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鐵路建設進程以及改革創新的推進,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鐵路基本建設,是提升鐵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根據新時期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深化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設管理新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國鐵路基本建設路網規模逐年增加、運營維護和管理任務繁重的新形勢,對鐵路項目采用“投融資+EPC+運營維管”的建設管理模式的經濟生態價值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旨在樹立最低運營成本理念并建立適合中國鐵路的最優運營體系,對于中國國民經濟建設有著長足與持續的共生意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promo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social capital to invest in railway infrastruc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ilway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 Ltd. on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new era, it is imperative to actively explore a new mode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Based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a's railway infrastructure road network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heav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asks,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EPC+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railway projects. The aim is to establish a minimum operating cost concept and establish an optimal operating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railways, which has a long and sustained symbiotic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關鍵詞:鐵路工程;投融資+EPC+運營維管;經濟生態價值
Key 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investment and financing+EP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中圖分類號:F283;F532.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0-0068-03
0 ?引言
在我國,鐵路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所需建設資金越來越多,隨著中央防控金融風險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監管不斷趨嚴,在這種情況下,對鐵路項目采取多方式多渠道的融資模式就顯得更加緊迫。同時,全國鐵路里程即將突破1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鐵路行業將面臨巨大的運營維管壓力,新招人員專業能力缺乏,短時間內無法有效勝任工作,單靠鐵路局現有的人員結構遠遠無法滿足日常的維護管理工作,故而創新鐵路運營維護管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鐵路施工企業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建設了大部分鐵路項目,甚至還承擔了一部分鐵路新建線路的臨時維管,如果由他們擔任所建鐵路的運營維管任務,將大大提高運營維管的質量和效率,也會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能。因此,有必要將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有機結合起來,基于項目及其行業全生命周期探究這種模式的經濟生態價值。
1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模式的概念和意義
1.1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模式的概念 ?在鐵路行業,“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模式是指由鐵路方、社會資本方(包括當地政府或項目建設單位)共同出資,由項目建設單位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維管工作的全生命周期運作的模式。鐵路項目的收益以股權或者債權的方式進行分配。
與傳統鐵路建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參與主體多元;②分配方式靈活;③建設周期延長。
1.2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模式的意義 ?近幾年,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國家借鑒國際項目管理經驗創新試驗了許多有關投融資建設項目的新模式,實踐效果社會反映良好,有值得推廣復制的現實意義。
1.2.1 擴展資金渠道,促進市場競爭 ?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打通投融資渠道,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的潛力,讓更多的資金潛能實現價值轉化,有效緩解投資項目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同時,建立市場化經營理念,促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鐵路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企業投資管理結構,充分激發鐵路行業市場的競爭力和社會投資的動力和活力。為中國鐵路及鐵路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1.2.2 提高工程建設效率與質量,降低建設成本 ?鐵路項目的建設具有以工藝工法為主要核心技術、投資資金龐大、施工周期長、接口繁多等的特點。“投融資+EPC+運營維管”建設管理模式下,投資人可以兼任總承包商統一負責協調設計單位與設備廠家、設計與施工單位、設備廠家與施工單位之間的相關技術、科研、科技工藝等問題,減少了中間環節,能夠有效推動項目在設計優化、物資采購、施工組織等方面達到最優,提高內部協調效率,從而降低建設成本,保證建設各項指標與目標如期完成。
