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良 張海峰
(北京科澳協力飼料有限公司,北京 100107)
實驗動物是指經人工飼育,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寄生蟲實行控制,遺傳背景明確或者來源清楚的,用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檢定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1]。營養因素是所有影響實驗動物質量諸多因素中的基本要素,實驗動物飼料的品質直接影響動物的營養供給[2],是保證實驗動物健康生長、繁殖,保證動物實驗順利進行和實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重復性的基礎。實驗動物與畜禽的營養要求不同,它不以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為主要的目標,實驗動物飼料不同于畜禽飼料,有自身獨特的特點,現對實驗動物營養飼料特點及質量影響因素進行綜述,以期為實驗動物飼料的發展提供依據。
實驗動物與畜牧業中的家畜、家禽等動物由于用途的不同,在營養要求上存在明顯的區別。畜牧業要求動物提供肉、蛋、奶等產品,因此需要供給動物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來滿足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在最低的養殖成本下獲得最大的生產性能,追求的是動物的經濟性能。而對實驗動物的要求是具有穩定的遺傳性,個體間差異最小,生理生化指標正常,體質量達到實驗要求,追求的是動物質量的標準化,因此實驗動物飼料在滿足動物正常生長繁殖條件下,要求營養與質量恒定,最大限度地避免來自飼料和營養的波動造成動物質量變化,才能保證實驗動物所完成的實驗數據準確性好、重復性好、精確度高。
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這一命題。國務院共撤銷計委、經委、機械委、電子部、航天部、航空部、石油部、煤炭部、水電部、核工業部、城建部、勞動人事部等12個部委,新組建國家計委、機械電子部、航天航空部、能源部、水利部、建設部、人事部、勞動部、物資部(同時撤銷國家物資局)等9個部委。將農牧漁業部更名為農業部。新華社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不再列入國務院行政機構序列。通過這次改革,國務院部委由原來的45個減為41個。
為了保證實驗動物健康生長,符合科學研究的需要,要求提供的實驗動物飼料應該無毒、無害,不得使用抗生素、驅蟲劑、防腐劑、色素、促生長劑以及激素等添加劑[3]。在選擇原料時,要全面分析評價其營養特性及衛生指標,某些原料如棉籽餅粕、菜籽餅粕、亞麻仁粕等盡管價格低廉,個別氨基酸含量高,但是因為含有毒素或抗營養因子,會造成動物生理生化指標異常,嚴重的還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生長繁殖,因此要嚴格禁止使用。實驗動物還被用于藥物和生物制品研究和檢定,因此在實驗動物飼料中不能添加藥物添加劑,防止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常見的實驗動物飼料均為配合飼料,能提供實驗動物全價營養成分,正常情況下不需要補充其它營養物質。按照實驗動物的生長特點劃分飼料產品比較簡單,一般只分為兩種,即生長、繁殖飼料和維持飼料。
實驗動物飼料大多需要滅菌才能使用,而滅菌后往往不同程度地破壞其中某些營養成份,所采用的滅菌方法不同其損失的程度也不一樣,如高壓滅菌法容易造成維生素和部分氨基酸的損失[6],造成動物出現脫毛等癥狀,60Co輻照滅菌營養流失相對較少[7]。因此,在設計飼料配方的時候,要考慮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予以補充[8]。
飼料配方直接決定了實驗動物飼料的質量,在以往的工作中,許多研究機構致力于實驗動物飼料配方的標準化研究,目的在于減少動物實驗過程的變異源,提高研究質量。1970年代初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通過制定第一個“公開配方的實驗動物飼料”來標準化實驗動物配方。該飼料配方采用固定的天然原料組成比例,飼料生產商按照此配方生產的飼料質量差異比較小,能減少實驗變異性。美國營養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Nutrition,AIN)于1977年建議將純化飼料(AIN76)作為“標準參考配方”,并在1993年將AIN76配方升級為AIN93G繁殖料配方和AIN93 M維持料配方(表1),以減少天然成分日糧固有的變化給實驗結果帶來的影響。
實驗動物因其使用目的的特殊性,對其飼料中化學污染物等衛生指標要求更高。除滿足飼料衛生標準[4]要求外,還需嚴格遵守實驗動物配合飼料衛生標準[5]對飼料污染物的要求。在SPF(無特定病原體)、GF(無菌)和GN(悉生)動物的飼養過程中,所用飼料要求無菌,還需要對飼料進行高壓滅菌或者60Co輻照滅菌處理。
飼料產品形式以顆粒料和膨化料為主,特點是飼料營養分布均勻,飼料經過制粒或膨化過程達到熟化,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防止動物出現腹瀉等癥狀,而且動物采食方便,減少飼料浪費,避免動物挑食。

表1 AIN93G和AIN93 M飼料配方(g/kg)Table 1 Composition of AIN93G and AIN93 M(g/kg)
5.3.1粉碎過程可以使物料顆粒變小,這是飼料攪拌制粒和接受其他處理所必需的[9],更重要的是可增大物料的表面積,使營養成分在動物消化道內與消化液充分作用,從而提高飼料的消化率。粉碎粒度不僅影響動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影響到顆粒飼料的產品質量,粒度過大或過小引起顆粒不均勻會導致飼料離析現象,從而破壞產品均勻性,還可能會造營養物質攝取不平衡或者對某種原料的消化吸收率下降。
