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湘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疫苗針對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的發明和預防接種是人類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通過實施廣泛的疫苗接種,曾經肆虐、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相關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謝所長說,今年是我國實施免疫規劃的第41個年頭。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兒童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建國以來,我國的預防接種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劃免疫前階段,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的普種牛痘,逐漸過渡到六七十年代的突擊預防接種:第二個階段是計劃免疫階段,從1978年起正式進入計劃免疫時期,先后經歷了4苗防6病、5苗防7病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免疫規劃階段,2002年至今。2008年開始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目前接種14種疫苗可預防15種疾病(14種疫苗包括11種兒童常規免疫疫苗,對重點人群接種的流行性出血熱疫苗和應急接種的炭疽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
我國通過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通過口服小兒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國即阻斷了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使成千上萬孩子避免了肢體殘疾;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上世紀中期,我國麻疹年發病人數曾高達900多萬,至2017年,發病人數已不到6000例: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導致數以十萬計兒童發病,2006年后,我國已無白喉病例報告。上世紀60年代,我國流腦發病最高年份曾高達304萬例,至2017年,發病人數已低于200例:乙腦最高年份報告近20萬例,2017年發病數僅千余例。國家免疫規劃的實施有效地保護了廣大兒童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不斷提高免疫服務質量,維持高水平接種率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41年的實踐證明,免疫規劃是各類衛生工作中成本效益最顯著,影響最廣泛,群眾最歡迎的公共衛生舉措之一,對有效保障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謝所長說,浙江省早在1952年底就消滅了天花,2000年成功實現無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目標,徹底控制了這個導致兒童終生肢體殘疾,甚至死亡的人人聞之色變的瘟疫。乙肝、麻疹、流腦、乙腦等傳染病疫情得到控制。據估算,自1978年以來,浙江省疫苗針對傳染病平均每年減少發病超過10萬人,每年減少死亡6000余人。
我國目前的疫苗可以分兩大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除了國家政策規定必須接種的第一類疫苗(免費)之外,我們還需要接種自費的第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的接種程序
出生24小時內:乙肝疫苗第一針,卡介苗。
1月齡:乙肝疫苗第二針。
2月齡: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第一針。
3月齡: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第二針,百白破疫苗第一針。
4月齡:口服二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第一劑,百白破疫苗第二針。
5月齡:百白破疫苗第三針。
6月齡:乙肝疫苗第三針,A群流腦疫苗第一針。
8月齡: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一針,乙腦減毒活疫苗第一針。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針。
18月齡:百白破疫苗第四針,麻腮風聯合疫苗第一針,甲肝減毒活疫苗。
2歲:乙腦減毒活疫苗第二針。
3歲:A+C群流腦多糖疫苗第一針。
4歲:口服二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第二劑。
6歲:白破二聯疫苗,A+C群流腦多糖疫苗第二針。

新生兒從出生到18個月齡之內,是接種疫苗的“密集期”,在此期間,家長平均每隔一個月就要帶自己的孩子去相關單位接種一次疫苗。6周歲之前,兒童需要接種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共有22劑次。
寶寶一出生就要接種這么多疫苗,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寶寶在出生之初,嬌弱的身體就要面臨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幾十種疾病的威脅,其中每一種疾病都是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重大隱患。那么孩子怎樣才能對這些感染性、傳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抵抗力,即寶寶體內要怎樣才能有這些抵抗力呢?一般有三種方式可以幫助寶寶獲得抗體:一是自然獲得免疫,就是孩子在胎兒期通過胎盤、臍帶從媽媽體內就會得到一些抗體,這些抗體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這種免疫力只能維持6~8月齡。二是通過患病的方式,比如孩子得了麻疹,體內就會產生抗體,這些抗體能保護寶寶一輩子都不會得病,但對孩子來說,這種方式風險太大,因為有的疾病存在死亡的威脅,有的疾病會留下后遺癥。第三種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用科學的手段使孩子不得病就會產生抗體。通過接種相應疫苗,小家伙就像穿了一層厚厚的鎧甲,對相應病原微生物有了抵抗力。幾十年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二類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對于新手爸媽常常問到的“二類自費疫苗到底要不要打?”的問題,謝所長說,二類疫苗是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費接種的疫苗,如: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從重要性來講,醫學專家也是強烈建議接種的,但是由于某些疫苗的生產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所有兒童接種的需求,或是政府還沒有那么多的財政開支,所以二類疫苗需要家長在知情的情況下自愿自費接種這些疫苗。此外,有些二類疫苗給了家長更多的選擇。因此,建議有經濟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接種,更好地保護孩子,盡可能預防可能發生的疾病。
在為寶寶預防接種的過程中,爸媽也會有很多問題,謝所長在這里也一一做了解答。
Q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A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抗體水平在人體內變化、疾病感染風險、臨床試驗和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確定開始接種年齡和接種間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劑接種才能使兒童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孩子的長大,身體內原有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有些疫苗還要進行加強免疫。
Q為什么有的疫苗接種1劑,有的疫苗要接種多劑?