1.2.3 促進企業價值成長,推動行業商業模式升級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建設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建設企業內部資源,將原本松散的設計院、設備生產廠家、工程建設單位、運營維管公司等業務產業鏈板塊凝聚在一起生態發展,共享共創共榮共同完成一項工程建設項目,以“最優運營體系,最低運營成本”為目標,將資本、設計、物資采購、施工組織、運營維管有效共生價值最大化,相互制約與配合,尋求一種中和共生的生態平衡狀態即最優狀態。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將快速成長,順應時代需求,同時伴隨“一帶一路”戰略,提高國際同時,配合國家制度的改革,這種模式還可以有效整合業內資源,減少冗余機構,提高運營效率,競爭力,走出國門與國際同行業同臺競爭。
同時,配合國家制度的改革,這種模式還可以有效整合業內資源,減少冗余機構,提高運營效率,推動行業運作模式的改革創新,增強企業風險的管控能力。推動鐵路行業更加高效、高質量發展。
1.2.4 加強項目建設統籌能力,提高運營維管綜合能力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建設管理模式下,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都以運營維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最低的投資成本,打造最優的運營體系。從項目的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到將來運營的合理性和最優的生產力布局,在設備采購階段嚴格把控設備的質量與功能,做到少維護,不維修并延長維護周期。從項目施工階段充分考慮將來檢修的方便性,提高設備的標準化程度,做優質精品工程。隨著時代BIM技術、大數據、物聯網技術、5G通道平臺的系統成熟應用以及北斗定位技術的逐漸完善,從國家、行業、企業科研角度出發,一些創新的科研成果可以投入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體系中實驗、驗證、使用和升級應用,可以極大的加快運營維管的智能與智慧的進程。
2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模式在鐵路基本建設行業的現狀、不足、風險與發展空間
當前,在國內“投融資+EPC+運營維管” 項目管理模式各行業剛剛起步并正在示范運行當中,首先從投融資的角度,站在國家行業投融資改革的方向與角度而言,要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合法性、合規性以及其價值的成長性,其次從EPC項目管理的角度,鐵路工程項EPC目管理需統籌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局、項目公司、設計院、分包商等六位一體的項目管理文化優秀特征,汲取其管理精華,“投融資+EPC+運營維管”的建設管理模式蘊含著巨大的管理潛能空間,同時有著長足的改進空間。對比鐵路行業目前正在運行的E—EPC項目管理模式和C—EPC項目管理模式,我們如何差異性補足當前E—EPC項目管理的不足來發揮C—EPC的優勢,為行業EPC項目管理標準貢獻我們的項目管理文化智慧,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是,毋庸諱言,這種模式也存在諸多問題,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投資方對風險的控制能力以及業主對工程項目的管控能力較弱。對承包單位的要求較高,很多承包單位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存在管理風險,需要在項目管理實踐中錘煉承包商對項目全生命周期全面系統地把控能力等。
3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 模式的經濟生態運作模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整體趨向歐洲社會的服務模式,基本建設逐漸趨于減少、各行各業逐步由建設階段步入服務模式階段、鐵路系統的基礎建設也逐步由建設高峰逐漸進入服務模式。而鐵路作為國家資產的核心要素,如何低成本,高效能的管理也變得尤為重要。圍繞這一命題從投融資、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維管各方之間的關系入手,創造性的提出了“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的經濟生態模型。
3.1 “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模式經濟生態圖模型的概念
“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模式的經濟生態圖是指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建立以“最優運營系統、最低運營成本”為平衡原點,以投融資為杠桿、以設計為核心、以采購和施工為重點、以運營維管為落腳點的生態模型(如圖1),順序排列共生,各頂點之間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現階段沿順時針循環往復,研究各要素關系之間達到最佳平衡狀態。
3.2 以生態圖模型為基點分別闡述各要素之間的管理關系 ?在“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的經濟生態圖中存在著10種管理關系,他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圍繞著“最優運營系統、最低運營成本”的中心不斷深化發展,根據時代需求的不同,他們的發展主要矛盾與方向也有所不同。現階段以投融資為起點,順時針方向依次遞進,完成閉環以鐵路項目供電系統為例對與運營維管相關的生態關系進行重點分析:
3.2.1 E(設計)對O(運營維管)的影響 ?①從設計源頭上推行設備免維護或少維護管理思路,大大減少后期設備運營維護工作量,壓縮設備維護人員,為業主節約運營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率。②從設計源頭上壓縮設備停電檢修需要的天窗時間,減少人員上線上網作業次數,提高設備使用率,實現運輸效率增長,同時可降低作業人員安全風險。③從設計源頭上減少設備運營中發生事故及故障,提高供電安全可靠性,最大限度的保證行車安全,實現業主單位的“效益最大化”。④從設計的源頭上將生產力布局最優化,以最優的生產力布局,服務最低成本的運營系統。
3.2.2 P(采購)對O(運營維管)的影響 ?設備的質量與功能關系著運營維管的成本,在選擇物資設備時,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基礎上,選擇標準集成化程度高、設備質量優、使用壽命長、且設備功耗低的產品,將延長設備的維護與更換周期,減少設備的事故概率。大大減少了運營維管的工作量。
3.2.3 C(施工)對O(運營維管)的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工法將大大提高工程的質量,建設精品工程,這樣將減少維護管理工作量,降低運營成本。其次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處處想著后期維護管理的便捷性,提前有效采取措施,將會最優化最經濟的提高運營維管工作的效率。
