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茶綜合整理
近年來,在綠茶大省貴州,一支紅茶——“遵義紅”異軍突起,在2011年的信陽茶博會上,面世不久的“遵義紅”一舉躋身全國十大紅茶。
從貴陽到湄潭的高速路上,20多塊“遵義紅·紅天下”的廣告牌不僅讓人無限遐想,也讓人產生懷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紅茶市場,年輕的“遵義紅”憑什么分得蛋糕,紅遍天下?
81歲的湄潭茗茶公司董事長吳賢才老人說,1952年,他在國營湄潭茶場工作時,就開始參與研創“功夫紅茶”,兩年后,該場的“黔紅”牌紅茶通過上海、廣州的口岸暢銷國外。
雖然后來湄潭縣以綠茶生產為主,但湄潭紅茶的工藝還在,茶香猶存。
湄潭早有制作紅茶的歷史。1939年9月,著名的昆蟲學家劉淦之到湄潭負責實驗茶場的籌建工作。他租賃湄潭城南萬壽宮為場址和實驗場所,收購校場壩土地1112.5畝,在湄江邊的象山上開荒地種茶555.5畝。1940年2月1日,湄潭實驗茶場正式成立,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個國家級茶葉科研生產機構落戶湄潭,推開了中國現代茶業的第一扇大門。
1940年,劉淦之在湄潭實驗茶場主持試制紅茶獲得成功,取名為“湄紅”。
“湄紅”送給順寧實驗茶廠廠長、中國評茶大師馮紹裘審評,馮紹裘評語為:“湄紅形狀細嫩勻齊不亞祁紅,色澤潤澤,香氣頗清香,滋味似祁紅,制法得法或可勝于宜紅。”
“湄紅”試制成功后,隨即大面積推廣。從茶場豐產期起直至上世紀70年代,茶場每年均有1至2萬擔紅茶出口。湄潭實驗茶場成為西南繼云南順寧試制“滇紅”成功后,又一個工夫紅茶生產、出口基地。
隨著戰火的蔓延,中國東部沿海出口港口全部被封鎖。只有西南史迪威公路能夠與國際交通,被稱為“西南國際通道”。“湄紅”和其他紅茶一樣,通過史迪威公路輾轉出口到前蘇聯,再轉運到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從而換回更多外匯,以充軍需。
20世紀40年代,中農所實驗茶場在湄潭建立后,為研制工夫紅茶,采用三桶式木質人推揉捻機制茶。1953年,繼承了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基因的貴州省湄潭茶葉試驗站科研人員設計了木鐵結構的滾筒殺青機炒干機投入使用,比手工制茶提高了5至10倍效益。
到上世紀50年代末,湄潭茶場發展成為貴州最大的農墾茶場,而木制的紅茶生產線起到擴大規模生產的作用,為大量紅茶出口夯實了基礎。
2003年,福建茶商葉文盛看重湄潭豐富的茶園資源,到湄潭投資茶產業,成立了貴州湄潭盛興茶業有限公司,并興建無公害有機茶園基地7000畝以上,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很快成長為遵義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和優秀茶葉企業。
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率先在安徽峨嶠茶葉市場建設“湄潭翠芽批發部”,同時在貴陽、廣東東莞等地設立多個茶葉專賣店、直銷點和批發站,積極打造健全的營銷網絡,把湄潭茶葉推向東部沿海。
2007年,正逢我省大力扶持茶產業,從事貿易和房開的貴陽客商甘蜜注資盛興茶葉加工廠并成立公司。但當年公司的綠茶生產和銷售并不理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逼著公司轉向紅茶生產。
第二年,公司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后,決定從綠茶轉向紅茶。葉文盛不但自己對紅茶很有研究,還積極引進福建制茶師采用“金駿眉”、“坦洋”、“政和”等功夫紅茶工藝加工紅茶。
湄潭茶園的“601”“苔茶”“419”“福鼎”等中小葉品種茶青,經福建制茶師有機拼配后,制出的紅茶外形緊細園直、油潤、金毫顯露、勻齊、凈,內質甜香濃郁,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鮮濃醇厚,葉底嫩芽、紅勻明亮,充分了張揚回甘好、香氣濃、耐泡等名優茶特點。我國茶界泰斗張天福老人品過該公司的紅茶后,大加贊賞,說該紅茶是“湄潭茶葉品質與福建工藝的最佳結合”。
“遵義紅”很快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首次參加名優茶評比即獲得廣州茶博會和上海茶博會金獎,成為湄潭茶產業中最絢爛的一束。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視察湄潭茶業時,程啟坤研究員品過“遵義紅”后說:“遵義紅”是繼祁紅、滇紅后高品質紅茶的一個新發現。”
