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偉 李欣宇 龍栩黛 邱吟風 湖北工業大學 工業設計學院
第一:什么是沉浸式閱讀體驗設計?
沉浸的字面意思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由設計者營造)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
娛樂,活動,教學展覽等等需要長時間吸引人注意力的活動適宜使用。
而新聞注重高效,信息獲取,以效用為目標的活動不適宜。換句話說快節奏的生活場景的類的app不適合。相反哪些偏安靜、格調品味生活的哪些app是非常合適的。
沉浸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由設計者營造)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
自上而下的流式排版方式。相比于左右滑,向下滑動體驗比較順暢,不會有明顯的卡頓感。
沉浸式體驗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體驗,又包括人的認知體驗。
把設備這個概念模糊掉,將信息融入到我們周身的環境之中,所謂的“內容”與“看內容的人”會慢慢融合在一起。這個過程中的設計,我們就叫“沉浸式設計”
用戶在體驗過程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例如購買的目的,或是放松自我,純粹的玩),也就是不能讓人感覺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干嘛,對用戶的交互行為有即時的反饋,讓人感覺任何互動都有回應,并且是在可接受范圍時間內的響應。
體驗因素:
用戶行動與知覺的融合
注意力集中(用戶的專注力非常高,是心流狀態中非常重要的特點,)
用戶對活動有絕對的主控感
結果因素:
失去自我意識
對時間的錯覺(時間認知縮短或拉長)
對用戶而言,上下滑動更容易排版。從信息呈現的角度來講,流式展示更容易體現故事更容易表現出故事的開始,情節發展過程,乃至高潮,最后結尾的節奏感,呼應上文提到的觀影體驗。
傳統的手機狀態欄是呈現出黑色條狀的,有的和手機主界面有很明顯的區別。這一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視覺寬度,界面面積變小。
沉浸式是APP界面圖片延伸到狀態欄, 應用本身沉浸于狀態欄,所以如果第三方的軟件沒有為狀態欄分配圖片,那么自然就是黑色。頂端的狀態欄和下面的虛擬按鍵都隱藏,需要的時候從邊緣劃出。
沉浸模式。當啟用該模式,應用程序的界面將占據整個屏幕,系統自動將隱藏系統的狀態欄和導航欄,讓應用程序內容可以在最大顯示范圍呈現,增加大屏體驗,而當需要查看通知的時候只需要從頂部向下滑動就能呼出通知欄。
沉浸模式實際上有兩種:
沉浸式實現原理其實是使整個activity布局延伸到整個屏幕,然后使狀態欄變成透明色,有些手機會有導航欄,同樣也可以把導航欄變成透明色,這樣會使一些app更加美觀。
一種叫“沉浸模式”,狀態欄和虛擬按鈕會自動隱藏、應用自動全屏,這種模式下,應用占據屏幕的全部空間,只有當用戶從屏幕的上方邊沿處向下劃動時,才會退出沉浸模式,用戶觸摸屏幕其它部分時,不會退出該模式,這種模式比較適用于閱讀器、雜志類應用。
另外一種叫“黏性沉浸模式”,讓狀態欄和虛擬按鈕半透明,應用使用屏幕的全部空間, 當用戶從屏幕的上方邊沿處向下滑動時,也不會退出該模式,但是系統界面(狀態欄、導航欄)將會以半透明的效果浮現在應用視圖之上,只有當用戶點擊系統界面上的控件時,才會退出黏性沉浸模式。
在用戶會花較長時間并集中絕大部分注意力去與產品進行交互時,可以使用沉浸式設計。沉浸式設計的意圖在于盡可能排除用戶關注內容之外的所有干擾,讓用戶能夠順利地集中注意力去執行其預期的行為,并且可能會利用用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引導其產生某些情感與體驗。