3.2.4 F(融資)對O(運營維管)的影響 ?投融資作為整個生態模型的頂點,起到了一個杠桿的作用,它一方面以投資的方式更新鐵路提高運能的需求,同時提高鐵路資產的價值流動性,另一方面,資本方以最低的成本嚴格控制運營維管的運行成本,保證整個項目全生命周期以“最優運營系統,最低運營成本”的中心生態運轉,形成中國式的固定資產建設與運營管理的文化體系與標準體系。
3.3 “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經濟生態模型下的商業模式 ?“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的經濟生態模型是一個復雜而靈活的動態模型,在未來服務型社會的背景之下,以維管(O)為起點的逆時針發展將趨向中國基礎建設在運營體系下的基本建設二次生態鏈模型,在這種生態模型下,多種商業模式并存:
3.3.1 F+EPC模式 ?F+EPC模式是應業主及市場需求而派生出的一種新型項目管理模式,F為融資投資,F+EPC為融資+ EPC,為業主解決項目部分融資問題,該模式是未來國內國際工程發展的重要趨勢。
3.3.2 F+EPC+O模式 ?F+EPC+O為融資+EPC+運營,由承包商提供全部或部分融資,同時負責運營服務的交鑰匙模式。
3.3.3 EPC+O&M總承包模式 ?EPC+O&M承包商負責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并在EPC完成后,負責運營與維護管理。
3.3.4 I+EPC模式 ?I+EPC為以投資方為主導的工程總承包模式,是以投資方為源動力以設計為龍頭,實現設計、生產、采購、施工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建設管理模式。
3.3.5 PPP+EPC模式 ?在解決資金問題上融合社會資本,建設上采用EPC模式的組合。該模式的優點主要在于:提高生產效率、政府支持力度增加、企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降低了資金回收風險。
3.3.6 BOT+E ?BOT+EPC模式,即政府向某一企業(機構)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公共基礎建設和運營。
3.3.7 RD+EPC模式 ?RD+EPC為業主委托工程總承包模式。
3.3.8 EPCM模式 ?EPCM模式,即設計采購與施工管理是指,承包商全權負責工程項目的設計和采購,并負責施工階段的管理,這是一種目前在國際建筑業界通行的項目交付模式。
3.3.9 PMC+EPC模式 ?PMC是指項目管理承包。PMC是由業主通過合同聘請管理承包商作為業主的代表,對工程進行全面管理。
3.3.10 IPMT+EPC+工程監理 ?“IPMT+EPC+工程監理”項目管理模式,為項目一體化管理模式。是借鑒國外通用的(PMC+EPC)管理模式和國內流行的業主自營管理模式的特點,在項目管理模式上的探索與創新 。
綜上,“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模式下,將會形成投融資、設計、采購(設備)、施工、運營維管五大要素領域百花齊放的局面。政府、社會資本、承包商各主體可以根據各領域各行業更加精細的繁榮發展需求,采取適合各自集成化的商業模式。
4 ?“投融資+EPC+運營維管”的經濟生態價值
從“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的經濟生態圖的模型中不難看出,“最優運營系統,最低運營成本”是整個生態模型的核心,在不斷的優化運營體系的過程中,達到最低的運營成本,這便是這種模式的經濟生態價值。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價值=功能/費用,其中費用主要為建設項目資金和運營維管費用,而提高價值的兩種途徑為提高功能或者降低費用,這剛好與我們的中心平衡點的價值蘊意所一致。
功能的提高重點是設計,在初步設計階段,從運營維管的角度出發,整合系統有效資源,優化功能及結構,打破既有慣性思維,對于成本高,價值低的功能予以改進或者清除,對于低成本,高價值的功能予以采用。設計與科研科技成果相結合,大膽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同時創新工藝工法,將設計與施工深度融合,在不降低設計標準的前提下,在設計優化與施工可實施性之間尋求平衡,雙向共生收放與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整體的建設投資與施工費用。
在物資采購和使用階段,重點在于設備的選購和物資使用的管理水平上,采用集成管理,各子系統、分系統、單位系統、單項系統以及總體系統高度融合匹配,標準法度,指標體系無限趨于零誤差,建立健全優質的采購體系和物資管理體系,以一個單位工程為單元進行成本核算,嚴格控制物資的損耗,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物資費用。
施工的重點在于施工組織及管理,根據施工進度合理安排生產力,做到最優生產力布局,人機協同,同時改進施工工藝和提高施工質量,建設精品工程,有效降低施工費用。
在運營維管階段,合理的組織人員,優化資源分布,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是降低費用的有效途徑,同時,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技術,提高維護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采用BIM技術,將工程項目可視化、信息化、集約化。通過模擬技術取得實驗成果,優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同時對信息進行管理,有利于維護人員便捷的查找所需信息。隨著北斗衛星體系的建立、5G技術的大面積應用,萬物互聯以及中國式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這些技術全部可以應用在運營維管中,提高人機協同的和諧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運營的效率,具有無限可能的經濟價值研究空間與不可估量的前景。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向著服務型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鐵路行業中運營維管顯得越來越重要,“投融資(F)+EPC+運營維管(O)”模式的經濟生態模型對今后鐵路行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投融資、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維管作為當今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時期各行業基礎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五大管理要素,具有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特征,各要素之間相生相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生態平衡,在社會的不同階段與時期選取不同的管理鏈條共生時代的發展需求,最終達到“最優運營系統、最低運營成本”的平衡運轉體系,服務人民與社會的生產與生活的價值需求。
參考文獻:
[1]國發[2013]33 號,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S].
[2]發改基礎[2015]1610 號,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的實施意見[S].
[3]王鵬.我國鐵路建設融資模式探討[J].鐵路工程技術與經濟,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