬松,債券市場延續2014年開始的牛市行情,6月之后的股災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失去了股市配資這種“無風險資產”,不得不將配置集中于債券類資產,增加了債券的需求。
房地產:一線城市牛市。2015年百城樣本住宅平均價格上漲了4%,一線城市房價上漲17%,是主要拉動力,北上深房價漲幅分別為9%、15%、39%;二、三線房價漲幅分別為1%、-1%,變化較小。2015年,房地產政策繼續寬松,“330”新政繼續降低首付比例, 8月降低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930”新政下調首套房商貸首付比例。房地產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寬松,促成了2015年的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

商品:大熊市。商品市場在經歷2014年的熊市之后,2015年1-4月維持震蕩,原油有15%的反彈。5月之后經濟數據繼續惡化,商品市場重拾下跌之勢,南華商品指數全年下跌 15%,原油全年下跌35%,農產品相對穩健,僅下跌5%。經濟衰退、供應過剩是商品市場持續下跌的主因,也倒逼了2015年底供給側改革的出臺,商品市場隨之觸底。
外匯市場:美元、日元升值,歐元貶值,英鎊保持穩定。2015年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6%,美元指數上漲9%,日元兌人民幣小幅升值5%,歐元相對人民幣貶值5%,英鎊匯率基本不變。
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下降。2015年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約3.7%,相比2014年下降1個百分點。貨幣政策的強烈寬松使貨幣基金收益率延續上一年的下行。
銀行理財:收益率小幅下降。2015年全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
信托:收益率基本持平。2014年信托的平均收益率為8.7%,相比2014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全年信托產品違約46例。
數字貨幣:牛市。比特幣價格全年上漲34%。2015年比特幣價格的上漲主要發生在10月份之后,是比特幣大牛市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