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對投資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提高投資管理效能,實現投資目標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 全生命周期 投資管理模式
企業投資活動是從策劃、論證、決策、實施、回收到再投資的整個過程,投資管理工作貫穿始終。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優化投資管理模式,明確投資業務思路,科學進行管理資源配置,加強項目管理能力,有利于持續提升投資效能,提高發展質量。
一、編制滾動發展規劃,強化戰略引領
針對投資業務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企業應強化戰略引領作用,依據發展戰略編制投資業務滾動發展規劃,重點圍繞主業開展投資,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突出優勢資源和能力,合理布局投資業務。企業所屬各投資主體應根據所在行業發展趨勢、總部對各業務板塊發展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確定未來三五年投資業務發展目標,并由企業總部統籌考慮編入投資業務規劃,每年進行動態調整。
二、嚴把項目評審關,提升投資質量
企業所屬各投資主體要嚴把項目入口關,優選投資項目,注重決策報批材料質量,完善內部決策程序,提升內部決策質量。企業相關責任主體應切實按照投資決策標準要求評審投資項目,確保滿足投資收益指標底線。特別關注分析以往項目的盲點、痛點、失血點,增強把握核心問題的能力和關鍵風險的敏感度,不斷總結、改進投資項目評審工作,提高投資項目評審質量。企業應嚴守投資決策程序,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合理優化、簡化相關流程,明確投資涉及各個環節和各項程序的規定,嚴密審查執行情況,確保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辦法要求,防止履行程序缺位、錯位、不到位的現象,促進投資項目決策質量提升。
三、建立指標監控體系,確保投資收益
創建投資項目動態經濟效益測算模型,項目完成決策后,企業應對有關投資主體進行經濟效益測算模型交底,并在項目生命周期內動態監控各投資項目收益指標變動情況,指導、督促投資主體認真、及時落實糾偏措施。各投資主體要建立完善投資收益指標月度分析制度,及時掌握指標變動情況,認真分析負偏差原因,采取有效糾偏措施,確保投資收益。
四、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加強投資回收
企業應完善投資回收管理制度,建立動態投資回收臺賬,摸清投資回收款應確認未確認、應收未收的具體情況,并將年度投資回收工作納入對投資主體的考核,構建投資回收監管工作的長效機制。嚴肅監督各投資主體落實主體責任,根據市場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優化銷售策略,合理去化庫存,加快回籠資金。
五、持續開展“回頭看”,確保投資可控
持續開展“回頭看”檢查。將重大投資、推進不順、收益不佳的投資項目作為“回頭看”檢查重點。實事求是地分析具體項目相關問題,找準原因,明確責任,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督促各投資主體高度重視“半年回頭看”工作,認真組織投資項目自查,全面深入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實事求是地反映項目建設、運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扎實有效持續改進,為企業更好地開展投資業務提供有力的保證。
六、強化投資合規管理,嚴格責任追究
企業應強化投資管理制度權威,規范投資決策程序,通過“回頭看”等手段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合規監管,嚴厲追究違規投資責任。各投資主體應嚴格執行企業投資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對于需要重新決策項目及時履行重新報批程序,確保項目決策程序到位,并嚴格按照決策文件實施項目,杜絕擅自變更投資決策內容。
七、加強投資能力分析,優化資源配置
按照當前降杠桿、減負債的總體要求,強化投資能力分析,合理分配各板塊資源。各投資主體應當量力而行、合理規劃,控制投資節奏,打造自身造血功能,提高持續投資能力。
八、建立滾動發展機制,提升投資能力
積極建立投資滾動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政策研究與資本市場研究,積極開拓存量資產盤活方式及渠道,推進存量資產的處置工作。有關投資主體應按照企業統籌部署,及時梳理、篩選可以盤活的存量資產,制定投資滾動發展目標及保障措施,實現投資—盤活—再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投資能力與效率。
(作者單位為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姜?(1980—),男,湖南湘潭人,研究生,主要從事投資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萬麗云.市政工程項目經濟管理及投資風險分析[J].現代物業(中),2018(08):63.
[2] 強青軍.基于全壽命周期的政府投資項目投資控制與監管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3] 李曉龍.關于加強企業投資管理的若干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9(01).
[4] 葉建芳,李丹蒙,唐捷.企業生命周期、債權治理和資產減值[J].財經研究,2010(09).
[5] 宋常,劉司慧.中國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及其度量研究[J].商業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