在形式上,沉浸式設計通常會隱藏或去除其他界面通用、但對沉浸式內容會造成干擾的界面元素,在 iPhone 上如 Status Bar、Navigation Bar 等,在桌面操作系統中如任務欄、Dock。另一方面,采用沉浸式設計的界面通常可以完全無視該系統的設計規范。
絕大部分游戲界面是典型的沉浸式界面。不過在非游戲應用中,沉浸式設計也有被使用的機會。
某些非碎片化的閱讀界面會隱藏 Status Bar 和 Navigation Bar 等元素,將屏幕完全交給文章內容。個人認為這也算沉浸式設計。
沉浸式設計在顯示生活中的體現:
比較常見到的就是游戲,AR,VR,這些首先它們不能進行時間設定,盡可能的屏蔽顯示為世界,營造十足的氛圍,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
KTV 網吧 賭場都是沉浸式場所,封閉昏暗的氛圍容易讓人進入狀態。
健身房也是一個好的例子,激情的音樂,多人的齊步訓練,使人亢奮的魔性動感單車,這樣的環境讓人想用盡一切的力氣去運動,揮灑汗水,傾情忘我。
1.手機自帶軟件照相機便運用了沉浸式,當你打開照相機時就會發現就沒有狀態欄。這樣你會忽略時間和手機接受的消息等等。當你想要看這些信息時手指輕觸下拉即可看到,但是短暫時間過后自動收回或者你按任何一個焦距點就會自動收起。
2.還有視頻軟件分為兩種普通視頻軟件和短視頻軟件。普通視頻軟件一般都是全屏后會進入一種沉浸式,但是下滑或者退出全屏就會出現狀態欄,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韓劇TV,這個軟件運用的是全程沒有狀態欄,如果想看時間只能退出視頻。短視頻軟件大部分會希望自己的方向是沉浸式的,有的是隱藏狀態欄有的是狀態欄透明全屏播放。
3.購物軟件也在向沉浸式方向發展,盡可能讓人有進入商場后挑選衣服的投入狀態,現在會用大量信息抓人眼球,大量的細節圖和視頻讓人有了對產品三維立體的想像,現如今也在大力發展3D動態圖和VR等虛擬現實方向,讓人購物更加真實投入。
4.學習類軟件也喜歡沉浸式的運用,學習類軟件大多有一套基本的讓學習者沉浸的理論,會隱藏手機狀態欄,但是會有時間計時或者倒計時,并且設置自己軟件特色的獎勵機制,當你沒有完成任務想退出時,它會提醒今天任務并沒有完成,不能得到獎勵。或者用游戲方式進行引導學習,吸引興趣。
5.時間安排類的APP也更需要沉浸式作為輔助,現在最流行的就是番茄工作法,這是一套系統的具有沉浸式功能又有效率的一種工作法。番茄工作法讓時間的慨念從“點”變成“塊”,讓我們對時間的分配變得有跡可循。使用番茄工作法可以提高對工作量的預估能力,知道“這個任務要幾個番茄完成”,而從消耗的番茄時能夠明確的能看出自己的工作效率。這個工作法的優點是 時間分塊管理保持專注 主動抵抗干擾 提高你的規劃能力 這個方法不是適合所有人但是它適合大部分人,但是不適合搞創新的人使用。
APP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之一:沉浸式體驗
虛擬、增強和混合現實正在改變人們感知、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市場目前處于青春期,而且還是碎片化的。人們對該領域的興趣很高因此催生出了很多新奇的虛擬現實應用。為了推動切實的商業利益,企業必須審視VR和AR可以被應用在哪些具體的現實生活場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加強設計、培訓和可視化流程。在未來30年里VR和AP也即將結合進入APP的運用方式,APP的沉浸式就不再是簡單的理論和屏蔽手法實施,而是結合人工智能和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結合與發展創造新型增強式沉浸型的體驗方式。也會帶著APP進入一個新的方向發展,讓人們全方面的運用所有感官器官,進行無痕式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