浙江省列入 《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規劃》的68個縣(市、區)中,第一批 20 個縣(市、區)和第二批38個縣(市、區)正在建設過程中,一個覆蓋全省的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網絡即將形成。但建設過程中發現在以下幾方面需進一步完善:
從“皆大歡喜”到“眾口難調”,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利益格局在調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今天的改革,動“奶酪”的硬仗多了,取舍“兩難”的矛盾多了,必須統籌兼顧、精準施策,蹄疾步穩向前進;
實驗動物飼料是依照配方將不同飼料原料組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原料的質量直接決定實驗動物飼料的質量。采用的原料應該具有適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特點,產地、加工方式、來源相對固定,可以減少原料批次間的營養成分的差異。好的原料應該是外觀、氣味等正常,營養成分符合標準要求,無霉變、無重金屬染物,無摻假等情況。尤其要重視原料的含水量,若原料的含水量過高,不僅使飼料養分濃度降低,而且在貯存過程中易發霉變質。常見的谷物原料如玉米、小麥由于受種植區域、收獲和儲存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多種真菌和不同種類的霉菌毒素[7],這些變質的飼料原料添加到飼料中會引起飼料的霉變,實驗動物采食后輕者影響生長發育,重者中毒死亡。
在設計實驗動物飼料配方時,除了考慮不同實驗動物的營養生理特點,還應結合本地區原料的種類和來源,在滿足實驗動物營養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飼料中微生物、霉菌毒素、重金屬、植物雌激素等對實驗動物的影響。公開的實驗動物飼料配方大多由研究機構來制定,所有成分(即定量成分配方)的濃度都是公開可用的,因此使研究人員可以控制這一重要的環境變量,但是對于大部分實驗動物生產者或研究者來說,該類配方原料來源和穩定性較差,生產成本較高,因此使用范圍有限。保密配方也稱為商業配方,是由專業的飼料公司來設計使用的,定量成分組成并不公開,因此配方的質量差異比較大,取決于飼料公司的研發實力、生產能力和對原料質量的精準控制。因此,優良的飼料配方不僅要求營養指標穩定、配方結構穩定、符合衛生標準,而且應該對原料的來源要求盡量固定,保證原料不會因為產地、氣候等原因造成其中營養物質不穩定。
循證護理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該種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根據個人的護理經驗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其能夠對現代化的科學依據進行應用,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1]。就我國當下護理模式而言,循證護理應用并不廣泛。通過循證護理系列培訓可推廣該種護理模式,并對提高我國護理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該種護理模式對改善護患關系起到促進作用,從而能夠使我國緊張的護患關系得到有效緩解[2]。文章主要探究應用循證護理系列培訓指導臨床護理實踐的效果,探究結果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報告。
5.3.2不同原料在配方中的組分比例不同,濃度差異很大,通過混合將原料均勻地分布,達到飼料營養均衡,內部區域容重一致,滿足后續加工過程要求的目的。成品飼料的混合均勻度是飼料產品質量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動物能否從飼料中獲得充足、全面的營養。大多數實驗動物采食量偏小,對飼料混合均勻度要求比較高,若均勻度不好,飼料產品質量下降,會使動物出現某種營養元素攝入不足導致出現缺乏癥狀,或者過量攝入導致中毒,影響實驗動物正常生長繁殖及實驗結果。
5.3.3大多數實驗動物飼料要求經過制粒或者膨化,不僅方便飼喂,更是因為經過制粒和膨化的調質過程,促使飼料中蛋白質變性及淀粉糊化,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同時制粒或膨化的產品也符合動物采食習性和消化生理特點,如實驗大小鼠等嚙齒類動物其牙齒終生生長,所以常常會啃咬飼料或籠具磨牙。因此,此類飼料要求做成顆粒并具有一定的硬度,不然會導致飼料浪費,增加飼養成本,動物也會因不能充分磨牙而出現長牙現象。但飼料硬度過高,對于幼齡裸小鼠,由于口腔肌肉力量不夠,難以采食足夠飼料造成生長發育受阻[10]。如 BALB/c 裸小鼠飼喂低硬度飼料時其利用率較低,飼料硬度在 83.3~149.0 N,飼料利用隨著飼料硬度升高而提高,當飼料硬度超過 149.0 N后,飼料利用率變化不大[10]。
綜上所述,實驗動物飼料在營養需求、配方組成、原料的使用和加工過程等方面有著顯著的特點,飼料的質量對于實驗動物的質量和生物醫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飼料生產中應根據不同實驗動物品種和飼料原料制定標準化的飼料配方,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生產出符合實驗動物生長、繁殖要求的飼料,從而確保實驗動物的品質,為我國實驗動物行業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