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嫚
“我沒有做錯事,為什么會成為債奴?”因丈夫婚內私人借款,一夜之間背負600余萬元共同債務的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丁玲華如此發問。人們不禁擔憂,已寫入司法解釋的夫妻“共債共簽”原則是否能發揮作用?夫妻一方“被負債”的悲劇又該如何避免?
6月25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一次會議二次審議。草案吸收新司法解釋的規定,對夫妻共同債務范圍作出明確,“共債共簽”原則擬寫入民法典。多位司法實務界人士均向記者表示,“共債共簽”原則擬寫入民法典是進步,但為避免夫妻一方“被負債”現象,夫妻共同債務相關條款需細化,“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及舉證責任亟待明確,“共同生產經營標準”也待統一。
近年來,有關夫妻一方“被負債”的案例頻發,引發公眾擔憂。
今年3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涉婦女權益保護家事案件審判工作通報》稱,北京一中院團河法庭自2014年起已審結含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在內的家事案件共計3500余件,夫妻一方或雙方要求對方承擔夫妻共同債務的案件數量占總量近30%。
其中,男方在外舉債并要求女方共同承擔債務的情況占73%,而這其中有一部分并不存在“夫妻共債”的事實。由此可見,婚姻關系中的女方存在較大的“被負債”風險。
側重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也飽受詬病。這份司法解釋明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同時,約定為個人債務的舉證責任分配給了“被負債方”。
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24條”的“硬傷”是債務缺少了“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的限制條件,與婚姻法相悖。
曾呼吁“共債共簽”原則入法的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葉名怡認為,“共債共簽”原則寫入民法典“是個進步”。
“夫妻共同債務的甄別是夫妻財產關系的核心制度內容,是婚姻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就重要性而言,它應當是立法者的使命。”在葉名怡看來,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當事人自主同意才能設定債務。
葉名怡告訴記者,目前婚姻家庭編中涉及夫妻“共同債務”條文數目過少,從世界范圍來看,很多國家對夫妻共同債務規定都設計了好幾個甚至十幾個條文。
此外,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對包括侵權之債在內的法定之債如何處理也沒有涉及。葉名怡舉例稱,比如夫妻一方上班將行人撞傷,行人能否向夫妻另一方主張侵權賠償,目前婚姻家庭編并無涉及。
記者還注意到,二審稿針對“夫妻共同債務償還”相關規定也作出修改。二審稿還將此前一審稿中刪除的婚姻法第41條恢復,并修改為“離婚時,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者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中,“家庭日常生活需要”這一高頻詞顯得頗為重要。
“作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內所負的債務,一般情況下不論是否共簽,都是共同債務。”廣東省律協婚姻家庭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游植龍解釋,但超出這個范圍以外的債務,又沒有取得共簽的,債權人必需有充分的證據才能主張債務為共同債務,要求夫妻共同償還。
記者了解到,“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通常情況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費,主要包括正常的衣食消費、日用品購買、子女撫養教育、老人贍養等各項費用,是維系一個家庭正常生活所必須的開支。
有司法實務界人士表示,由于立法層面缺乏細化規定,法官往往需要結合社會經驗判斷,存在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
除“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范圍未明確外,二審稿對債務舉證責任的承擔也未作規定。
在游植龍看來,舉證責任分擔“尤為重要”,在雙方都難以舉證的情況下,誰負舉證責任,誰就可能承擔不利的后果。他建議,根據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由于債權人或丈夫主張是“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那么應當由債權人或丈夫負舉證責任。
記者了解到,對于何為“夫妻共同生產經營”,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較大爭議。實踐中甚至出現“夫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導致不知情配偶被負債的情形。
“‘共同生產經營標準亟待明確,但立法難度比較大。”葉名怡建議,實踐中可以考慮將夫妻共同投資,或者一方投資,另一方擔任董監高、合伙人的情況明確為共同生產經營。但另一方僅僅是雇員,或兩人都是某公司小股東,則不符合共同生產經營標準。
摘自《南方都市報》
共債共簽
對債務的發生,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舉債方配偶對其予以事前同意或事后追認,這樣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2018年1月
最高法發布《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強調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簽”原則。
·2018年8月下旬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時,沒有吸收“共債共簽”原則。一審稿中,還刪除了婚姻法第41條規定的“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
32名代表聯合簽名,建議夫妻債務“共債共簽”寫入民法典,從立法層面加強監管民間借貸亂象。
·2019年6月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中,“共債共簽”得到體現。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第三章第一節“夫妻關系”中增加一條,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