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在工作之余,我?guī)缀趺刻於家獬錾⒉剑@讓我對步行所能達到的范圍內的環(huán)境十分熟悉,觀察他們成了我的一種休閑方式。在這過程中,我漸漸發(fā)現,大到一條街道、一棟樓房,小到一棵樹、一個角落甚至一塊石頭、一株野草,雖然大部分時候,它們看上去都和昨天差不多,但其實卻并不完全相同。那些附著其上的時間流淌過的痕跡與氣息,滲入其中,正使它們進行緩慢而無聲的變遷。這種自然而然的發(fā)生,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只有不斷疊加的隨機和偶然。這種發(fā)生不可選、不可逆、不可擋,似乎就是人生的縮影。
這種力量籍由時間循序印刻于萬物之上,圖像化這種"流動的時間"正是我創(chuàng)作的初衷與方向。《他在旅途中》、《城市風景》這兩個系列即是對這一可能性的探索。在創(chuàng)作中,一方面通過具體形象對時間進行直觀表達。例如對人物的衣著、樹木品類形態(tài)的選擇等。同時,以散點透視加平面化處理,來將處于不同時間狀態(tài)下的事物凝聚在同一空間,并利用規(guī)整形狀分割畫面,凸顯時間的穩(wěn)定感,加入平行線條強調時間本身的重復性與秩序性。
將時光揉碎,揚灑與萬物之上,分分秒秒,層層累積,留存的痕跡是"時間"在景物中的外顯。這種時間對萬物的沁染改變與工筆畫制作的過程異曲同工,不謀而合,"隱藏的重復"既鋪墊在畫面之中,也匿伏于生活之內,暮來朝去,居諸不息,慢慢積累,直至蛻變。從這一角度來講,工筆繪畫十分適合表現這種緩慢又微妙的變化,雖然水性顏料其本身覆蓋能力并不強,而且一般只用兩種或三種顏色同時調和,需要多次暈染、罩染、相互疊加才能得到合適的顏色。但在此過程中,被水稀釋了的顏色滲入紙張內部,先后層層疊加,可以得到更穩(wěn)重的、更通透的厚重。同時,作為基底的墨的使用增加了畫面的層次,也使畫面更單純、深沉。
我心中優(yōu)秀的繪畫是自由而不自私的,站在大地上生活,通過繪畫這種工作來體驗人生、表達人生,用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并堅定一種信仰:美好事物終將逝去,但應該在擁有的時候全心全意,這就是對生命與自然最好的紀念與尊重。
女,1983年生于山東
2003年至2007年就讀于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中國畫專業(yè)
2007至2009年任職于山東濟南長城梅地亞文化傳播有限中心 平面?zhèn)髅讲?/p>
2009年至2012年就讀于渤海大學中國畫專業(yè) 碩士學位
2012年至今 居于北京 ,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
參展經歷
2019年4月 第28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jié)“當代美術作品展”菏澤市博物館
2019年1月“當春乃發(fā)生”798迎新春水墨藝術展 北京 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2019年1月 古意新象 二零一九青年藝術家水墨邀請展 北京 炎黃藝術館
2018年11月“紀念改革開放?菏澤美術40年 ”美術作品展 菏澤市美術館
2018年9月“游牧”后沙峪畫會第一回展 北京 南岸九號藝術館
2018年4月“炎黃之春--2018水墨邀請展” 北京 炎黃藝術館
2017年11月 “ 大學生藝術年度大展”德馨藝術中心(青島即墨)
2016年10月 古意新象 丙申冬月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北京 炎黃藝術館
2016年4月 Hi21 新銳藝術市集 北京 官舍
2016年3月 逸香盈素——2016青年女藝術家作品展 北京 炎黃藝術館
2015年12月 第四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 廣州
2015年7月 學院派 工寫之間——青年水墨新銳展 北京 798藝術中心
2014年12月 第三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