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靜
在新課程標準下,自主學習能力是高中學生必備的能力,也是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條件。從本質上看,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涉獵的范圍比較廣,不僅體現在教材方面,也體現在生活之中,學生要養成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經過積極、有效的自主學習,促進自我進步與發展。
一、聯系現實生活,發現自主學習的樂趣
“藝術來源于生活。”語文也不例外。比如文言文《廉頗藺相如傳》,廉頗、藺相如鮮明的人物形象都是真實存在的;再如魯迅筆下塑造的祥林嫂、閏土等人物形象,都來自于魯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與體驗。生活是語文的根本,也是語文的源頭。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學生應該側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把語文內容和現實生活相關聯,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
以《燭之武退秦師》學習為例,此篇課文的學習目標是提高自學能力,深刻感受燭之武的藝術形象(義、智、勇),體會燭之武巧妙的語言藝術。在課堂學習時,文章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而且大多數學生也被燭之武機智聰明的語言藝術所折服。同時在課堂學習之中,有的學生與實際生活進行了關聯,并把自己所了解的與同學進行了分享。其中一位學生說道,在20世紀中后期,中美兩國的始終處于敵對狀態,兩國之間的關系達到了冰點,然后兩國通過“乒乓球”的形式緩和了緊張關系,為后來兩國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乒乓外交”事件。經過同學之間的分享、討論,學生進一步領會了外交智慧。也有一位學生引出了我國“南海”熱點話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回答外國記者問題時說道,我只想建議美國朋友可以“重溫一下二戰歷史”,只是簡短的幾個字,就充分表明了我國的立場與態度,同時也向外界傳達了關鍵信息。通過學生之間的旁征博引,以生活之中的現實例子佐證文本的觀點、思想,不僅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也能使其充分感受自學的快樂,從而慢慢養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基于此,為能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要求高中語文教師鼓勵、誘導學生深刻解讀與把握文本,把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討論分析等,從語文知識中尋找生活之本,從現實生活之中發現語文知識,使學生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自主學習帶來的愉悅感。
二、深化問題意識,培育創新思考能力
從自主學習方面分析,提高學生問題意識是一項前提條件。縱觀高中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情況,大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并不理想,根結就出現在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因此,教師要深化學生問題意識,誘導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善于發現問題,然后通過集體力量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
以《鴻門宴》學習為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現了文本的翻譯,但是在深度解讀文本之后,學生之間產生了不一樣的聲音。比如,有的學生提出:“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要放劉邦走?”學生之所以能主動提問,說明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很用心、很認真。關于學生的提問,教師要抓住時機進行適當點撥,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學生的想法與觀點可謂是異彩紛呈。有的學生觀點是刺殺劉邦是小人所為,不是真英雄,于是就放走了劉邦;有的學生觀點是項羽認為劉邦不足為懼,而且已經為之前的行為有所解釋,也順從了自己,所
以放走了劉邦。對于學生提出的想法、觀點,教師要給予一一點評,然后集“眾家之長”深度研究問題,不僅要肯定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也要引導學生把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進行有效融合,彌補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成果。
基于此,問題意識是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要側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與提高,同時,學生也要自覺提升問題意識,積極提問、自由發表想法與意見。
三、張揚個性,尊重學生個人意愿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彼此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比如興趣偏好不同、認知能力不同、學習情況不同,有的學生偏愛于閱讀,有的學生傾心于寫作,也有的學生鐘愛于詩詞歌賦。這就要貫徹與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意愿,由學生自由選擇語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對詩歌比較感興趣,甚至許多學生還嘗試著寫詩。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教師可以鼓勵與引導學生仿寫詩歌,然后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經過學生之間的分享、討論,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特別是一些對詩歌沒有興趣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感染、鼓舞之下也能產生興趣,從而積極、自主學習詩歌。基于此,當學生把興趣偏好與語文學習進行深入結合,可以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潛在動力,慢慢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實現自主學習成果的有效提升。
自主學習是學生所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條件。對此,學生在自主學習高中語文知識時,應與現實生活相關聯,提高問題意識,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成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2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