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海 許慧欣



摘要: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外資的流入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還對碳排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以VAR模型為基礎,選取1995-2016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廣西FDI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進行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后,發現廣西FDI和碳排放之間呈負相關關系,且存在著顯著的長期均衡關系,但廣西FDI不是碳排放的格蘭杰原因。同時還發現,技術創新水平也對碳排放產生顯著的影響,相比FDI,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更能有效地抑制碳排放的增加。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flow of foreign capital not only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VAR model, this paper selected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5 to 2016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carbon emission in Guangxi. After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DI and carbon emission in Guangxi,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ut the FDI is not the granger cause of carbon e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Compared with FDI,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關鍵詞:廣西;FDI;碳排放;技術創新水平
Key words: Guangxi;FDI;carbon emission;technical innovation level
中圖分類號:F832.6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0-0118-04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利用外資從無到有、由少到多,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廣西憑借自身區位優勢,打造“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開放發展新格局,2017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額已達8.2億美元,相比1980年的0.3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9.4%,逐步成為我國對東南亞開放的前沿地區。20世紀90年代末,廣西CO2排放量僅為5253.13萬噸,2016年排放量增長到了20899.5萬噸,年均增長5.69%。碳排放量的不斷增長已經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為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大力實施“引資強貿”工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優化提升外商直接投資的環境。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決定以發展生態經濟為抓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廣西特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新的機遇和環境下,廣西利用外資額不斷上升,但廣西利用外資參與碳減排、經濟綠色發展效果不明顯。
目前,國內對FDI和碳排放之間的關聯研究已有一系列成果,兼有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王靜、李浩等(2014)發現浙江省引進FDI與碳排放具有協整關系,且FDI對碳排放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和短期性。卞淑賢(2017)發現安徽省FDI的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促進碳排放的增長,但技術效應和管制效應減少了碳排放。黃杰(2017)發現在不同的經濟發展、人力資本、環境規制、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水平下,FDI對我國碳排放強度的影響存在顯著的非線性門檻效應。部分學者在探討FDI對碳排放的影響時還考慮了其他相關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王榮和王英(2018)發現FDI的規模效應在東部地區抑制碳排放水平,在中、西部則相反;技術效應對東、中部碳排放具有負向作用,在西部的影響則相反;東部結構效應的彈性系數為-0.33%,而在中、西部的系數為正。李雪平和趙博熙(2019)研究FDI對湖北省碳排放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FDI的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增加碳排放,技術效應則減少了碳排放。現有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或較發達地區來研究FDI與碳排放的相關性,而較少關注欠發達民族地區的此類問題。經濟步入新常態后,廣西經濟基礎差、要素瓶頸制約加劇。
廣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環保意識不強,對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重視不夠,更多的是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廣西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有出海口的省區,與東盟陸海相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引入外資來帶動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必然的選擇。基于此,本文以現有研究和數據為基礎,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嘗試通過構建VAR模型研究廣西FDI與碳排放之間的關聯,分析廣西FDI的碳排放效應,為廣西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相關的參考與借鑒,也會對廣西引入外資的質量提升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1 ?變量選取
1.1 碳排放強度(EI)
為了更全面、準確的考察FDI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本文將碳排放強度(EI)替代了碳排放量作為被解釋變量。根據GDP碳強度計算公式得出廣西1995-2016年碳排放強度。
1.2 外商直接投資(FDI)
本文選取1995-2016年廣西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作為解釋變量。
1.3 研究與發展經費內部支出(RD)
本文引入技術創新水平作為控制變量,該指標采用研究與發展經費內部支出(RD)來衡量。
在構建VAR模型和進行計量分析之前,需要對碳排放強度(EI)、實際利用外資總額(FDI)和研發投入(RD)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來判斷各項時間序列變量的平穩性。異方差的存在會影響變量的平穩性,因此所有變量均取對數后再進行分析。得出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2所示。
從表2中的數值可以看出,變量LN_EI、LN_FDI、LN_RD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不平穩的序列,但經過一階差分后均是顯著平穩序列,即LN_EI和LN_RD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LN_FDI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均具有一階單整性。
2 ?實證模型檢驗
2.1 VAR模型的構建
