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海省瑪可河林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庫,生態價值顯著,森林資源保護任務重,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不斷的與時俱進,在保護森林資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資源管護;發展
中圖分類號:S76?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32-0046-02
Abstract: The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Makohe forest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are very rich,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lateau biological gene bank in the southwest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ecological value is significant, and the task of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is heav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work continue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Keyword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前言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20年,森林資源管護是重要內容,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森林資源管護的面積不斷增大,管護隊伍不斷壯大,管護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管護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瑪可河林業局的變化就是天保工程實施鮮活的例子。
1 瑪可河林業局背景簡介
1.1 瑪可河林區地理區位
青海省瑪可河林區,位于青海省西南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界定為國家級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林區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21公里,林區總面積101781.0公頃,其中林地面積87413.39公頃,占全局土地總面積的85.88%;非林地面積14367.61公頃,占全局土地總面積的14.12%,森林覆蓋率為69.58%,是青海長江流域大渡河源頭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區。
1.2 瑪可河林區自然條件
瑪可河林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庫,共有森林植物67科297屬886種,形成較穩定的植物群落,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為優勢樹種組成寒溫性針葉林,森林生在極限地帶。區內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棕熊、雪豹、白唇鹿、林麝、雪雉、雉鶉、北山羊、金錢豹等12種(我省應有25種,占全省保護種類61%);另外瑪可河內珍稀水生物-川陜哲羅鮭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中列第四位,僅次于白鱘、中華鱘、大氏鱘,同時也分布大量珍貴的鳥類資源,是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對于水土保持、涵養水源、凈化大氣和水質、減少碳排放、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著突出的作用。
1.3 瑪可河林區機構設置
管理機構健全,包含各類管理部門,下設3個林場,3個林區派出所、8個管護站、3個林業檢查站。
2 瑪可河林業局發展情況
2.1 林業局職能轉變
瑪可河林業局1965年正式建立林場,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個以商品木材為主的省級直屬林場,在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發展意義,是緩解城市建設急需木材的有效措施,也是基于全省國民經濟發展大局的重要決策。
瑪可河林場的建立,緩解了青海社會發展所需由境外調入的現狀,也從根本上解決了省內無木材生產森工林場的問題,同時加大了林業發展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內部機構設置完善,下設辦公室、營林科、生產管理科、物資供應科、計財科、人保科和醫務室,也為后期林場轉型打下堅實基礎。
2.2 開始實施天保工程
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在我國,主要在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及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11月發布了《關于停止天然林采伐通告》,在全縣(區)和省屬瑪可河林業局實施,1998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在瑪可河林業局試點,自此,瑪可河林業局轉變,投身于保護天然林資源的大軍中。所有人的身份轉變了,由以采伐為主的伐木工轉為森林資源管護的護林員, 這一歷史性的轉變,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
3 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概述
森林資源管護一直是天保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自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至今,不斷強化工程組織保障措施,根據《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林管護管理辦法》,加強森林管護體系建設。特別是在工程二期實施過程中,將國有林區管護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實行林業局-林場-管護站-管護人員四級。管護人員對管護站長負責,管護站長對場長負責,場長對局長負責,劃分管護片區,責任落實到人。目前,已逐步形成了管護站管護、個人承包管護、村級承包管護等多種管護模式。
森林資源管護內容:
(1)林木管理。管護有林地,主要管護盜砍盜伐項目的發生;灌木林地,防治亂挖亂砍灌木,管護的未成林地,嚴禁放牧,嚴禁人畜踐踏。
(2)林地管理。管護人員監督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行為,嚴禁在林地內開墾、開礦、采石、挖藥、挖沙取土、修路等,禁止非法征用、占用林地。
(3)森林防火。管護人員長期進行防火宣傳,增強群眾防火意識。嚴格控制管護區內居民的生產、生產用火。發現火警、火情、火災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撲救,制止森林火災的發生。
(4)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管護人員及時測報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情況。一旦林業有害生物大面積發生,立即報告主管部門,以便盡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野生動植物保護。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止亂捕、亂獵行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行為。
4 森林資源管護發展意見
4.1 森林資源管護內容需要豐富
森林資源管護除了之前常規的管護內容外,還應增加對森林資源進行全面的數據檢測,進行計劃、采樣、分析、綜合獲得森林資源綜合數據,動態檢測森林資源數據。我局開展的生態定位站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監測平臺,可以依托這個平臺,全面提升我局森林資源監測能力,通過加大培訓,讓護林隊伍對森林資源的監測加深了解,并將監測任務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
4.2 森林資源管護模式需創新
為提高森林管護工作效率,完善管護人員監督機制,繼續推廣建立GPS森林管護人員智能巡檢系統與林業GPS巡檢管理系統,森林管護巡檢系統通過GPS、GIS和實時數據庫的綜合應用,實時跟蹤、定位森林管護人員的準確位置,查詢管護人員的行進軌跡,并通過管護人員上傳的現場圖片或視頻,實現相關專家對災害的遠程判斷,有效減少和預防各種森林災害,還能夠即時、定性、定量、客觀地考核森林管護人員的工作。為應對森林資源保護的復雜局面,還需應用遠程可視化管理系統和無人機巡護。
5 結束語
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讓瑪可河林業局經歷了身份反轉的變化,由森工企業轉變為天然林保護的主體,所有森林資源保護的工作都為當地帶來了深遠的變化,瑪林人順利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曾經的伐木工轉變為森林資源管護人員,并不斷的吸納當地牧民群眾加入森林資源管護的隊伍,為這片天然林資源默默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瑪可河林區的森林資源得以保護,生態環境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野生動物活動開始增多,林木自然更新明顯,但這所有的變化都需確切的數據來證明,這就是今后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內容需要補充的重點內容,在守護這片天然林資源的同時,還需掌握這片天然林資源變化數據,為國家的林業建設方針政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青海省瑪可河林業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2014.
[2]鄭杰.青海瑪可河森林保育與發展研究(第一版)[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3]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可河分區管理站.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可河分區管理計劃(2016-2018)[Z].
作者簡介:徐海燕(1987-),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資源管理。