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德奕
若要實現生產計劃的智能化、信息化,就應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將有關生產計劃的要素納入到其中。然后,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編制生產計劃。在這一過程中,管理系統會自動依據訂單量、已有的生產計劃,自動生成新的生產計劃,并明晰各生產人員的工作內容。而采用人為制定生產計劃的方式,并不能保證生產計劃的科學性、經濟性。因此,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積極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為了保證生產的順利,企業應合理配置人力、設備、材料等生產資源。簡單地說,就是組織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其具體內容包括明確生產工藝、材料分配、生產車間分配等等。實現生產組織過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就可以實現生產資源的智能化分配。這樣能有效減少生產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而且相比于人為分配方式來說,智能化分配更加合理、科學。另外,實現生產組織的智能化、信息化,還可合理分配生產工序,使各生產工序能在時間、空間上更加協調,從而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現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生產方式已經非常普遍。無論是生產流程多復雜,生產量多大,都可以運用自動化生產機械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控制整個生產環節。這一生產優勢在制造、化工等行業中表現的最為明顯。這樣不僅能有效節約人力成本,而且可以使整個生產環節更簡潔、規范、有序。另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也被應用到了實際生產環節中。凡事重復、機械的生產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人完成。比如產品流轉、包裝、篩選、材料處理及混合等生產環節。相信,隨著我國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泛。
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也可以實現產品的流轉、集中的智能化、信息化。從目前來看,主要就是運用智能設備,實現產品的流轉及集中管理。比如AGV小車就是一種智能化的配送設施,可以將物料運送到指定工站或者倉庫。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生產過程中物流配送繁瑣、無序的生產模式,而且還可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準確性,切實提升企業的實際生產效率。
就傳統成本管理模式,需要依靠財務人員收集各部門的財務報表,并進行各種財務收支情況的人工核算。其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還容易出現工作失誤。這非常不利于控制企業生產成本,了解企業經濟效益。而實現成本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就能彌補傳統成本管理的不足之處。首先,搭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統,財務人員只需要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就能搜集到各部門的財務信息。其次,應用先進的財務管理系統或者軟件,可以幫助財務人員快速完成成本核算、效益統計。最后,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統,還可以通過環比不同時期的企業效益,同比同一時期不同業務的效益狀況,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
首先,應用智能技術、信息技術,可以進行產品質量的定量、定性分析。比如針對在某個產品質量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是,可以運用各種分析圖表展示出最終的分析結果。這樣就能直觀地了解地產品質量問題的形成規律。另外,還可以應用統計軟件,對同一批次的產品進行質量問題分析。其次,通過構建產品質量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產品質量問題的預警、監控。最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智能技術、信息技術,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管理效率。比如應用無線射頻是被技術,可以追溯產品來源;利用在線數據收集表,可以進行產品質量的記錄與管理;利用云平臺、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質量數據的處理、分析,預測出產品質量管理成效及產品發展趨勢。
在企業實際生產管理中,可以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生產工藝的監測、管理。同時,還可以對各生產工藝的運行參數進行記錄、監控。這樣既可以實現生產工藝的實時管理,有效減少生產工藝問題的發生,從而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成品率。最重要的是可以對生產工藝進行分析,了解生產工藝的能耗情況、應用成效及經濟性,從而對其進行優化、改進。
在生產設備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方面,可以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將設備型號、規格、技術參數等信息輸入其中。同時,設定設備的開機程序、關機程序、運行程序、故障程序。這樣就可以實現生產設備的實時監控。若是出現設備故障,相應的預警程序、保護動作程序就會啟動。最重要的是企業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就能直觀地了解到設備狀態,并制定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提升企業的產能。
綜上所述,在智能時代,實現企業實際生產的智能化、信息化不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而且也能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