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摘要:所謂“主問題”是和閱讀課堂教學中隨意發問、簡單追問和慣性碎問相對的一種問題形式,是指根據文本和學生自身的特點,設計出那種高屋建領式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閱讀教學;主問題研究;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073-01
所謂“主問題”是和閱讀課堂教學中隨意發問、簡單追問和慣性碎問相對的一種問題形式,是指根據文本和學生自身的特點,設計出那種高屋建領式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之一。
1.我們初一語文組為提高課堂效率,采用以主問題帶動課堂教學,主要研究如下
1.1 從課文關鍵處切入。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理清文路把握課文的某些連接點,如關鍵詞、或過渡句或中心句,并圍繞這些連接點去探究,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是有好處的。例如,在教《貓》時,從課文關鍵處切入“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的關鍵處設置主問題,逐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這樣的問題,正是教者以實現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而設計出的主問題。
1.2 從內容的矛盾處切入。有時課文中前后有不一致甚至矛盾之處,由此設計問題,可激發生疑,共同探究,理解文章之合理性和精妙處。于漪老師曾說過:“對立事物互相排斥,人們碰到這種情況容易引起思考,學習也如此。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矛盾,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課文內容本身的種種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矛盾來設問,引導學生深入鉆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教學是就問作者在這兩個時間段的情感的不同入手,這樣的設問一出,立即會引起學生對文章作深入鉆研。這種居高臨下的主提問設計,可以學生帶有強烈的好奇心去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文章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的閱讀能力。
1.3 從課題切入。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靈魂。題眼則是課題中的關鍵詞,抓住了題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朱自清的《春》,教學時就可以從課題切入:“春”集中描繪了那幾幅春天的圖景?這些春景圖有哪些共同的特點?這樣,緊扣課題精心設問,突出重點,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這樣的問題著眼教材的整體把握,覆蓋面廣,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并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種提綱挈領式的主問題,對提高教學效率顯現了重要作用。
1.4 借對比切入。一篇文章,總有幾個詞語和句子的內涵比較豐富,思想比較深刻,能集中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有的詞句還反復出現,教學中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再塑生命的人》教學時,我們問學生,沙利文老師來之前和之后“我”的變化?這樣的問題應該是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也是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又能更好的理解課文。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要善于從對比之處去挖掘,那么問題即能滿足學生的好奇的心理,有能帶動從字詞到篇章的理解,小小的問題撥動全文,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1.5 抓細節切入。在教學中,文章中的細節的作用令人嘆服,它對刻畫人物、塑造形象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抓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細細地加以品味和探究,并以此為切入點設計問題。教《植樹的牧羊人》時,用牧羊人怎樣選橡子這一細節帶動問題,從而感受牧羊人的人物形象,就用正是細節成功把學生帶到主人公內心世界中。恰當的在細節做文章,把細節放大,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6 循思路切入。思路,是指作者寫文章過程中思考的線索、脈絡。葉圣陶先生說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提問要體現作者的思路,這就是“遵路”。教師所提的問題若能緊扣文章思路,學生就有“序”可循,順藤摸瓜,便于逐層深入地理解閱讀對象。比如《皇帝的新裝》一文,開頭“愛新裝”到“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揭新裝)。教師可緊扣“新裝兩字”字展開討論,。通過“新裝”兩字的理解切入本文進行教學,不但統領了全文內容,而且將作者的行文思路比較清晰地凸現出來了。
2.設計主問題的幾點思考
主問題的設計路徑是多角度的,它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它也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個性,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要發揮主問題的設計有效性,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教師在選擇切入點,首先要選擇凸顯語文教學的“語文個性點”即以語文問題為教學中心,讓語文充滿生活的源頭火水,圍繞生活情景設置問題,圍繞生活觀照問題,圍繞思維演繹問題,這樣組織教學才不會走題,才不會讓語文背上不該背的包袱。
其次,要選擇主問題中的“審美點”來組織教學,使語文課充滿意味深長的美感,不能讓語文課變味,作一些純理論的分析,淪為其他課的附庸。
再次我們在采用主問題教學時,要精心選擇“問題鏈”課堂教學的線索應該是一個問題鏈,絲絲入扣,環環相連,使課堂顯得嚴謹。
最后運用主問題教學時,要尋找設合“教師教學個性點”,在課堂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魅力,展現教師的風采,切忌人云也云。
結語
課堂教學中找準主問題的切入點,巧妙提問,就猶如投石擊水,擊石發光一樣,可以改變平庸沉悶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探究的樂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映潮.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2003(14):47.
[2]劉麗華.淺論初中語文教學“主問題”的設計創新[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9(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