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
當前貿易戰已經不限于中美之間了,美歐、日韓等都貿易爭端不斷。其根本原因還在于經濟上升乏力,各個國家都爭相扶植本國優勢產業,精準打擊對方競爭產業。這一點在科技產業尤為明顯,美國制裁華為,日本制裁韓國半導體,等等。受此影響,A股市場在3000點爭奪戰反復膠著,突破上半年高點步履維艱。那么,在A股箱體震蕩過程中,出于避險和組合分散的需要,其他的投資品種就必須納入投資范圍。
黃金,這個字眼作為財富的代名詞,始終閃爍在人類文明歷史中。那么黃金到底能不能成為財富的投資標的?美國經濟上升乏力,于是美元再度進入降息周期,由預期眼看就變為現實。美元疲軟,自然會引起兩個大宗商品上揚,一個是黃金,一個是原油。相比黃金固定的開采成本和產量,原油受影響因素太多,波動也大,因此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輕易投資原油。關于原油的投資,筆者將在今后的文章中為大家分析。
筆者需要明確強調的是,黃金是投資組合中避險品種,是“階段性的投機品”。如果單純從黃金自身價值來看,黃金長期投資持有的價值已經大幅降低。為什么這么講?首先,黃金早已失去了其作為支付貨幣的意義。從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與黃金脫鉤后,黃金就失去了其交換價值,也就是沒有支付功能了。這里講的是一般情況,比如正常貿易和普通交易。原來黃金是按比值可以換成美元的,和美元脫鉤后,黃金要先按照市場價格換成美元,然后去支付。而美元不是開采出來的,是印出來的,其背后是美國的國力。這樣,其實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會堅決捍衛、甚至不惜訴諸武力來維持其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含有勞動價值(開采、運輸和儲存成本)的黃金,失去了支付功能,也就失去了貨幣屬性,還剩下消費品功能和儲存功能。從消費角度看,除了中國和印度因為人口和消費傾向,國際上整體黃金消費維持在一個平衡水平,因此消費增長非常有限,只有到了成本價格(每盎司800-1000美元),消費彈性才被激發,在高位運行(1300美元以上),消費變得很剛性,沒有什么增長,無法促成金價大幅上漲。
儲存功能很有意思。筆者有位同學買了1塊1公斤的黃金,其邏輯是萬一發生戰爭,黃金就值錢了。這其實是建立在和平時代的邏輯,真正到戰爭爆發,政府一定會開動機器印鈔,同時可以以法令要求民眾交出黃金,否則面臨牢獄之災。即使躲過政府收繳,誰也沒法帶著1公斤黃金逃難,因為一定會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為什么說這點?投資也是這樣,不能用牛市震蕩市的邏輯去投資熊市,否則肯定會越抄底越虧損。話題回轉,回顧黃金歷史價格,2006年黃金800美元,2008年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飆升到近2000美元,從此一路下跌到成本價1000美元。
在這里我們簡單說一下,黃金的價格底線在哪里。黃金的價格底線在每盎司800-1100美元一線,為什么說成本會有比較大差別,因為黃金的開采成本,很大程度上和勘探費用、金礦儲量、金礦石埋藏深度、開采難度、運輸儲存等等相關。開采成本最低的北美,成本僅600美元,而非洲開采成本最高,要達到1000美元以上。800美元到1100美元是個眾數區間,由于國際上金價是統一的,即使北美開采價格低,但是礦山的勘探和轉讓價格會填補國際金價和開采成本的差值,因此,筆者認為1000-1100美元是合理范圍。低于這個價格,那么部分礦山就會因開采虧損而減產,從而供給量降低,國際金價達到一個低水平均衡。實際上,從2013年到2018年,金價長期徘徊在1100-1300美元,無法向上的原因是美元逐步走強,無法降下來,就是開采成本托住了。過去6年間,黃金只具有兩個投資邏輯,“階段性炒作”和“長期持有投資”,而沒有趨勢投資的意義。現在,美元降息走弱,全球金融體系面臨考驗,黃金向上的空間打開了。
黃金向上的空間打開,便具有了“中長期投機價值”。為什么中長期的買入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投機和投資的區別,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說得很清楚,你覺得價值低于價格,就是投資;而別人會以更高價格買走,就是投機。筆者這么表述是想說,開采成本1000美元,當前1400美元已經充分反映了利潤空間;而之所以可以買入,是因為預期美元貶值(其實就是標簽價格上漲),別人會以更高的美元價格從你手里買走,這就是投機。而“中長期”是因為當前時點到美國降息周期接近中段,從以往美國商業周期來看,還需要大約2-3年。
那么黃金的價格將會如何表現?基本判斷是黃金會很快到達1500美元,并且隨著美元降息周期的開啟和全球經濟拉鋸式的沖突,而慢慢上漲到1800美元以上。目前每盎司黃金的價格是1430美元,因此在美元人民幣匯率不變的情況下,這里有近30%的收益可圖。相比A股,30%的收益最近兩年是很難做到的。還存在一種可能,就是國際期貨多頭大幅逼空,黃金價格會半年內快速攀升到1800美元,這樣從“投機”角度就更有價值了。
那么黃金是不是會到2000美元高點?筆者認為有這種可能。但是從組合頭寸角度來講,1800美元以上投機的風險就大幅增加了,投機的價值就沒有了。從具體的投資工具來看,對A股投資者來說,國內基金公司發行的黃金ETF最方便快捷,可以隨時切換成股票;如果從家庭財富組合配置考慮,不做中短線投資,那么可以購買銀行的紙黃金;對于更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黃金期貨。談到實物黃金——金塊,從家庭儲存財富的長期角度看,可以購買存儲,但其流動性弱,而且還有存儲成本,因此從博取中長期投機收益來說,不是良好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