構建VAR模型的第一步是確定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本文根據LR、FPE、AIC、SC、HQ統計量的值來確定最優滯后階數,選擇帶*號的統計量個數最多的滯后階數為最優滯后階數(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0到3的滯后階數中,帶*號的統計量個數最多的為1階,故可以作為最優滯后階數。
本文中有三個變量LN_EI、LN_FDI、LN_RD,因此有三個回歸方程構成VAR模型。由圖2中的參數估計值可以寫出VAR模型的估計結果表達式(1)。
(1)
本文采用AR根圖表法來檢驗VAR模型的平穩性。如果VAR模型的AR特征多項式根的倒數的模小于1,即都位于單位圓內,則VAR模型是穩定的。圖3中,深色點表示的是AR特征多項式根的倒數,可以看到這些點都位于單位圓內,表明所估計的VAR模型是穩定的。
2.2 協整檢驗
對VAR模型中LN_EI、LN_FDI、LN_RD變量進行Johansen 協整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中第二行的None表示原假設“存在零個協整關系”,其跡統計量值為90.3638,大于5%的臨界值(29.7970),故拒絕原假設,即三個變量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 “At most 1”表示的是“至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其跡統計量值等于12.1353,小于5%的臨界值(15.4947),因此不能拒絕原假設,即可以認為LN_EI、LN_FDI、LN_RD間只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同時也說明它們之間是存在著顯著的長期均衡關系。
2.3 Granger因果檢驗
本文VAR模型的因果關系檢驗利用?字2檢驗統計量與對應的概率值來判斷。LN_EI、LN_FDI和LN_RD三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從格蘭杰因果關系的檢驗結果可看出,當以LN_FDI作為被檢驗變量時,因變量LN_EI相對于LN_FDI的?字2統計量是0.4260(P =0.5140),其概率P值大于5%的顯著性水平,故接受原假設,即可以認為變量LN_FDI不是LN_EI的格蘭杰原因;當以LN_RD作為被檢驗變量時,因變量LN_EI相對于LN_RD的?字2統計量是0.9674(P=0.3253),其概率P值大于5%的顯著性水平,故接受原假設,即可以認為變量LN_RD不是LN_EI的格蘭杰原因;而LN_EI相對于LN_FDI和LN_RD的聯合檢驗來看,?字2統計量等于7.7023,對應的概率值等于0.0213,說明LN_FDI和LN_RD聯合構成LN_EI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可知,吸引和利用高質量的外資可有效抑制碳排放。
2.4 脈沖響應分析
本文利用經過自由度修正的殘差協方差矩陣的Cholesky因子的逆向正交化脈沖來分析LN_FDI和LN_RD對LN_EI的動態影響關系,設置脈沖響應追蹤時期數為20。本文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如圖4(1)、(2)所示。
由圖4(1)可知, LN_EI對來自LN_FDI的一個標準差新息的負向沖擊后,LN_EI并沒有立即做出響應,在第1期的響應為零,第2期的響應為0.04,連續三期出現短暫平穩的狀態,直至第5期做出了較大的響應(0.07),而后又呈現出穩定的狀態,到第11期后出現緩慢下降的趨勢,到20期左右,LN_EI的變化才趨于零。由圖4(2)知,LN_EI對來自LN_RD的一個標準差新息的負向沖擊后,沒有立即做出響應,LN_EI在第1期的響應為0,在第3期,LN_EI對LN_RD擾動所做出的響應達到最大值(0.05),其后出現了微弱的波動,直到第15期,LN_EI的響應緩慢下降,且都是負向的,在20期左右穩定地趨于0。因此,外商直接投資和技術創新水平都對碳排放產生了負向的穩定沖擊,說明外資和技術創新均能夠抑制碳排放的增加,而高質量的利用外資更能抑制碳排放的增加,這與前文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
3 ?對策建議
第一,以綠色發展統籌FDI引入及碳減排全過程。廣西外商直接投資在工業行業上占有較大比重,而工業屬于高污染、高排放的行業。廣西應當從綠色發展視角出發,深度響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導FDI更多的聚集于低污染、低能耗的清潔產業,推動全區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合資、合作經營方式借鑒外資的低碳技術和環保經驗來促進廣西節能減排工作,引導外資投向科學技術、文化、金融等第三產業,以綠色化引領廣西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
第二,擴大FDI規模。20多年來,廣西利用外資以規模小、水平低的特點發展。廣西是全國唯一的具有沿海、沿邊、沿江優勢的地區,是中國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道,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門戶。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發展和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的背景下,廣西要緊緊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良好的區位優勢,通過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來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通過制定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惠政策、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和投資的環境,吸引更多的外資。
第三,提升FDI的質量。廣西在擴大FDI數量的同時應更注重FDI的引進質量,優化外資投資結構和環境,提升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加大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的力度,找準FDI的契合點,引導FDI向高層次、低污染的行業靠攏。通過FDI質量的提高來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同時, FDI質量的提高能夠促進能源消耗的減少、減排技術和污染治理技術的提高等等,從而提升廣西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第四,加強區域FDI與技術創新的雙向互動。FDI能夠促進東道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其通過競爭激烈、模仿學習、人力資本和輻射關聯方式。外商直接投資是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重要載體,廣西要積極借鑒高質量FDI帶來的先進管理經驗與高新技術,促進區域間FDI的技術溢出效應,以此來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同時,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構建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及優惠政策,吸引高質量的外資。加強FDI與技術創新的雙向互動,提升廣西的碳減排技術,促進其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第五,加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廣西的FDI在工業上占有較大比重,可以借助外資的技術溢出效用在工業企業中進行技術改造,帶動本土技術研發,生產高技術、低能耗的產品,能夠大大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廣西節能減排,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卞淑賢.外商直接投資與安徽省碳排放——基于聯立方程的實證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7,33(01):54-59.
[2]高宏偉,程仕英.外商直接投資與碳排放規模——基于山西省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7(04):113-115,119.
[3]黃杰.FDI對中國碳排放強度影響的門檻效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7(21):108-111.
[4]李雪平,趙博熙.FDI對湖北省碳排放的影響研究[J].決策咨詢,2019(01):50-55.
[5]王靜,李浩,李欣.浙江省引進FDI與碳排放相關性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4,16(01):77-80.
[6]王榮,王英.基于系統GMM的FDI對我國東、中、西部碳排放影響研究[J].生態經濟,2018,34(10):24-28,34.
[7]王曉航.金融發展、雙向FDI與碳排放——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門檻模型實證分析[J].價值工程,2019,38(2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