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加慶
摘 要 在當前國家經濟持續轉型的過程中,科技水平的提升事關國家與企業長期的競爭力。迫切想要從傳統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中走出來,尋找一個適合企業的科研績效評價方法。本文從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指標、指標權重、目標值等出發,分析了其如何適用于科研績效評價體系。
關鍵詞 科研績效 平衡計分卡 維度分析 權重分配
一、研究背景
現代國家競爭是科技水平的競爭,政府、企業作為科研投入的主要載體,其持續的科研投入事關國家長久發展的潛力,能夠促進經濟轉型。同時,科研投入具有投入大、持續久、風險高等特點,影響企業業績、政府投入績效、股東利潤,需要獲得企業、股東、政府等方面的長期投入和持續認同。
但實際上經常暴露出種種問題,如科技產出效益低下、持續投入強度不夠、科研經費管理不完善、內部研發管理失控等,這表明現階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最終促進企業在科研方面的持續創新。
傳統評價體系主要依靠財務指標的績效評價,放棄了非財務指標的數據分析,使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失衡。這已經不適用于企業科研投入的績效評價,嚴重影響了企業長遠競爭力的增強,而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進行有效結合并綜合納入考評體系中,對于科技企業的研發創新投入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科研投入全過程的管理,讓企業、政府能得到多維度、可量化指標,建立各方都認可的績效評價體系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了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才能使企業、社會、國家保持持續投入的動力,才能促進國家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企業也能因產品的推陳出新,搶占新市場,形成競爭優勢,獲得可觀的利潤。
二、科研績效評價有效工具:平衡計分卡
在現有績效評價指標中,關鍵績效指標法、經濟增加值法更多關注的是價值創造,更多體現了價值創造的結果,以結果為導向更多反映了企業成功的因素,而忽視了科研投入風險大、失敗概率高、管理失控等因素,無法從指標上全面反映科研投入對長期競爭力的無形增強,且評價指標量太少,無法反映科研投入各方面的因素,無法多角度地評價企業科研創新成果。
新的績效評價體系重點是要形成導向和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過去經濟適用或短、平、快等限制了企業長遠的發展潛力,讓科研投入向縱深推進、全面評價,形成持續性和連續性,否則就會變成猴子掰苞谷,難以精益求精。而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特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發明的平衡計分卡法,是一種先進的績效考評方法。在創立之初,就在企業的績效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通過在科研績效的評價體系中引進平衡計分卡法,將戰略目標與評價指標的設計與制衡,廣泛應用于企業及政府的戰略管理和績效評價中,可從多維度、多層次評價績效指標,達到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平衡、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結果性指標與動因性指標的平衡、企業內部利益與外部利益的平衡,展現了企業的綜合績效。
三、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分析
在科研投入特定領域,又如何使用平衡計分卡呢?在這方面需從企業的基本戰略出發,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這四個維度,將科研投入的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指標體系,并據此設定科研領域特定的績效管理方法,易于溝通反饋,注重多方面的平衡,體現了企業長期競爭優勢。
(一)財務維度指標
平衡計分卡保留了財務指標,并強調其是其他幾個層面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為合理及時搜集科研數據,需對科研項目立項進行充分的論證,編制科研經費預算,在項目實施階段嚴格按任務約定書執行研發任務,在項目結案后要如實上報研究成果和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通過全程精細化項目核算,全面分析科研投入、產出情況,形成全面核算數據,從而整合成各個指標,作為各個維度分析來源。同時,科研投入在考慮常用指標核算的基礎上,要考慮科研成功、失敗因素。
第一,成功的項目應按研發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核算,用以反映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經濟增加值、息稅前利潤、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自由現金流量及預算經費執行率等,反映科研投入的績效。
第二,失敗項目也不能一刀砍死,要綜合分析,分析其是否對科研實力的提升、無形資產的形成、良好團隊的組建等有正向促進作用,有促進作用的,還是有加分項的,可通過預算經費執行率、專家評審等反饋進行優化。
(二)客戶維度指標
可用客戶指標增幅來體現科研投入帶來的技術迭代、實用外觀、質量改善、售后服務等因素,為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以及持續創造的價值,帶來市場份額的擴大,客戶滿意度、客戶獲得率、客戶保持率、客戶獲利率的提高以及戰略客戶數量的增多,從而帶來的營收增多、成本減少、售后服務的完善等,使企業整體利潤增多。這方面可用原有指標與現有指標的差額、提升幅度等來反映客戶指標的變化。
(三)內部業務流程維度指標
傳統的業務流程指標主要是交貨及時率、生產負荷率、產品合格率、存貨周轉率、單位生產成本。也要考慮科研投入的特殊情況,要注意科研流程的改善、技術水平的提升、重要關鍵訣竅、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發成功率、知識產權等,以促進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技術實力的全面分析和評價管理。對于無法直接獲取的指標數據,可采用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同時,在整個科研投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全過程的復盤。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科研活動,均有可能帶來整個內部業務流程的改善,不能以一個指標否定另一個指標。但在復盤中也要注意,不能培養團隊,無法形成智慧產權等的項目,對指標呈現負效應,是扣分項,必要時,要形成一票否決。
(四)學習與成長維度指標
描述的是無形資產,是企業實施戰略的組織基礎。用員工保持率、員工生產率、培訓計劃完成率、員工滿意度、專業技能水平等級等展現。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項目,均要評價項目的推進是否可能帶來整個團隊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形成良好技術團隊、保證團隊穩定性、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等優勢,均是企業需要關注地方。在分析中,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要容忍失敗,更要從現時、長遠的角度進行分析,這項投入是否對企業現在、將來企業研發實力的增強有促進作用,這方面可以從技術水平、客戶服務能力、專業技能水平提升角度分析。技術水平上,可從填補國內外空白、同等水平、領先、失敗等方面分層級評價,以反映技術水平的提升;團隊穩定性可從團隊員工保持率、離職率方面進行分析;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可用日常技能考核或實際工作完成水平等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