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
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各地區正在積極加強地方文化產業建設,大力扶持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豐富地方文化內涵,從而突出地方文化優勢,發揮地方文化的作用,推動我國文化發展,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地方文化是地方經濟水平、政治教育以及群眾精神的集合體,對地方發展具有較強的衡量作用,我國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地方文化不僅能推動我國文化發展,還能帶動文化產業的繁榮,優化產業結構。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加強地方文化產業的傳播,創建優質的地方文化體驗服務,樹立鮮明的地方文化品牌,確保地方文化產業健康長遠發展。
我國中央正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解放地方文化生產力迫在眉睫。現如今各省市、地區都在考慮如何發展地方文化產業,彰顯地方文化特色,豐富地方產業內涵,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精神支持。各地方文化產業的傳播范圍和影響,都不局限于地方,例如河南地區的中原文化傳播到周邊及其他地區,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作為中華民尊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文化在河南地方的支持下,正在走向產業化,河南出現了不少中原文化產物,顯著推進了中原文化的發展,但由于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不斷拓展受眾群群眾和傳播渠道,傳統媒體傳播形式和傳播效率,無法滿足地方文化產業的要求,且文化創意實力決定著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所以地方文化產業受制于傳播效率和文化創意實力。在信息時代下傳統媒體固然無法滿足地方文化產業的傳播要求,但發達的新媒體軟件和平臺,擁有更為廣泛的用戶群體和更快速的傳播渠道,因此,新媒體影響著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新舊媒體營造的信息傳播環境,是地方文化產業傳播的實際情況,以網絡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步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新媒體具有海量的信息存儲和快捷的傳播平臺,以及諸多的首宗資源,在地方文化產業傳播中具有充足的傳播優勢,可以成為地方文化產業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激勵作用,用戶互動和用戶點評等為地方文化產業提供創意發展基礎。故而,積極將網絡新媒體融入到地方文化產業傳播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文化發展和媒體之間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聯系,新媒體成為人們文化傳播的新型工具,伴隨著新媒體的升級與優化,文化傳播路徑和渠道更為廣闊,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文化體系,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動能改變人們對文化創意的認識,促使文化創意走向多元化和多樣化,新媒體的文化創意提升能力,是其在地方文化產業傳播中應用的關鍵要素。知識經濟時代創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重點,地方文化產業需要創意的支持,新媒體藝術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特點,需要在發展中充分面向用戶需求,以新媒體作為傳播平臺,可借助用戶互動、社區討論和信息點評等,做好文化產業需求調查,新媒體技術為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路徑,也便于產業確定發展方向。綜上所述,新媒體是地方文化創業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基礎,也是文化創意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可有效帶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地方文化產業的傳播效率和傳播廣度,突破傳統傳播策略的局限性。
新媒體傳播策略,顧名思義要從新媒體平臺和新媒體技術、新媒體軟件等入手,制定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傳播策略。從傳播層次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要提高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傳播效率,必須要針對受眾心理,確定傳播媒體和媒體的傳播方式,利用觀念形態為信息傳播提供基本的框架,針對受眾的心理系統和所以來的精神生活環境。地方文化傳播網必須要遵循新媒體環境的網絡傳播特征,確保傳播的表達內容和表達主題、表達方式以及表達手法等符合受眾心理需求,以提高傳播層次和傳播效率。利用新媒體環境創新傳播手法,為吸引受眾需要豐富表達內容和表現手法。
一,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多種報道媒介例如宣傳片、電視專題和旅游詞等,多種報道手法的結合為受眾提供立體化,多樣化的數字化信息,便于拓展受眾群體,在多個方面吸引受眾,實現多元鏈接,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全網式的傳播渠道。地方文化產業傳播中要加強與學術研究的聯系,以專業學術研究為文化產業提供更多的文化元素,利用學術帶動文化品位,以成立專門的學術研究機構增強文化產業在學術界的影響,科學分析與學術帶動的光環為提高區域文化的傳播效率,為區域文化傳播提供有力因素。
二,要利用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傳播性特點,制定開放化的傳播策略。先利用地方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交流與撞擊,融合網絡新媒體的多樣化表達方式,讓網民可在信息時代中參與到文化產業的傳播中,讓受眾在傳播中實現文化素養提升,從而為地方文化產業傳播提供多樣化的載體,全面參與到地方文化和文化產業傳播中,聚焦于地方文化的傳播特色,針對受眾知識內涵,文化修養和情感認知的差異性,利用不同的網絡傳播層次性特征,為受眾提供多樣化的傳播信息。一方面在新媒體平臺中,提供多樣化的可讀新聞,新聞要具備故事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等多種表達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枯燥傳播模式,以聲畫結合及多種文本并存形式,挖掘地方文化的內涵,在產業傳播中為受眾創建優質的文化體驗服務,確保地方文化產業傳播能感受地方文化產業的特色。另一方面在傳播中擴大產品開發和宣傳,緊跟國家、省市弘揚傳統文化的趨勢,積極挖掘地方文化的禮數文化和美學意義,將文化產品一工藝展示和地方文化名片等結合,結合旅游區域的發展,在新媒體宣傳中引入服務理念,樹立品牌和產業精品理念,從而提高地方文化產業傳播的時效性、吸引力。
三,要利用新媒體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傳統與現代的矛盾是傳統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局,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兩者之間的矛盾作為宣傳的特點,提高市場中“傳統”消費意識。例如南京絨花產業發展,就是借助清宮劇《延禧攻略》的網絡熱議,借助時尚界對莫蘭迪色系、嬪妃的絨花頭飾,迅速促進了南京絨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提高絨花產業在南京地方發展中的地位。因此,在新媒體中搭建更為廣闊的產品交易平臺,利用線上宣傳線下展示的做法,提高產品售賣數量,開發半成品升級產品也能提升產品種類升級,提高產業創意實力。
總而言之,積極探索新媒體在地方文化產業傳播中的應用,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能夠為地方文化產業傳播提供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廣的影響層面,便于提高文化產業對外傳播策略的實效性,為地方經濟范發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