A不同的疫苗接種后,產生抗體水平不一樣,產生抗體持久性也不一樣。為保證預防疾病的抗體水平和持久性,有些疫苗需要接種多劑次。根據各種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只需要接種1劑,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種2~4劑,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麻腮風聯合疫苗等。在每種疫苗上市之前,都要經過科學、嚴格的臨床試驗,得出接種幾劑、多大劑量、間隔多長時間可以達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結論。
Q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加強免疫?
A基礎免疫所獲得的特異性抗體,有些無需加強免疫;有些在體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待身體內抗體濃度降低時,應再接種,通過再次接種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使抗體維持在足以抵抗病原體的水平,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百白破聯合疫苗。
Q錯過了疫苗接種,該如何補種?
A如果您的孩子由于發熱或生病等原因錯過了接種疫苗的時間,應當在癥狀消除、恢復健康后盡快去當地預防接種門診補種。家長可電話咨詢接種點詢問補種安排。
Q“流動寶寶”該如何接種疫苗?
A我國對流動兒童的預防接種實行屬地化(即現居住地)管理,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享受同樣的預防接種服務。如果有≤6周歲的孩子遷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攜帶原居住地衛生部門頒發的預防接種證到現居住地門診接種疫苗。如之前未辦理預防接種證或預防接種證遺失,可在現居住地接種單位補辦預防接種證。

疫苗接種前后黃金30分鐘
疫苗接種前后的黃金30分鐘,家長一定要留心。
●在接種前,家長一定要如實向醫生反映寶寶的身體情況,比如近期健康狀況、既往接種史、過敏史。疫苗接種后有無反應等,如有,應告知醫生是何種疫苗、主要癥狀及發生時間。
●疫苗接種結束后要在門診觀察30分鐘。疫苗的急性嚴重過敏的異常反應大多會在30分鐘內出現,譬如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等。一旦出現這些嚴重異常反應,在醫院留觀就能立即得到專業的救治。
●疫苗接種后,一些輕微反應是正常的,個別孩子在接種后可能出現局部紅腫、發熱、乏力、不適、胃口差等一般反應,一般不需要任何處理就能恢復,如有不適,請及時到相關醫院就診。
哪些孩子不宜接種疫苗?
預防接種不是對所有兒童都能進行的,有些兒童終身或暫時不能進行預防接種,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在預防接種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嚴重的異常反應,甚至可產生嚴重的后果。以下五類寶寶是不適合接種疫苗的。
●有免疫缺陷病的兒童,如先天性缺丙種球蛋白血癥:有過敏史及變態反應性疾病的兒童,如風濕熱、哮喘等。
●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尚未過檢疫期的兒童,如麻疹或百日咳接觸后未滿21天、白喉或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接觸后未滿7天的。
●患有急性傳染病和恢復時期未滿1個月的兒童:目前有發熱,腹瀉等不適的病兒。
●有肝、腎、心、肺臟器慢性疾病的兒童,以及目前仍長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的兒童,上述情況沒有解除之前,均不能進行預防接種。
●有活動性結核病、皮膚疾患或接種部位有濕疹者不宜接種卡介苗:有嚴重變態反應及驚厥歷史者不宜接種百日咳菌苗。
因此在預防接種前家長應說明孩子有無上述情況,以免發生意外。
寶寶出現這些情況需要暫緩接種
當寶寶出現一些身體不適時,應暫緩接種,以免盲目接種引起更嚴重的不良反應,需等不適癥狀消失后再進行疫苗接種,延緩接種并不影響接種效果。
患有皮炎、蕁麻疹、嚴重濕疹。不宜接種。寶寶本身皮疹多的時候,如果接種了疫苗,一旦出現疫苗反應,根本無法區分是疫苗引起的,還是自身疾病引起的。所以,當出現明顯的皮疹,應該暫緩接種,在皮疹基本消退后進行接種。如果只是輕微濕疹,或濕疹已經出現很久,已經基本好轉了,是可以接種的。
發燒、咳嗽、嘔吐、淋巴結明顯腫大。不宜接種。寶寶在生病狀態下,不管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都會加大疫苗反應的風險,同時由于感染的存在,新接種的疫苗作用會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寶寶正在疾病狀態,不要急于接種,應治愈后再接種。
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肝臟或腎臟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暫緩接種。先天性心臟病有很多種,是不是所有的都不能進行接種呢?其實不是。只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才暫緩接種,等治愈后再評估是否可以進行接種。如果寶寶只是一個卵圓孔未閉,或是一個小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同時沒有影響生長發育,并且心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不影響正常的預防接種。但如果寶寶是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出現了心功能的異常,就不要冒這個風險了。
癲癇、腦炎后遺癥等神經系統疾病。慎重接種。特別是對接種乙腦、流腦這種疫苗的時候,冒然接種,會引起相應的病癥。建議暫緩接種,等疾病痊愈后,再進行評估能否進行疫苗的接種。

