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勝

老應今年近60,家住浙北某鎮。他咽喉不適有較長時間,但一直未重視。大約2個月前,他既沒受涼感冒,又無過度用嗓情況下,莫名其妙突然出現“公鴨嗓”(即聲音嘶啞),拖了一段時間后才上醫院。當地醫院檢查后覺得情況不好,建議盡快去大醫院。于是,他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找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醫師蘇立眾掛了專家門診。
蘇主任聽了老應述說的不適及生活習慣——幾十年抽煙喝酒后,立馬警惕起來,很快為其安排視頻檢查。檢查可見老應右側聲帶可見一邊界不清、表面粗糙的白色新生物,累及喉室,右側聲帶活動欠佳……住院后,進一步檢查及活檢提示,老應右側聲帶忠有鱗狀細胞癌。
老應得知自己病情后,十分沮喪,同時告訴醫生家中的老母親聲音嘶啞癥狀比自己還厲害,也是長期煙酒。經驗豐富的醫生讓其母親盡快來醫院。不出意料,老應母親的喉鏡檢查提示雙側聲帶新生物導致聲門狹窄約50%,喘著大氣……醫生馬上急診行氣管切開術,改善患者的通氣及喉腫物活檢術,讓老人暫時脫離了險情。原來,老人半年前就開始出現呼吸困難,同時伴有聲音嘶啞及咽部異物感。病理提示,老人也是喉鱗狀細胞癌。
據了解,母子同住一個屋檐下。幾十年相同的嗜好,母子一起抽煙喝酒,結果落得同患一種癌,住同一間病房,母子四眼相對,傷心落淚,懊悔不已。老應做了右側垂直半喉切除術、氣管切開術、喉功能重建術,術后恢復良好,目前出院。醫生考慮老應母親年紀較大,肺部感染較嚴重等情況,決定等肺部感染控制后再進行手術治療。
蘇主任表示,女性喉惡性腫瘤較少見,母子同時得喉癌很罕見:“我從醫近30年也是第一次碰到這樣情況,可能與母子都長期煙酒過度有關系。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可能是導致出現同種癌的潛在致病因素。”
近年來,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以喉鱗狀細胞癌發病率最高。聲門型喉癌因發現較早,轉移晚而預后最好,聲門上型及聲門下型喉癌早起癥狀不典型、分化差、發展快、易轉移而導致預后差。
蘇主任說,喉癌發病率約占全身腫瘤的1%~5%,好發年齡為50~70歲,男性較女性多見。吸煙、喝酒是引發咽喉癌的高風險因素。煙草中有多種致癌物質,它反復長期地作用于喉粘膜,在其他多種因素的協同作用下,最終導致癌變。臨床觀察喉癌病人中,吸煙量越大、時間越長者患喉癌的危險性越高。
據有關研究數據表明,喉癌的發病率與每日吸煙的總量、吸煙的時間成正比,長期被動吸煙亦可致癌。每日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長期且大量吸入“二手煙”及開始吸入“二手煙”的年齡越小的人,患喉癌的危險性就越高。喉癌患者中具有長期吸煙史的,一半以上每天吸煙多于20支;在因喉癌死亡的患者中,每天吸煙40支以上的患者是不吸煙患者的13倍。有吸煙習慣的人,如果也有飲酒嗜好,當吸煙與飲酒共同存在時,會發生疊加致癌作用。喉癌發生還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空氣污染、病毒感染等。
醫生提醒,所有的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比較好,喉癌等更是如此,有長期煙酒史者若出現聲音持續性嘶啞,咽喉有異物感或吞咽疼痛,沒有原因的干咳痰中帶血絲等,應到醫院及時檢查。不抽煙少喝酒或盡早戒煙少酒,乃明智之舉。
編輯/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