沒有自己的品牌,好茶也很難得到市場認可。盛興公司忍痛把每年近10萬斤紅茶交予廈門某茶葉貿易名企貼牌銷售,但是盛興公司只能獲得利潤的一成左右。
盛興紅茶“美女窮嫁”的遭遇引起了湄潭縣領導層的高度重視,要求縣茶葉協會會同公司積極打造自己的紅茶品牌,并定下“遵義紅”作為品牌名稱。
“‘遵義紅’這個名字取得太好了!”盛興公司總經理甘蜜說,遵義是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地、勝地和福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國紅色旅游城市。
2009年,公司申請注冊“遵義紅”紅茶商標。為了打響“遵義紅”品牌,公司每年投入20萬元以上宣傳品牌,頻頻亮相各種茶葉博覽會并載譽而歸。在2009年我省首屆十大名茶(綠茶)評選中,“遵義紅”獲唯一“評審委特別獎”。隨即又獲廣州茶博會和上海茶博會金獎等。
2011年,縣茶葉協會和盛興公司正式獲得“遵義紅”商標。當年,在信陽茶博會上,“遵義紅”攜手“信陽紅”躋身全國十大紅茶之列,與“川紅”“滇紅”等原有的八大紅茶齊名。
日益響亮的品牌和廣闊的紅茶市場前景為盛興公司贏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2年,貴州貴天下茶業公司注資控股盛興茶業,進一步加大了對“遵義紅”品牌的宣傳。
“遵義紅”如何紅遍天下?貴州貴天下茶業公司董事長潘勇輝甩出了黔茶品牌宣傳的大手筆。聘請中國品牌塑造頂尖級機構——葉茂中策劃機構對“遵義紅”等公司茶品牌進行創意設計,簽約臺灣影星林志玲代言“遵義紅”等公司茶品牌。
今年4月3日,投入200萬元在北京舉辦了“遵義紅”專場品鑒會,來自國內外的客人喝了“遵義紅”茶后,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從今年起,“遵義紅”將在沃爾瑪、家樂福、北京華聯等大型超市的1500家連鎖店同時上架。已在上海、深圳、武漢等大城市設立10家“遵義紅”品牌形象專賣店,進一步暢通紅茶銷售渠道。
公司傳承傳統制作工藝,糅合精髓,研其制法,在公司團隊的不斷努力與研發下,“遵義紅”紅茶延續自身獨有的茗韻,集合了祁門紅茶的香韻與政和工夫的靈秀,開創了遵義紅茶產品的先河,并在國內權威茶行業獲得廣泛好評。在2010年4月28日的一次春茶拍賣會上,275克“遵義紅”拍出18.8萬元的高價。
在2009“貴州十大名茶”評比中,“遵義紅”以優良的茶葉品質、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地理屬性等優勢榮獲“評審委員會特別獎”。
“盛興茶業能在6年間從一家小茶企成長為全省知名的龍頭茶企,關鍵得益于‘遵義紅’品牌的帶動,在鋪天蓋地的貴州綠茶中獨辟蹊徑選準了紅茶之路。”5月13日,春茶采摘已進入尾期,甘蜜還沉浸在豐產豐收的喜悅中。今年,該公司產“遵義紅”牌春茶9萬斤,產值超3000萬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貴州是綠茶大省,但近年來,在我省眾多的綠茶品牌中,“遵義紅”這支品牌紅茶卻異軍突起,為我省茶產業發展帶來一股新風。原來也只做綠茶的甘蜜說,貴州雖是綠茶大省,但綠茶品牌在全國還不算響亮,而紅茶具健胃養身之效,可與檸檬、牛奶混飲,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市場前景越來越廣,必定能在莽莽的貴州綠茶大軍中突圍而出。
在“遵義紅”品牌的帶動下,遵義的一些知名茶企也開始大量生產紅茶。蕓香茶業公司副總經理劉聲彥說:“‘遵義紅’茶猶如披上紅妝的湄潭翠芽,好聽好看又好喝,為湄潭茶產業打開了一條新路。”該公司今年的春茶中,有30%是紅茶。
“遵義紅”的生產,不但恢復壯大了貴州工夫紅茶這一傳統產品,也為茶農增收致富、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又一個平臺。
“遵義紅”除品質上乘外,還具有生產周期較長的特點,每年可以生產220天左右。目前,公司年加工能力達到了500噸。目前,在盛興茶業公司附近的1.2萬畝茶園,茶青基本被加工成“遵義紅”。在茶青采摘的高峰季節,每天有80多人專門為公司收購茶青,最多的一天付出茶青款超過了30萬元。
去年,僅湄潭縣紅茶產量就達1320噸,產值超3億元,分別占全縣茶葉總產量、總產值的4.4%、14.4%,“遵義紅”品牌已覆蓋河南、上海、福建、廣東等全國紅茶主銷區。