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不宜接種。只有寶寶的營養不良到了一定程度或佝僂病嚴重到一定程度,才需要暫緩。如果寶只是稍微瘦一點,或只是一點輕微的缺鈣表現,是不要緊的,正常接種疫苗,完全沒有問題。
出現腹瀉。慎重接種。如果寶寶最近出現腹瀉,不論是病毒、細菌感染,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應等腹瀉好轉后再接種。有的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天就拉好多次,也不耽誤生長發育,精神也好,檢查大便也正常,這種情況不影響預防接種,但是不建議寶寶接種減毒活疫苗,建議寶寶接種滅活疫苗。特別是脊髓灰質炎疫苗,建議進行注射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接種,不建議口服。對于腹瀉的寶寶要看一下肛門周圍,是否有肛周膿腫,如果有,要在治療后再進行接種。
最近注射過免疫球蛋白。不宜接種。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的3個月內應暫緩接種疫苗,3個月后正常接種即可。對于普通的疾病,比如感冒、發燒、咳嗽、皮疹等,在治療徹底,停藥3天后,就可以進行正常的預防接種了。
對于一些特殊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免疫缺陷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癲癇等,應要在治療后進行評估,再根據評估情況看是否能進行接種。
疫苗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尤其是兒童生命健康。對于新手爸媽來說,如何辨別有資質的接種點和無資質的接種點感覺很茫然。謝所長介紹說,《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八條規定,經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指定的接種單位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指定接種單位時,應當明確其責任區域。《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進一步明確了接種單位的條件,包括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件:具有經過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具有符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保管制度。
如家長對接種單位的資格有疑問,可以咨詢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其指定的部門,咨詢渠道可以從相關部門的政府網站上查詢。
對于疫苗的質量安全保障,謝所長介紹說,在疫苗的生產制造過程中,我國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對企業的生產、制造標準都有明確要求,疫苗在獲得注冊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實施嚴格的批簽發制度。此外國家藥品監管部門還會對已經上市的疫苗進行抽檢。
那么,在疫苗的運輸過程中,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呢?謝所長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等明確規定了疫苗冷鏈儲存、運輸和冷鏈監測的要求。各級政府支持疫苗儲存和運輸所需要的冷鏈設備建設,各級疾控機構對疫苗運輸進行嚴格管理,確保疫苗在規定的溫度條件下冷鏈儲存、運輸。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冷鏈系統,覆蓋全國各級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基層接種點主要通過冰箱、冷藏包等設備,來保證疫苗的冷鏈儲存、運輸和使用。
謝所長介紹說,浙江省疾控中心一直高度重視疫苗的采購供應,嚴格貫徹落實《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確保全省用苗安全。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化流程為轄區適齡兒童提供優質高效的疫苗接種服務。接種門診還不斷增加服務頻次,由過去的按月接種為主逐步過渡到如今按日或按周接種為主。2005年,浙江省就全面啟動了免疫規劃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并根據工作需求不斷進行系統升級和功能改造,目前全省預防接種門診基本實現無紙化運轉,兒童的預防接種記錄也實現了異地交換,極大地便利了群眾。為保障預防接種有效性,浙江省還切實加強疫苗儲存、運輸的全程冷鏈系統建設,省級財政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用于各級疾控中心和基層接種單位的冷藏車、冷庫和冰箱等冷鏈設施裝備,建成覆蓋省、市、縣并延伸至預防接種門診的完備的冷鏈系統。通過一系列舉措保障疫苗安全,為兒童的健康撐起“保護傘”。

預防接種小貼士:
很多家長問,在哪里可以找到孩子接種疫苗的相關信息呢?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辦理的預防接種證上都有需要接種疫苗的名稱、接種時間等信息。同時,也可登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的網站(http:∥nip.chinacde.cn/)、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獲取相關信息,或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預防接種單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