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短周期復雜筑頂。2017年各類政策最為緊縮的一年,在經濟內外部環境較為穩定的背景下,金融業去杠桿節奏加快,房地產市場調控空前嚴格。
股票:結構性牛市。2017年股市的關鍵詞是“分化”,市場選股呈現“以大為美”的特征,各行業的龍頭備受青睞,以消費、金融為代表的大盤股與以TMT為代表的小盤股表現大相徑庭。上證綜指漲幅7%,創業板指下跌11%;全年看似是牛市,卻只有23%的個股上漲;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12%,中位數10%。風格方面,以金融、消費為主的大盤股上漲,金融指數、消費指數全年漲幅分別為14%、13%,而以成長股為代表的小盤股收跌,成長指數全年下跌4%。
債券:大熊市。經濟韌性強,疊加金融強監管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和情緒影響,債市延續2016年底的熊市。
房地產:分化。2017年是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最為密集的一年,全國共有超過數十個城市發布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百余次,主要是針對核心城市的,一線城市房價全年僅上漲了1%。但非核心城市房地產庫存積壓嚴重,棚改貨幣化政策的深入推行,使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有了起色,三線城市全年上漲12%。
商品:牛市。2017年在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環保限產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商品市場仍然是牛市,但是彈性已經明顯不如2016年,南華商品指數上漲8%,工業品上漲12%,農產品下跌7%。相比于中國短周期筑頂的經濟環境,海外經濟更為強勁,因此國際油價的彈性高于國內品種,原油全年上漲17%。
外匯市場:美元、日元貶值,歐元、英鎊升值。2017年,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6%,美元指數下跌10%,日元兌人民幣貶值3%,歐元相對人民幣升值7%,英鎊相對人民幣升值3%。
貨幣基金:收益率大幅上升。2017年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約3.9%,相比2016年上升1.2個百分點。2017年金融去杠桿節奏加快,市場流動性收縮。
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小幅上升。2017年全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相比2016年上升0.5個百分點。
信托:收益率持平。2017年信托的平均收益率為6.7%,相比2016年下降0.2個百分點,基本持平,全年信托產品違約46例。
數字貨幣:大牛市。2017年是數字貨幣瘋長的一年,比特幣全年漲幅超過13倍。前期的價格上漲引發了比特幣投機情緒失控,比特幣價格呈指數上漲,年內最大漲幅2364%;年底比特幣期貨開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這意味著比特幣可以被做空,年底比特幣市場見頂回落,年內調整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