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偉 高振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條件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行業得到穩步發展,但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建筑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及標準規范相繼出臺,使得建筑安全生產迎來了質的變化。行業在保證安全施工的同時,對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得到行業的認可和推行。本文從《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的演變歷程闡述改革開放以來建筑安全生產的變化。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steadily. However, the safety accident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ve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have brought about qualitative changes in building safety production. While ensuring safe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ivilized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promoted by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building safety produc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rom the evolu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Inspection Standards" (JGJ59).
關鍵詞: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綠色施工;標準化建設;發展進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civilized construction;green 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process
中圖分類號:TU71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0-0017-02
1 ?法律法規的發展
我國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和國際條約。我國法律體系的最高層次是憲法,也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包括《安全生產法》、《建筑法》、《職業病防治法》等;行政法規包括《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是各項標準規范的編制依據。改革開放之后,政府對建筑安全生產管理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將其法制化,建筑安全生產逐漸恢復平穩發展的趨勢。隨著《建筑法》、《安全生產法》以及各項管理條例的先后出臺,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也形成了法律—法規—條例—標準規范的一整套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法律體系,建筑安全生產工作的春天也終將來臨。
2 ?標準規范的更新
建筑安全技術標準規范以法律體系為基礎,總結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編制成冊,在規定建筑安全施工行為的同時,指導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結構形式的多元化、高層化,暴露出的不全面的問題得到逐步完善,現以JGJ59系列規范為例,闡述JGJ59的演變歷程。
2.1 從JGJ59-1988到JGJ59-1999——量的突破
2.1.1 簡述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1988是JGJ59系列出臺的第一本規范,于1989年4月1日起實施,對當時建筑施工中易發生傷亡事故的主要部位、施工工藝做出安全評價。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建筑高度較低,建筑結構簡單,施工工藝較簡單。因此,JGJ59-1988的內容較簡單,安全檢查內容較少。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1999于1999年5月1日起實施,替代JGJ59-1988。1999年,國民經濟正處于高速穩步發展階段,城市化進程加快,建筑往多層、中高層方向發展,以往的施工工藝、安全措施無法滿足現階段建筑安全生產要求,因此JGJ59-1999的出臺,彌補JGJ59-1988的不足,更適用于當時建筑生產環境。
2.1.2 對比分析
對比JGJ59-1988和JGJ59-1999內容,通過安全檢查內容的增減、完善,淺析該段時間建筑安全的發展。詳見表1 檢查項數對比一覽表。
相較于JGJ59-1988,JGJ59-1999內容有大量的增加,主要變化的內容如下:
①安全管理評分表中新增安全目標管理、各工種及管理人員考核、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專業性較強項目評分、對安全員的配置提出要求。
②新增文明施工、基坑支護、模板工程檢查評分表。
③由原先的外腳手架變成各種類型腳手架(落地式、懸挑式、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等)單獨評分。
④原“三寶”、“四口”防護檢查表中對材質提出新的要求。
⑤將塔吊、施工升降機分類單獨形成檢查評分表。
⑥將原先的施工用電檢查評分表全面推翻,加以改進。
原因分析:
1988年到1999年期間,正是我國建筑高速發展的階段。首先,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筑高度的逐步攀升,基礎埋設深度的加大以及施工面積的增長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了壓力;措施安全管理得到完善的同時,技術措施、材料質量造成的安全隱患凸顯不容忽視。其次,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鎮人口較密集,大面積的建筑施工給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帶來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此,文明施工標準化要求、材質要求、新工藝安全要求、專職安全員配備、管理人員素質等要求被納入建筑安全生產管理要求中來。
