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在《2018年世界貿易報告》(World Trade Report2018)中指出,數字科技改變傳統的跨境交易模式,其將對全球經濟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估計在2030年前,可讓全球貿易每年增長約2%。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貿易便捷化 應用與影響
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況
人工智能的發展至今約可分為3個階段,人們最早于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會議確定了人工智能的名稱,其后陸續有許多算法出現。但由于某類算法僅能解決狹窄領域的問題,計算機硬件計算能力不足,無法支撐人工智能繼續發展,迎來了第一次人工智能低潮。
第二階段約在計算機已普及的20世紀80年代,此時進行的研究主要是以專家知識為規則,來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系統,其他研究尚有語音辨識、機器翻譯、類神經網絡等。當時,人工智能已有商業應用案例,說明人工智能步入產業化階段。
如今,運算與儲存技術不斷發展,算法有所突破,因特網及大量數據提供訓練人工智能的原材料,圖形處理器(GPU)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創新應用。
史坦福大學《2018年度人工智慧指標報告》(AI Index 2018 Report)指出,2017年,全球出版超過6萬篇人工智能論文。就技術類別而言,機器學習及概率推理類最多(占比56%),神經網絡及計算機視覺次之,而神經網絡類別的論文數量在2014—2017年期間年均復合成長率高達37%。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貿易中的應用與影響
對企業而言,國際貿易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必須符合法律規范。企業必須清楚交易對象是誰,并注意避免顧客、供貨商或商業合作伙伴違反貿易規則。現今,雖已有相關應用程序可協助企業符合規范,但經常需要人工審查,以避免失誤。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可通過減少失誤的次數來改善協助符合規范的應用程序,從而減少額外的人工審查。
在貿易融資方面,約80%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有向銀行借貸融資的需求,但銀行是否核發貸款有其諸多考慮。傳統的企業貸款流程需經多位符合規范的高級職員進行審查,這將增加融資費用及時間。人工智能可承擔是否符合規范的合規性分析,部分金融機構已利用人工智能平臺進行授信風險評估,協助簡化審查大量全球貿易交易數據、高度依賴人工的流程。隨著合規審查的時間和費用逐漸減少,人工智能可為國際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亦可減少國際貿易障礙,如人工智能發展的翻譯服務,提升數位平臺的重要性,進一步活絡國際貿易。Erik Brynjolfsson(2018)分析eBay機器翻譯服務對eBay國際貿易的影響,其實證結果顯示,eBay提供了翻譯服務,讓eBay對拉丁美洲的出口成長17.5%(金額成長13.1%)。
語言障礙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即便數字平臺的貿易摩擦相對脫節的交易行為少,而機器翻譯可讓全球貿易有更多聯結。
三、國際貿易規則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
為了建構能應對各種挑戰和不同人群的人工智能系統,需要大量的全球數據來加以訓練,例如,發展語音識別的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語音數據以擷取當地俚語、語調及不太常用的字詞。因此,限制全球資料流動的數據在地化(data localization)措施,將降低開發定制人工智能的能力。此外,人工智能的開發和使用必須奠基于其他數位技術之上,其中關鍵有云端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這些數字技術亦相當依賴跨境信息的流通。
然而,資料搜集涉及個人隱私,歐盟于2018年5月實施通用數據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為“GDPR”),GDPR號稱最嚴格的個資法,該法禁止將個人資料傳輸到歐盟執委會認為不適當的國家。GDPR對個人數據處理和使用的限制,可能對人工智能功能的開發產生不利的影響。
除了產業標準之外,開發人工智能需要使用大量數據訓練,亦引發人們對知識產權的熱烈討論。CPTPP締約方承認達到版權及相關權利制度適度平衡的必要性,USMCA則沒有實現版權平衡的目標。
四、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可提高貿易流程各環節的效率,如實現更積極主動的供應鏈、更加省時地合規應用軟件、制定較智慧化的契約、增加貿易融資的管道,亦可減少語言隔閡之類的國際貿易障礙,讓國際貿易更便捷流暢,以此促進貿易進一步增長。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也會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是訓練人工智能所需的數據取得問題,涉及了資料在地化措施、數據保護規則、知識產權等議題。
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可應用于各行各業,全球主要國家均將人工智能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策略,近幾年都積極投入人工智能的發展。如:2016年,美國提出“國家人工智能研究發展策略計劃”“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準備迎接人工智能未來”,日本發布“下一代人工智慧促進戰略”,韓國宣布“人工智能國家策略計劃”。2017年,中國宣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加拿大提出“泛加拿大人工智能策略”等,各國陸續推出人工智慧相關政策。2019年2月,美國總統更是簽署行政命令以刺激國內對人工智能的投資,確保美國維持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勢。
(作者單位為北京聯合大學)
[作者簡介:梁日杰(1961—),男,山西人,博士,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專業,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教育管理等。]
參考文獻
[1] 張倩.基于智能診斷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運用[J].科技風,2019.
[2] 王雄元,卜落凡.國際出口貿易與企業創新——基于“中歐班列”開通的準自然實驗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