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蕓

耳鳴是指在沒有任何客觀聲響的情況下,有人主觀上卻感覺有聲音。
比如一開頭提到的,明明沒有開任何電器,但卻可以感覺到有聲音,明明旁邊沒有蜜蜂、蚊蟲在飛,但卻感覺自己聽得到蜜蜂、蚊蟲的聲音。
根據美國最新版(2014)《臨床耳鳴實踐指南》綜合多項高水平研究的數據報告顯示,全世界有15%~20%的人有耳鳴。
根據我們醫生從患者的描述發現,耳鳴患者聽到的聲音類型以及來源都不太一樣,甚至有時候根本就描述不清楚耳朵里鳴的到底是什么聲音。除了上面形容的那些蜜蜂嗡嗡聲,還可以有蟬鳴、尖銳的嘶嘶聲等。音量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有時候還會變調,中間還會有暫停。
至于這些聲音在哪里響,也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感覺是在耳朵頭,有時候又在腦袋里,甚至還可能在空氣中。總之,這些聲音只有你自己才聽得到,而且越安靜,就覺得耳鳴越大聲。
有些人還有這樣的問題,外界環境越鬧耳鳴聲越大,這說明可能不止有耳鳴的問題,還有對聲音過度敏感的問題。
有人說:“醫生,我們隔壁有個鄰居之前老說聽到有人喊他,說他壞話,其實沒人這樣做,這是不是也是耳鳴呢?”不是,這種情況多半是屬于幻聽。
耳鳴者感覺到的聲音一定都是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單調聲音:而幻聽就豐富了,比如可以有音樂、唱歌、有人說話或對話等。如果有幻聽,就不是耳鼻喉科可以解決的了,建議去心理門診或者是精神專科找醫生看看。
輕度的耳鳴,通常聲音較小,對日常生活沒有什么影響,一般只在很安靜的時候耳鳴者才會注意到,所以影響不大。而比較嚴重的耳鳴,患者自己會覺得耳鳴的聲音太大影響了日常生活。
因為自己老是去關注耳鳴的問題,隨時都覺得在受它的影響,不僅擔心、著急,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焦慮、抑郁,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之中。
耳鳴分為兩種類型:繼發性耳鳴和原發性耳鳴。
繼發性耳鳴。是某些已知疾病引起的,比如中耳炎,此外藥物、噪聲、外傷等可能會引起這類耳鳴。
原發性耳鳴。指的是找不到原因引起的耳鳴。但是原發性耳鳴患者也不用太焦慮,2012年中國耳鳴專家共識報告顯示:90%左右的耳鳴都是原發性耳鳴。

●有耳鳴就一定會聾?
“十聾九鳴、久鳴必聾”到底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醫生每次在門診都會被問好多遍。確實,有的時候耳鳴發生后,耳聾接著就出現了,但耳鳴就意味著要耳聾了嗎?
為了驗證一下“十聾九鳴”和“久鳴必聾”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為了能更科學、更客觀地回答這個問題,為了徹底消除耳鳴者的擔心,我們做了專項研究——聽力中心的醫生隨機選了400名耳鳴者跟蹤研究發現,不是所有有耳鳴的人都會有聽力減退,而在有聽力減退最終出現雙側耳聾的人中,有部分人只有一側耳朵有耳鳴。我們的科研證明——耳鳴與耳聾并非互為因果,兩者之間并無絕對相關性,耳鳴≠耳聾,即有耳鳴不一定會耳聾。目前,這項研究還在繼續,已經對超過1000名患者進行了研究,結論仍然是這樣。
●戴耳機可以緩解耳鳴?

很多有耳鳴的人會相互推薦戴耳機,用聽其他聲音的方式去應對耳鳴。但這個方法有點像掩耳盜鈴,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甚至還可能造成新的問題。
在這里要說清楚,這種方法雖然可以用,但要注意兩點:建議你實在沒其他辦法,又確實覺得耳鳴不舒服,特別是想睡覺又睡不著的時候可以用;戴耳機的時候控制好耳機的音量。國際上噪聲性聽力損失的標準是85分貝,差不多就是一個車流量比較大的十字路口或者熱鬧的飯館的聲音那么大。
不僅對耳鳴患者,即使是一般人,如果長期戴耳機開大音量,大到別人喊你都聽不到的狀態,就會導致聽力受損。
●偏方可以緩解甚至治好耳鳴?
一句話:偏方不靠譜。有人質疑,戴耳機不行,偏方又說不管用,之前也看過好多醫院、去了好多診所、醫院,被告知治不好,那到底該怎么辦?
耳鳴的治療,確實是有難度,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就說肯定治不好。
首先,醫生要排除繼發性耳鳴,把相關病因找到把病治好,耳鳴自然也就消失了。其次,排除了繼發性耳鳴后,醫生還需從患者生活方式出發尋找耳鳴的原因,比如建議患者清除耳道內的耵聹,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晚睡、熬夜,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另外,千萬不可長時間無保護處于高噪音的環境中。
更重要的是,雖然原發性耳鳴找不到明確病因,治療確實有難度,但并不是就不能治療。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即使是高難度的原發性耳鳴,也是有希望治愈的,而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通過改善生活習慣的方式讓耳鳴得到緩解甚至幾乎消失的案例。耳鳴的發生和嚴重程度還跟情緒問題、睡眠障礙有關。
當然,最終還會是有那么一些原發性耳鳴患者沒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他們來說該怎么辦呢?2014年美國出版的《耳鳴臨床應用指南》中提出,如果半年以上的耳鳴無法治愈,建議學會與耳鳴和解。
也就是說包容它,認同耳鳴是生活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吃飯睡覺穿衣一樣正常,不要天天總想著它,這樣你的生活就會相對輕松很多。
編輯/方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