2.2 從JGJ59-1999到JGJ59-2011——質的飛躍
2.2.1 簡述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于2012年7月1日起實施,替代JGJ59-1999規范,同時JGJ59-1999廢止。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19322億人民幣,居世界第二位,國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積有限與日益增長的人口矛盾逐漸凸顯。超高層建筑因此成為當下城市建筑主流。JGJ59-2011出臺,在JGJ59-1999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細節的管控,淘汰安全隱患較大的工藝,更多成熟的新工藝得到推廣,更能融入現階段的建筑生產環境。
2.2.2 對比分析
對比JGJ59-1999和JGJ59-2011內容,通過安全檢查內容的增減、完善,淺析該段時間建筑安全的發展。詳見表2檢查項數對比一覽表。
相較于JGJ59-1999,JGJ59-2011內容更注重細節,檢查項有少量的增加,刪減部分安全隱患較大的工藝,雖然在檢查大項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增加了大量小項,檢查內容更加細致。主要變化的內容如下:
①新增術語章節,新增檢查評定項目要求,對檢查表內容作出指導要求。②新增各施工工藝細部做法檢查條目,將是否設置和是否合格設置區分評價。③新增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滿堂式腳手架、高處作業吊籃檢查評分表。④刪除掛腳手架、吊籃腳手架檢查表。⑤新增懸挑式鋼平臺和移動式操作平臺檢查表。⑥原“三寶”、“四口”防護檢查表中新增臨邊防護檢查內容。
原因分析:1999年到2011年,是我國建筑發展趨于成熟的階段,建筑工程施工工藝、安全環保措施日漸成熟,同時,對規范的總結也愈發標準完善,標準規范已從總體掌握轉變到細節的管控。超高層建筑的崛起,使得部分傳統工藝逐漸退出建筑舞臺,新型工法工藝被總結提煉加以運用。因此,新增的安全檢查項目對新工藝提出安全要求,新增的術語章節和檢查評定項目章節也對檢查表中的控制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對于建筑安全生產更具指導意義。
3 ?標準的落實
3.1 揚塵防治
從場內到場外,通過“控制”結合“治理”手段抑制揚塵。
場內控制:施工區域內硬化、覆蓋、播撒草籽和種植苗木等方式控制裸土,從源頭控制揚塵。
場內治理:安裝塔吊噴淋、外腳手架噴淋系統,防止揚塵擴散。
場外控制:使用灑水車不定時濕潤施工便道,控制地面灰塵;使用自動化車輛沖洗臺,確保進出車輛沖洗干凈,防止污染市政道路。
場外治理:使用圍擋噴淋結合霧炮機等方式治理揚塵。
輔助措施:使用揚塵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空氣質量。
3.2 標準化施工
標準化施工不僅指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也包含內業資料標準化。標準化的制定可以將內業資料的梳理約束在一個框架內,有效地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根據標準化資料清單查漏補缺,使得內業資料調理清晰,便于查閱。安全文明施工的標準化管理則讓施工現場更加清晰美觀,統一標準的標識牌、警示語更引人注目,警示效果也更加直觀明了。
3.2.1 內業資料標準化
形成完整的資料清單,工人三級教育、培訓考核記錄、交底等按照工種分類整理,登記花名冊,按照工種對每一位工人編號,如鋼筋工班組,可采用GJ-001、GJ-002的形式編號,編號與資料一一對應。在場和已退場工人資料分類整理,并登記退場時間。同時建立電子資料庫,資料庫中的資料以超鏈接形式鏈接清晰。
3.2.2 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
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通過實名制管理控制人員進出場,塔吊、施工升降機、配電箱等設置定型化防護棚,塔吊配置門禁系統,有效防止非操作人員進入,塔機配置安全監控裝置,確保塔吊作業安全。
建立安全體驗區和VR虛擬體驗館,組織一線作業人員接受VR體驗,虛擬演示基坑坍塌、腳手架坍塌、觸電、火災、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安全事故,體驗事故降臨那一刻的切身感受,起到了高效地警示作用。同時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現場人員實施二維碼管理,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人員、機械基本信息,直觀的了解人員否經過教育,機械是否備案、是否正常維保。
4 ?結束語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由初始的嚴峻逐步發展至平穩,歸根結底得益于法律法規層次的約束、標準規范的指導和標準化管理制度的落實。在標準規范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施工經驗,不斷修訂和完善,優化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如此互利互補和PDCA的優化過程,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愈發平穩。
參考文獻:
[1]梁立峰.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及安全事故預防[J].廣東建材,2011(2):103-105.
[2]鄧思聰.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J].價值工程,2011(2):86.
[3] 陳舂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資訊,2011(4):157.
[4]張新華.淺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華民居:學術刊, 2011(7X):55-56.
[5]姚勇.淺談新時期如何加強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管理[J].大陸橋視野,2011(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