紅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茶類,從英國皇宮興起的下午茶,直到現在都市里到處可見的紅茶館,紅茶被賦予了高雅、時尚、恬淡的韻味。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特用幾箱來自中國的紅茶作為嫁妝,從此,中國紅茶開始走遍世界。
紅茶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茶類,可以煮著喝,可以放奶、檸檬,也可以融入西方人的文化。另外,紅茶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它有暖胃,抗感冒,抑菌的功效,同時湯色亮麗,呈琥珀色或橙色,視覺效果佳;紅茶還很柔和,適應不同的環境,很浪漫和溫馨。紅茶與鐵觀音的區別,就是紅茶是全發酵的茶,儲藏時間比較久。有一種說法是紅茶越陳越香,其實是相對陳比較好。紅茶制好后通過氧化,儲藏期還會發酵,使茶湯更具滑感。紅茶適宜不同的人群,所以,紅茶成為世界產量最大的茶類,占茶總產量的70%以上。
“從近兩年公司的生產和銷售情形來看,‘遵義紅’肯定能很快暢銷全國。”甘蜜說,遵義紅在秉承了傳統紅茶優良品質的同時,以湄潭原生態茶種為基礎,采用先進的制茶工藝,讓大自然的精華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遵義紅茶的崛起,不僅彰顯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更是對中國抗戰勝利的緬懷,其深蘊多重文化內涵,從而保持湄潭盛興茶葉強勁的品牌凝聚力和創新力,實現品牌擴張,得以向國際化現代企業邁進。
相關鏈接
關于紅茶
紅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茶類,從英國皇宮興起的下午茶,直到現在都市里到處可見的紅茶館,紅茶被賦予了高雅、時尚、恬淡的韻味。
紅茶是世界產量最大的茶類,占70%以上。紅茶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茶類,可以煮著喝,可以放奶、檸檬,也可以融入西方人的文化。另外,紅茶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它有暖胃,抗感冒,抑菌的功效。紅茶湯色亮麗,呈琥珀色或橙色,視覺效果佳;紅茶還很柔和,適應不同的環境,很浪漫和溫馨。
紅茶與鐵觀音的區別,就是紅茶是全發酵的茶,儲藏時間比較久。紅茶制好后通過氧化,儲藏期還會發酵,使茶湯更具滑感。
關于湄潭
湄潭是中國古老的茶區之一,是遵義市重點茶葉生產基地,湄潭茶葉種植歷史悠久,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說:“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清《貴州通志》載:“黔省所屬皆產茶,湄潭眉尖茶皆為貢品”。
抗戰期間,國立浙江大學遷入湄潭辦學,農林部中央農業試驗所和中國茶葉公司在湄潭籌建實驗茶廠,提供茶樹栽培、育種、制茶、防病等研究,直接推動了湄潭茶業的發展。
浙大遷來之后,帶來了先進的茶葉栽培技術和炒茶工藝,才有了綠茶、紅茶、眉尖茶等,尤其是浙大農學院將杭州龍井茶的制作工藝引入湄潭,試制出優質龍井茶,還培育出新品種“湄紅”,化學系主任曾在《試新茶》一詩里寫下了“許分清品勝龍井”的詩句。可以說,浙大西遷,不僅僅是改變了某個人的一生,更大的范圍內來看,還改變了貴州茶葉的發展。
關于遵義紅
“遵義紅”紅茶是湄潭的企業根據湄潭黔湄系列茶樹品種的特性,將“湄紅”加工工藝與福建政和工夫紅茶、坦洋工夫紅茶、祁門紅茶的加工工藝相結合,恢復于20世紀40年代在湄潭成功試制的“黔紅”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工藝形成的,并用以“紅色遵義”獨特的地域特性作為商品名稱的一款高品質紅茶。
遵義紅茶在2009“貴州十大名茶”評比中,以優良的茶葉品質、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地理屬性等強勁優勢榮獲“評審委員會特別獎”。受到了張天福、陳宗懋等茶屆泰斗和消費者的青睞,并首次參加名優茶評比即獲廣州茶博會和上海茶博會金獎。
遵義紅茶的崛起,不僅彰顯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更是對中國抗戰勝利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